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報道——德國教育再次傳來令人擔憂的消息:學生學業(yè)水平持續(xù)下降,學習興趣減弱,注意力渙散,尤其在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成績下滑最為嚴重。
根據(jù)即將公布的《2024年IQB教育趨勢報告》(柏林洪堡大學研究,消息來源:BILD政治渠道),在4.8萬名九年級學生的全國性測試中,達到課程標準的比例大幅下滑,不達標者顯著增加——比2012年與2018年的結果更糟。
主要數(shù)據(jù)如下:
?? 2024年,約9%的九年級學生未達到初中畢業(yè)所需的最低數(shù)學標準;約34%的學生未達到“中等學歷”(Mittlere Reife,10年級)標準。
?? 在以中等學歷為目標的學生中,幾乎四分之一(24%)未能通過數(shù)學測試;化學不達標率25%,物理16%,生物10%。
?? 與前幾次測試相比,不達標比例明顯上升:生物上升5個百分點,化學上升9個百分點,物理上升7個百分點。即便是許多文理中學(Gymnasium)學生,也未能達標。
社會背景不是關鍵因素!
雖然有移民或難民背景的學生在數(shù)學、自然科學方面仍落后于本地學生,但研究指出,這次成績下降跨越了所有社會階層。無論家庭貧富、父母學歷、是否有移民背景——成績?nèi)嫦禄?,影響面廣。
?? 所有聯(lián)邦州的成績都有所下降。表現(xiàn)相對較好的為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薩克森和梅前州;而不來梅、黑森、北威州和薩爾州位列末尾。
?? 學生對數(shù)學與理科興趣下降。
?? 越來越多學生受到心理或社交問題困擾,尤其是女生。她們比男生更常感到孤立,受到戰(zhàn)爭、氣候變化、社交媒體等“世界危機”干擾。
疫情的陰影仍在延續(xù)
研究人員認為,新冠疫情(2020–2022年)的影響仍是導致學習困難的核心原因:“這段中斷可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fā)展,并在四年后依舊產(chǎn)生后效。”
應對之策:
為縮小難民與外國學生的教育差距,研究團隊建議:
加強語言培訓與融合教育;
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減少“轉行教師”(Quereinsteiger);
學校單獨難以承擔這一任務,必須依靠家庭、幼兒園、教育機構、青少年事務與大學之間的協(xié)同合作。
結論:
“只有所有教育參與方協(xié)調合作,才能持續(xù)保障德國兒童與青少年的學習與發(fā)展目標?!?/p>
柏林房產(chǎn)出租出售 找Iris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