備受矚目的滬語電影《菜肉餛飩》正式宣布定檔,將于年內(nèi)公映。一個屬于上海的故事,“已經(jīng)包好,就等下鍋”。
文 | 阿布
“阿姨,兩碗菜肉餛飩,一碗加鮮辣粉,一碗勿加?!?/p>
菜肉餛飩,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卻是幾代人的煙火記憶——它比柴爿餛飩餡料豐富,頂飽,如果說柴爿餛飩是深夜里的暖老溫貧,那么菜肉餛飩就是日間的充電寶:有菜,有肉,有碳水,煞煞搏搏十只大餛飩吃下去,是好支持一下午勞動輸出的。這就是上海人所講的“實惠”。
而今,這碗熱氣騰騰的菜肉餛飩,被端上了銀幕——備受矚目的滬語電影《菜肉餛飩》正式宣布定檔,將于年內(nèi)公映。一個屬于上海的故事,“已經(jīng)包好,就等下鍋”。
這部由吳天戈執(zhí)導(dǎo),周野芒、潘虹、茅善玉、陳國慶、徐祥等一眾上海面孔傾情演繹的電影,從一碗最家常的吃食切入,在弄堂光影中,打撈起一段海派人生。
1
上海爺叔勇闖相親角
電影《菜肉餛飩》的故事,聽起來就像發(fā)生在你我隔壁的弄堂里廂。
影片改編自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導(dǎo)演金瑩的同名小說,故事的核心,是一位名叫老汪的上海退休工人。這位由周野芒飾演的爺叔,燒得一手好餛飩,心里卻裝著一樁天大的心事——兒子的終身大事。他把解決問題的希望,投向了上海最富傳奇色彩的民間社交中心:人民公園相親角。
預(yù)告片里那段連環(huán)提問,幾乎是相親角的標準開場白:工作、車子、房子、能不能馬上生孩子?每一個問題背后都蘊含著現(xiàn)代婚戀市場的焦慮。老汪這位為兒子代練的父親,在唇槍舌劍中應(yīng)接不暇,本想解決一個難題,卻意外卷入了一場新的奔忙。
從預(yù)告片就能看出來,電影拍得很接地氣,就像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有著最鮮活的市井肌理。而撐起這份真實感的,正是那一張張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上海面孔。
2
一碗《菜肉餛飩》,半部上海風流
提到周野芒老師,許多年輕觀眾的第一反應(yīng),或許是電影《愛情神話》里那個迷戀索菲亞·羅蘭的“老烏”。
《愛情神話》里老烏
老烏這個角色,幾乎成了近年來銀幕上上海老克勒的代表。他懂藝術(shù),會生活,講情調(diào),哪怕身無長物,也要把日子過得體面風趣。他的插科打諢間,藏著的也是上海男人特有的腔調(diào)與分寸感。
周野芒
在《菜肉餛飩》中,野芒老師脫下老克勒的藝術(shù)外衣,穿上圍裙,拿起搟面杖,化身為一個為兒子婚事操碎了心的老父親。
與他搭檔的是潘虹,這位中國電影史上唯一三獲金雞獎的女演員,本身就是一部行走的上海影像史。
潘虹
上世紀90年代,一部名為《股瘋》的電影橫空出世,潘虹飾演的公交車售票員“阿莉”,至今仍是銀幕上最經(jīng)典的上海女性形象之一。她精明、潑辣、愛算計,一頭卷發(fā),一身鮮艷的時髦西裝,在全民炒股的狂熱浪潮中,她將上海女人的拎得清與面對欲望時的掙扎演繹得入木三分。
《股瘋》里的阿莉
如今,洗盡鉛華的潘虹在《菜肉餛飩》中飾演老汪的太太素娟。她與野芒這對老夫老妻的對手戲,無疑值得期待。
再看配角陣容,更是半個上海灘的熟人聚會。
有“阿慶爺叔”之稱的陳國慶,他的名字里也包含了上海的本土喜劇記憶。從《老娘舅》到《繁花》,他一出現(xiàn),就是市井煙火氣的保證。
阿慶
而滬劇藝術(shù)代表人物茅善玉,她的聲音里流淌著的是海派文化的婉轉(zhuǎn)與韻味。此次,她將摒棄舞臺上滬劇老派的尖團音,用更生活化的方式演繹角色。
茅善玉
被年輕人稱為“滬語推廣大使”的徐祥飾演兒子“小汪”。他是許多非上海地區(qū)的年輕人了解上海文化的一扇窗口。
徐祥
更不用說,還有“雪姨”王琳、評彈團團長高博文……這些名字串聯(lián)起來,就是一張鮮活的上海文化地圖。他們不是在“扮演”上海人,他們本身就是上海故事的一部分。
王琳
高博文
當這樣一群人聚在一起,用他們最熟悉的母語,去演繹一碗菜肉餛飩背后的人情冷暖,上海小囡身體里的DNA好像也被激活了。
雖然滬語電影并非主流,但《菜肉餛飩》的出現(xiàn)也提醒我們,一條雖不主流、卻從未斷流的滬語電影文脈,仍在延續(xù)。
回溯這條脈絡(luò),我們能看到上海這座城市在不同時代的精神氣質(zhì)。
上世紀90年代,是滬語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豆莎偂窡o疑是這個時期的巔峰之作。這部電影的成功,在于它精準地捕捉到了那個特定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初期,上海全民炒股的社會奇觀。
《股瘋》劇照
導(dǎo)演李國立用一種喜劇的節(jié)奏,將小人物在大時代洪流中的欲望、迷茫與人性掙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潘虹飾演的阿莉,每天在公交車上用上海話報站,回到家則對著K線圖大喜大悲。滬語在這里不僅僅是方言,更是市民階層最鮮活、最生猛的生命力的載體。它充滿了市井的算計(一張草紙撕成兩半用)、鄰里的調(diào)侃(偷用鄰家水龍頭)……《股瘋》的火爆,讓全國人民都見識到了上海這座城市在經(jīng)濟浪潮下的騷動與活力。
進入21世紀,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滬語電影一度沉寂。直到近年,一批新生代影人開始重新審視方言的價值,滬語電影也迎來了第二個創(chuàng)作高潮。這個時期的故事,不再聚焦于大時代的跌宕,轉(zhuǎn)而深入到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
2021年的現(xiàn)象級影片《愛情神話》,堪稱這一波浪潮的代表。與《股瘋》的激烈外放不同,愛情神話是內(nèi)斂從容的。它講述的故事只是幾個中年男女在上海這座城市里,關(guān)于愛情、友情和生活的種種可能。電影里的滬語,是咖啡館里的輕聲細語、畫展上的插科打諢、飯局上的你來我往。
《愛情神話》劇照
周野芒飾演的老烏,徐崢飾演的老白,馬伊琍飾演的李小姐,他們用一口地道、優(yōu)雅的上海話,構(gòu)建了一個精神上自給自足的理想國。《愛情神話》的成功,讓全國觀眾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不僅有摩天大樓璀璨霓虹,更有梧桐樹下的人文情調(diào)。滬語在這里,又代表著一種精致、體面,與世界保持著恰當距離感的生活方式。
現(xiàn)在,《菜肉餛飩》接過這一棒。它沒有選擇宏大的歷史敘事,也沒有聚焦于中產(chǎn)的精致優(yōu)雅,而是回歸到了最樸素、最本真的家庭生活。這或許也預(yù)示著滬語電影的又一次轉(zhuǎn)向:在見證了時代的風云變幻之后,我們最終要回歸的,是那一碗熱氣騰騰的、充滿人間煙火的家常便飯。
《菜肉餛飩》的制片人顧曉東,最近在上海外灘舉辦光影藝賞會上宣布:位于思南公館的“菜肉餛飩”會客廳,將于10月21日正式開業(yè)——電影里“老汪”家的客廳,將在這里被還原,期待觀眾朋友們前來喝一杯咖啡,共赴一場溫暖的“餛飩之約”。
“每次刷完都會批評自己”,莫言最新發(fā)聲:網(wǎng)上也該有它的規(guī)矩了
特朗普按下葫蘆親自去浮瓢:巴以未了結(jié),俄烏又點炮!
上海“市咨會”舉行,諾華提出血脂管理與心血管預(yù)防“數(shù)字化藍圖”
版權(quán)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jīng)正式授權(quán)一律不得轉(zhuǎn)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quán)相關(guān)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