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發(fā)了條微博,引發(fā)評論界許多共鳴。深刻的原因懂得都懂,不懂的我也無意去點醒他們。正如經常有人好奇地問我,你整天情緒高漲地寫文章,到底圖個啥呢,不是還是要過普通人的日子。之前我還會耐著性子說,人生不止吃吃喝喝。后來我連這樣表達的念頭都沒有了。作為一個認真的讀者,表達就是宿命。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你不能光吃不拉吧,既然要輸出,還是要琢磨怎么寫出一些真正好的東西出來。
評論界關于胡錫進微博言之未盡的地方,還包括,現在的生活已經高度平面化了。你在一線城市吃的東西,跟你在一些縣城商場吃的,可能也差不多。到處都埋伏著星巴克,肯德基,到處都是智能手機。
人們之前頻繁發(fā)QQ空間,或是朋友圈一個底層的心理訴求,其實是想讓別人羨慕自己,別人都沒喝過星巴克,你點了一大杯,這就是高于別人的生活。但是現在再秀這樣的東西,就會顯得自己沒見過世面,跟剛進城似的。
所以渴望秀出精致生活的人,開始埋伏在小紅書,知乎這樣的地方,傳言他們年薪百萬,但是很可能他們的生活也是一地雞毛的,盡管如此,也必須要讓別人羨慕自己。國人在證明自己比別人強這方面,總是有莫名其妙的執(zhí)念。
而在公共議題方面,值得承認,這些年的確世故的多了,明哲保身的多了,不吐不快的少了。很多在私下場合十分健談的人,你會發(fā)現他們在朋友圈里都保持沉默,只看看但是不說話。這種姿態(tài)當然令人沮喪,因為沉默是能夠傳染的,如果大家都不說話,那個長期表達自我的人就會陷入自我懷疑,感覺自己的隱私成了看客們消遣的東西,時間久了也會變得無趣。
另外一個原因或許在于,人們在發(fā)關于社會議題的朋友圈的時候,就會掂量自己朋友列表里面的那些人,他們中很可能有相當比例的,價值觀跟自己并不是一致的,而價值觀這東西,又不會寫在個性簽名上面,需要長期接觸才能辨認。你萬一發(fā)了條別人看到感到憤怒的東西出來,就會有一種被視作異端的感受,盡管很可能,你說的其實是有道理的,你也并沒有冒犯別人的意思。
有個“傻子共振”的概念,傻子只有在遇到另一個傻子的時候,才會產生惺惺相惜的快感。但是萬一你發(fā)的東西,無法讓傻子共振,卻讓他發(fā)現自己是傻子的真相,這個就非常得罪人了。這里就有個很讓人尷尬的假設,萬一這個認知低的人,是你的親人,是你的師友,你的同事,甚至是你的枕邊人呢?
我寫文章也有幾年時間了,可以負責任的說,你想改變一個人固有的認知,這個代價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你必然會陷入到某種自證陷阱里面,明明自己什么也沒做,說的也都是理性的東西,但是你卻感到心虛、慚愧,覺得見不得人,這是很糟糕的事情。
所以現在的朋友圈,基本上就變成了永恒的友情,愛情,親情和廣告。大家曬一曬自己的小確幸,也就罷了。仔細想想,朋友圈真是個挺殘酷的地方。
胡錫進的長吁短嘆固然可以理解,但是作為一個個體,卻不應該擺爛,我們依然有縱情高歌的權利。只是關于“朋友”的定義,需要自己去掂量一下了,你要主動選擇你的島,這是通過價值觀構建出來了新的友誼,在這里,你可以友直友諒友多聞,無須顧忌地表達你的思考,因為你說的別人也懂,人們只是交換信息罷了。
所以您看,并不是人們不愿意表達,而是友誼的標準變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