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明擺著把人當傻子嗎?” 男演員孫堅最近在視頻里的吐槽,戳破了直播帶貨圈的一層窗戶紙。作為常在鏡頭前露面的藝人,他跨界帶貨本想憑誠意圈粉,沒成想反倒撞進了商家和達人聯(lián)手布下的套路里,而他理科生的敏感,讓這些貓膩無所遁形。
最讓他窩火的是紅包補貼的“價值縮水”。孫堅在視頻里說得很清楚:他曾自掏20元給消費者發(fā)紅包,可轉頭就發(fā)現(xiàn)商家悄悄把商品的臺前價格抬高了。
更諷刺的是,其他達人只發(fā)5元紅包,消費者到手的實際優(yōu)惠居然和他這20元的投入差不多?!拔叶嗷ǖ?5元去哪兒了?” 孫堅的疑問,其實道出了很多消費者的盲區(qū) —— 直播間里的 “優(yōu)惠”,可能只是數(shù)字游戲。
更魔幻的是網紅們的“雙標操作”。孫堅發(fā)現(xiàn),不少同行日常在社交平臺高調曬豪車、曬名牌包,一副不差錢的樣子,可一到需要自掏腰包補貼消費者時,卻齊刷刷擺出 “補不起” 的姿態(tài)。一邊是揮金如土的人設,一邊是對補貼的吝嗇,這種反差讓他實在看不懂。
雙十一的經歷更是讓他徹底寒心。他提前和某品牌約定好,直播時給消費者補20元紅包,結果臨近開播,品牌突然臨時取消補貼,理由是 “其他達人反對”。
為了不辜負粉絲的期待,孫堅只能讓商家先把商品價格提高20元,再由他自掏腰包補上這筆補貼?!暗扔谖一ㄥX幫品牌和同行鋪路,最后落個里外不是人?!?/p>
套路早成行業(yè)潛規(guī)則,律師:已涉嫌違法
孫堅揭露的這些現(xiàn)象,其實在直播帶貨圈早不是新鮮事?!斗ㄖ稳請蟆酚浾叽饲罢{查就發(fā)現(xiàn),“提價后再打折” 是直播間的慣用伎倆,很多商家喊著 “歷史最低價”,實際價格比平時還高,就像實體店常年掛著的 “清倉甩賣” 招牌,全靠信息差忽悠人。
有電商店主私下透露,這種操作的核心是“制造優(yōu)惠幻覺”。比如一款商品本來賣100元,想做 “補貼活動” 時,先漲到120元,再由達人補20元紅包,消費者看似花100元買到,實際根本沒占便宜。
孫堅遇到的 “補多少漲多少”,不過是這種套路的升級版 —— 達人的補貼成本被商家通過提價轉移,最后買單的還是不明真相的消費者。
而網紅們的“人設反差” 背后,藏著流量變現(xiàn)的算計。業(yè)內人士透露,高調炫富是為了塑造 “成功人設” 吸引粉絲,而拒絕補貼則是為了壓縮成本,畢竟 “紅包要自己掏腰包,豪車拍照只需借道具”。這種只賺不賠的操作,早已成了部分網紅的生存法則。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些行為可能已經觸碰法律紅線。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茍鵬程明確表示,電商平臺和經營者不得通過虛構優(yōu)惠、編造信息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這在電子商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里都有明確禁止,一旦查實,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的處罰。
如果主播直接參與銷售環(huán)節(jié),還可能被視為銷售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消費者該如何避坑?看懂這兩點不吃虧
孫堅的吐槽之所以能引發(fā)共鳴,是因為太多人有過類似的“被套路” 經歷。直播間里眼花繚亂的優(yōu)惠算法、主播聲嘶力竭的 “最后300單” 吶喊,很容易讓人沖動下單,可事后一算賬才發(fā)現(xiàn)并沒占到便宜。
其實避坑的關鍵很簡單。
首先要看“實際支付價”,而非 “補貼金額”。就像孫堅提醒的,不管主播說補多少紅包,先去對比商品在其他渠道的日常售價,或者查看該商品的歷史價格記錄,很多平臺都有 “價格走勢” 功能,一查便知是否真優(yōu)惠。
其次要警惕“人設綁架”。那些動輒曬豪車名表的主播,未必會真心給消費者讓利;反過來,低調不炫富的達人,反而可能更注重口碑。畢竟正如孫堅的經歷所示,補貼多少看的是誠意,不是人設。
如今直播帶貨行業(yè)規(guī)模越來越大,但套路叢生的亂象正在消耗消費者的信任。孫堅作為圈內人站出來較真,或許能推動更多人關注這些“潛規(guī)則”。而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保持理性,多看多比,才是對抗套路的最好辦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