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儆猴的目標(biāo)出現(xiàn)!商務(wù)部出手制裁5家韓企,韓國政府第一時間作出回應(yīng)。
10月14日,中國商務(wù)部發(fā)了個制裁令,直接把韓國企業(yè)的5家美國子公司列了進去,明明白白說“禁止中國境內(nèi)組織、個人跟它們做交易、搞合作”。
沒等多久,韓國外交部就跟上了,說正在評估影響,希望能跟中國保持溝通,少點摩擦。
中國要反制,為啥不直接找美國企業(yè),偏偏盯上韓企的美國子公司?
韓國又為啥不喊“抗議”,反而急著要“溝通”?
韓華海洋這幾家美國子公司,在去年美國啟動301調(diào)查時就主動遞數(shù)據(jù)、給信息,成了幫兇。更關(guān)鍵的是韓華集團早就把寶押在了美國身上,2023年底花1億美元買下費城造船廠,還計劃砸7800億韓元把它改造成符合美國法律的造船基地,甚至想接美國海軍的訂單。美國正愁找不到幫它圍堵中國造船業(yè)的“馬前卒”,韓華主動送上門,這不就是典型的“出頭鳥”嗎?
中方這一刀砍得特別巧:既收拾了幫兇,又沒給美國挑事的借口。畢竟制裁的是“美國子公司”,法律上師出有名——依據(jù)《反外國制裁法》,這些企業(yè)協(xié)助美國危害中國利益,本就該受罰。更重要的是,這等于給所有想幫美國當(dāng)“卒子”的企業(yè)提了個醒:別以為躲在第三方后面就安全,幫著打壓中國,照樣有代價。
?——【?韓國為啥急著“溝通”?賬本里全是無奈?】——?
中方制裁令剛發(fā),韓國外交部立馬表態(tài),說“正在評估影響”“希望保持溝通”,連句硬氣的“抗議”都沒有。這反應(yīng)看著溫和,其實滿是沒法子的無奈——韓國心里比誰都清楚,跟中國鬧僵的代價,它根本扛不住。
最要命的就是造船業(yè)的“命門”攥在中國手里。韓國造船業(yè)雖然還守著液化天然氣船的高端市場,但50%的鋼材依賴中國進口,這些鋼材里70%都用在了造船上。
厚板在造船成本里占20%還多,中國鋼材一噸比韓國本土的省15%,小型韓國船廠更是一半以上都用中國鋼材。要是中國真斷了供應(yīng),韓國船企的成本立馬飆升,根本沒法跟中國拼價格。
更現(xiàn)實的是美國畫的“大餅”根本填不飽肚子。美國說要重振造船業(yè),可它現(xiàn)在全球市場份額還不到1%,就算韓華幫它建船廠,短期內(nèi)也拿不到多少真金白銀的訂單。韓華費城造船廠去年才接到第一個液化天然氣船訂單,這還是美國50年來頭一回在本土造這種船,能不能成氣候還兩說。
反觀中國市場,韓華在煙臺的廠子要靠中國零件活著,韓國整個造船業(yè)都得靠中國鋼材壓成本,真跟中國撕破臉,損失的是真金白銀。
還有個隱憂:韓國造船業(yè)本來就在走下坡路。2023年它的訂單份額還有20.6%,到2024年就跌到18.1%了,而中國還在往上沖,連液化天然氣船這種韓國的“自留地”,咱們的滬東中華、大船集團都已經(jīng)擠進去了。這時候要是跟中國鬧僵,等于把自己往絕路上推。
所以韓國急著“溝通”,根本不是怕那5家美國子公司,而是怕中方進一步加碼?!皽贤ā眱蓚€字的潛臺詞其實是“別加碼了,有事好商量”。
?——【?制裁為啥“點到為止”??】——?
而這次制裁最耐人尋味的是“尺度”——明明能直接拿捏韓華的要害,卻故意收著勁。韓華在山東煙臺有個獨資企業(yè),注冊資本超1億美元,每年要從中國買上億元的船用零件;要是直接制裁它的韓國本土總部,更能一下掐住韓國造船業(yè)的脖子??芍蟹狡欢⒅?家美國子公司,半根手指頭都沒碰韓國本土業(yè)務(wù)。
這種“不擴大范圍”的操作,藏著對兩只“猴”的警告。第一只就是美國。美國這兩年總愛拉第三方企業(yè)搞“友岸外包”,想建個排除中國的供應(yīng)鏈。
中方不直接跟美國硬碰硬,反而先切斷它的“卒子”,等于告訴美國:你想借別人的手打壓中國?門都沒有,先讓你的幫手嘗嘗滋味。而且這么做還能避免局勢升級,畢竟商務(wù)部早就放話了“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主動權(quán)始終在自己手里。
第二只“猴”,是所有想“兩邊討好”的第三方企業(yè)?,F(xiàn)在不少企業(yè)都想著一邊拿美國的訂單,一邊用中國的便宜材料、賺中國的錢。韓華就是個典型例子:它一邊幫美國圍堵中國,一邊還在大量用中國鋼材——韓國造船業(yè)50%的鋼材都從中國進口,中國鋼材比韓國本土的便宜15%還多,一噸能省好幾百塊錢,韓華自己的廠子也得靠這壓低成本。
中方選韓華當(dāng)例子,就是要敲醒這些企業(yè):別玩“腳踏兩條船”的把戲。中國造船業(yè)現(xiàn)在可不是好惹的,2024年全球56.7%的造船完工量、76.2%的新接訂單都在咱們手里,在集裝箱船、油輪市場的份額更是高達83%和76%。
想跟中國產(chǎn)業(yè)鏈綁定,就得守中國的規(guī)矩,真踩了紅線,下一個被制裁的就是你。這種“精準(zhǔn)打擊+留有余地”的玩法,比直接全面制裁高明多了——既達到了警告效果,又沒傷著自己的配套廠商,一舉兩得。
畢竟在美國的“虛餅”和中國的“實利”之間,韓國沒得選——真要二選一,賬本早就算得明明白白了。這種無奈,恐怕也是所有想抱美國大腿、又離不開中國市場的國家和企業(yè)的共同處境。
參考資料:商務(wù)部宣布反制韓華海洋5家美國相關(guān)子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