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毒教材又開始盛行,請問,麥子何時常熟?你見過麥子折腰嗎?在小學課本中竟然出現(xiàn)這樣的文章,是要指引我們的孩子向哪個方向發(fā)展?
麥子何時成熟?是夏天還是秋天?都說少數(shù)服從少數(shù),為何納入教材就徹底變味了呢?
麥子何時成熟?這類文章納入教材合適嗎?
近日,有家長爆料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外讀物選取的文章《秋收》存在一定的歧義,這篇語文讀物是這樣描述的,“秋天來了,麥子成熟了……金燦燦的麥子被豐碩的果實壓彎了腰……”,這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啊,有家長看到文章不由自主地說。秋天是收貨的季節(jié)沒錯,我國的麥子是夏天成熟的還是秋天成熟的?所謂的專家在城市里呆習慣了嗎?他們不了解實際還是不食人間煙火?
麥子成熟如果被壓彎了腰,請問,種植麥子的農民伯伯還不是要哭了?如果你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你見過麥子成熟的時候麥桿是彎著的嗎?小編是土生的農村人,沒見過收割麥子時,麥子時彎腰的,如果麥子彎腰,那就就不不是豐收的季節(jié),必定是一場災難。
類似的文章能收錄課本嗎?有家長指出,一年級語文課外讀物,《秋收》這篇課文存在兩處明顯錯誤。其一是麥子成熟的時間并不在秋天,收麥子嚴格意義上講也不算秋收。其二麥子成熟后也不會被“壓彎了腰”,能被壓彎的是“稻穗”而不是“麥穗”,這都算是常識問題。
麥子和稻穗不分,這是連五谷雜糧都區(qū)分不清?。←溩邮菄业南募Z,麥子成熟形態(tài)不是稻谷的樣子,這些都是常識。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可以進小學課本的。有網(wǎng)友這樣認為。
官方資料是唯一的事實
根據(jù)農業(yè)部統(tǒng)計,2025年全國小麥總產(chǎn)量為2763.2億斤,其中冬小麥產(chǎn)量2708.9億斤,占比約97.9%;春小麥產(chǎn)量約為54.3億斤,占比約2.0%。其中,冬季小麥收割時間是六月中旬,六月份是秋季還是夏季?
既然夏季是小麥豐收的季節(jié),評委,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外讀物怎么就把麥子常熟理解記錄為秋季?有網(wǎng)友說,欺欺騙騙才是教育。自古以來都是如此,韓愈在勸學篇里說:“蟹六跪而二螯,”說螃蟹六條蹆。木蘭詩里說:“開吾東閣門,坐吾西閣床”就是說開開東屋門,坐在西屋床。
麥穗確實不會低頭。秋收的麥子,估計只有在內蒙,新疆或者東北才有吧。寫小蘋果的人,如果不是這個地方的人,大家都該笑話他了吧?
《秋收》的作者是誰,截止今日沒有固定的答案,放在古代,人教部這些人都會被砍頭的,至少也是流放到無人之地勞役?,F(xiàn)在這些都是一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貨!有網(wǎng)友對此教材這樣評論。
誤導了學生,還如此囂張?
小麥是過冬農作物,不存在春種,也不會到秋天才收獲,春種夏收或春種秋收都是錯誤的!小麥穗不論成熟與否都是挺著的,根本就不會彎腰!有網(wǎng)友認為,應該讓這些知識分子多下鄉(xiāng),體驗生活,而不是見到綠色的植物就都說是韭菜,麥子,秧苗,韭菜,傻傻分不清?
一個老人在指導孫子學習時說,我已經(jīng)?種地一輩子了,麥子什么時候成熟?我難道不知道嗎有?也沒見過麥子彎腰的情況即便是麥子彎腰,不是天災就是人禍!
有網(wǎng)友發(fā)聲,麥子什么時候成熟,有專家說了算,如果能收錄課本,那就有理由,難道說,不合理的邏輯還要持續(xù)保留嗎。
編者寄語:
麥子有冬季和夏季的區(qū)別,問題是,不要讓所謂的專家隨意指導,專家也是不分五谷雜糧,對此,你認為專家日真專家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