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的畫卷上,她是一張青春的面孔,地級市齡剛屆“三十而立”,朝氣蓬勃;
在歷史的煙波中,她卻是一口深邃的文明古井,八千載文明奔涌不息,底蘊磅礴。
這里,有“天下第一灶”的星火初燃,有“天下第一壕”的聚落奇觀;
這里是霸王項羽的故里,是古泗水走廊的咽喉,更是孕育紅色基因的沃土。
她,就是宿遷——一座永遠在顛覆你認知的城市。
10月15日,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主辦,現(xiàn)代快報社承辦,宿遷市圖書館、宿遷學院、大運河文化帶建設(shè)研究院宿遷分院協(xié)辦的“江蘇文脈大講堂·13市13講”在此開講。
歷史學博士、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健登臺主講,引領(lǐng)線上線下觀眾,開啟一場穿越八千年的文脈尋根之旅,深度解讀宿遷那些被時光塵封的“天下第一”與文明密碼。
8000歲的宿遷,有N個天下第一
“江蘇的新石器文化,曾長期被看作深受山東、河南、浙江等周邊文化影響,似乎找不到獨立起源的根?!蓖踅≡谥v堂上拋出的這個觀點,瞬間抓住了聽眾的耳朵。而改變這一切的,正是泗洪順山集遺址的石破天驚。
王健生動地講述了順山集遺址的發(fā)現(xiàn)過程:泗洪圖書館原館長江楓在2009年邀請時任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的林留根親赴遺址考察,當即判斷這是江蘇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隨后,2010年至2013年的三次考古發(fā)掘,讓一座沉睡八千年的史前聚落重見天日。
講座現(xiàn)場,王健通過一幅幅珍貴的遺址圖片,將觀眾帶回了那個遠古時代。他指著一張環(huán)壕全景圖解釋道,這條環(huán)繞聚落、周長約千米的“天下第一壕”,其規(guī)模之大、形制之完整,在國內(nèi)同期遺址中堪稱翹楚,展現(xiàn)了先民驚人的社會組織能力。
更讓觀眾驚嘆的是,順山集先民的生活智慧超乎想象。講座特別展示了“中華第一灶”——一件可移動陶灶的圖片,這件炊具的發(fā)明,讓八千年前的炊煙仿佛穿越時空,在觀眾眼前裊裊升起。
同時,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炭化稻,將江蘇的稻作農(nóng)業(yè)史推向了遠古;出土的玉器、陶鼓等禮器,更昭示著這片土地上早期文明的曙光。
“順山集的橫空出世,打破了‘江蘇文化只有源流沒有根脈’的舊有認知?!蓖踅】偨Y(jié)道,通過與大汶口、賈湖等文化的比較研究,專家認為這是一處距今8500年到7500年的相對獨立的文化遺存。
它的存在證明,在江蘇這片土地上,不僅孕育出了本土的、燦爛的早期文明,其起源之早、內(nèi)涵之豐富,足以重塑我們對史前江蘇的想象。
古代“高速公路”,楚漢風云在狂飆
當大運河的輝煌掩蓋了更古老的歷史,王健帶領(lǐng)觀眾將目光投向了那條曾經(jīng)串聯(lián)起中國南北文明的“黃金水道”泗水走廊。
“今天談大運河,人們只記得隋唐后形成的水運網(wǎng)絡(luò),卻忽略了在此之前,東部黃淮之間早已存在一條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蓖踅≈赋?,這條以泗水為主干的“泗水走廊”,北起山東濟寧,南至淮河,宿遷正處在它的南部要沖。
由于中國河流多為東西走向,這條南北流向的泗水顯得尤為特殊,成為連接中原與東南的“高速公路”。
隨著王健的講述,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他引用《禹貢》中“浮于淮、泗”的記載,解釋道:吳王夫差開鑿邗溝溝通江淮后,要繼續(xù)北上爭霸,就必須借助這條天然的泗水河道。沿泗水北上,經(jīng)彭城,或入山東,或往西經(jīng)菏水抵達定陶這個四方輻輳的水陸樞紐,最終進入中原。
“這條水道不僅關(guān)乎軍事,更是文化交融的大通道?!蓖踅∨e例說,吳國公子季札出使中原,走的就是這條路線;而后來改變歷史走向的黃池會盟,其發(fā)生地點正與這條交通要道密切相關(guān)。
講座的高潮,王健將焦點拉回到了宿遷引以為傲的英雄——項羽。“理解了泗水走廊,就能明白宿遷在秦漢之際的戰(zhàn)略地位?!彼治龅?,項羽這位楚國貴族的后裔,與來自徐州的平民劉邦,一個代表著沒落的貴族榮耀,一個象征著崛起的平民力量。他們的對決,正是在泗水走廊這片歷史舞臺上展開的終極較量。
王健總結(jié)道:“泗水走廊不僅是貨物與軍隊的通道,更是思想與命運的通道。它塑造了宿遷‘南北要沖’的地理基因,也奠定了這片土地豪邁英雄氣的歷史底色。”
近代地學到紅色基因,宿遷文脈的時代擔當
當歷史的車輪行進至晚清民國,宿遷的文脈展現(xiàn)出從傳統(tǒng)走向科學的驚人跨越。王健通過兩位宿遷兒女的傳奇,生動詮釋了這片土地如何在中國近代化浪潮中挺立潮頭。
“在無錫胡氏與泗陽張氏的文脈交融中,我們看到了江南與江北智慧的完美結(jié)合?!蓖踅忧榈刂v述起胡和梅在桃源縣任教諭期間,創(chuàng)辦淮海書院,培養(yǎng)了后來成為一代學術(shù)先驅(qū)的張相文。而張相文之子張星烺與胡氏子弟同讀于南洋公學,更一同留學海外,這段跨越兩代的交往,成為江蘇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
隨著一張張相文故居的照片在屏幕上展開,王健對這位“中國近代地理學奠基人”的卓越貢獻如數(shù)家珍:
“這位靠自學成才的宿遷學者,最早科學提出了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分界線,這一創(chuàng)見至今仍被廣泛運用;他編著了最早的地理教科書,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地學會,出版了第一份地學刊物《地學雜志》?!弊钭層^眾驚嘆的是,張相文在《地文學》中的某些創(chuàng)見,竟達到了當時的世界水平。
“然而,宿遷文脈的擔當不止于科學?!蓖踅≡掍h一轉(zhuǎn),將聽眾帶入了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隨著朱瑞的肖像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一段蕩氣回腸的紅色記憶被徐徐揭開?!斑@位從宿遷朱大興莊走出的將軍,不僅是炮兵主要奠基人之一,更是山東抗日根據(jù)地的主要奠基人?!?/p>
“從張相文的科學報國,到朱瑞的革命擔當,宿遷文脈在時代巨變中完成了華麗的轉(zhuǎn)型?!蓖踅】偨Y(jié)道,“這種勇于開拓、敢于擔當?shù)木駳赓|(zhì),正是宿遷這座年輕城市最深厚的文化底氣?!?/p>
現(xiàn)場氣氛熱烈,一個半小時的講座很快過去,許多同學都意猶未盡。來自漢語言文學師范大二學生陸周楠楠表示,參與此次文脈大講堂,自己深刻了解了江蘇文脈的魅力?!懊恳粋€城市都有悠久的歷史,蘇北與蘇南文化交融最讓我印象深刻。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也愿意繼續(xù)探索。”
產(chǎn)品設(shè)計專業(yè)大二學生閆彤告訴記者,作為徐州人,自己聽講座時倍感親切?!安还芊窖?、飲食,還是文化,徐州和宿遷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蘇北五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p>
文|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王子揚 張文穎 劉靜妍 白雁 胡玉梅
圖|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顧煒
視頻|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錢念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