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楊琛源
“周書記,這條路邊還差幾盞燈,晚上散步都看不見路啦!”當極目新聞記者來到駱店鎮(zhèn)雙塘村時,一位村民黃大姐笑著跟書記提著大家的訴求?!昂茫^幾天我們就來弄!”一旁的周書記認真回應著村民。
五年前,雙塘村還是另一番模樣?!澳菚r候開會,會議室都稀稀拉拉,安排工作要么沒人應,要么互相推。”村黨支部書記周傳華回憶道,當時干群關系像結了層冰,群眾見了干部繞著走。上任之后,周傳華沒想著先發(fā)“三把火”,而是帶著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走訪?!白吡巳龖?,老黨員周繼章就紅了臉‘再混下去,對不起村干部三個字!’”人心凝聚起來后,實事也得干起來——他們盯上了那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繞村主路。
周傳華立刻開始著手修路,得知村民愿意自己出資后,他挨家挨戶算“明白賬”,少則1萬,多則5萬,最后大家伙一共出資了20多萬元,加上市里撥下來的交通補貼,這條路終于煥然一新。路通那天,村民們看著嶄新寬敞的道路,臉上樂開了花?!奥沸藓昧耍褪墙鉀Q了村民們最期盼的事?!敝軅魅A感慨著。隨后他便趁熱打鐵,向全村立下了“軍令狀”:每年必辦幾件實事,辦一件成一件,絕不放空炮。這幾年,周傳華帶著村干部們修水渠、建廣場、通寬帶,承諾的事樁樁落地,秉持著“事事有回應的原則”,讓村民不僅信得過,還敢于提需求。
2022年,雙塘村開始圍繞村里的育秧工廠做文章,“可別小瞧這個育秧工廠,咱們駱店鎮(zhèn)是廣水市種糧大鎮(zhèn),市場需求很旺盛?!敝軅魅A介紹道,最開始他們采取人工育秧,耗時長、效率低。為提高育秧效率,周傳華決定前往江蘇調(diào)研學習,購置育秧自動化流水線設備,現(xiàn)在每小時能制1000盤,一天能滿足約300畝稻田的育秧需求。育秧自動化流水線設備育出的秧苗整齊均勻、根系發(fā)達、抗病性強,更有利于機械插秧,可有效提高糧食產(chǎn)量。如今,育秧工廠每年經(jīng)營收入超100萬元。
2024年,雙塘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突破200萬元,利潤達70萬元。有錢了,民生實事跟著落地:擱置的老年食堂重新開張,每年補貼幾萬元,老人天天能吃上熱乎飯;積分超市開業(yè),米油隨時能兌換,村民搞衛(wèi)生的積極性噌噌上漲。周傳華表示,只有讓錢袋子鼓起來,治理才有硬支撐,好日子才有穩(wěn)保障。
在今年清明節(jié)的返鄉(xiāng)能人懇談會上,湖北力越建設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徐隱回村后,看到路寬了、環(huán)境美了、老人臉上有了笑,當場拍板捐款升級基礎設施?!凹亦l(xiāng)發(fā)展得好,我們在外面打拼的人也臉上有光!”如今,他捐建的路燈項目已開工,夜晚的雙塘村,正一點點亮起來。從“人心渙散”到“同心聚力”,雙塘村打贏這場逆襲的背后,是村民成為治理主角的生動實踐。“下一步,我們要讓雙塘村更宜居、更宜業(yè)、更和美?!敝軅魅A告訴記者,他的眼里滿是期待。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