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粵港澳大灣區(qū)廣東隊一經(jīng)亮相,就成了男籃賽場最受矚目的“奪冠大熱”。原因很簡單——他們手握“先天優(yōu)勢”:廣東坐擁宏遠、廣州、深圳三支CBA球隊,能直接從這三支勁旅里挑選精兵強將,胡明軒、徐杰、杜潤旺、周鵬、趙睿、焦伯喬、李炎哲這些實力派球員悉數(shù)集結,幾乎是“半個CBA強隊”的配置,沖金之路被普遍看好。
看著廣東球迷在評論區(qū)里“提前慶?!?,遼寧球迷的心情卻復雜得很:羨慕的是人家能靠多支球隊“囤星”,自家球隊的人才流失問題卻成了多年的心病。要知道,遼寧可是國內(nèi)公認的“籃球人才搖籃”,郭艾倫、張鎮(zhèn)麟、高詩巖、原帥……這些在CBA賽場上閃光的名字,全是遼寧培養(yǎng)出來的好苗子。可眼下,遼寧在CBA只有本鋼隊一支獨苗,不少球迷忍不住發(fā)問:咱們啥時候也能有沈陽、大連、本溪或者丹東和葫蘆島這樣的城市球隊,湊齊三支CBA隊伍?
畢竟,多支球隊對留住人才的意義,幾乎是“立竿見影”的?,F(xiàn)在遼寧的年輕球員想打CBA,大多只能盯著本鋼隊一個名額,一旦遇到頂薪限制、上場時間不足等問題,就只能被迫離開家鄉(xiāng),去其他省份的球隊尋找機會。就像之前有球迷惋惜的:“要是當年有第二支遼寧球隊,說不定有些好苗子就不用走了?!币俏磥砟苡袃芍?、甚至三支CBA球隊,球員們在省內(nèi)就能有更多選擇,既能留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打球,又能繼續(xù)為家鄉(xiāng)的籃球事業(yè)出力,這樣的場景,是每一個遼寧球迷都期待的。
其實,關于遼寧新增CBA球隊的討論,早就有了方向——大連被很多人看作“最優(yōu)解”。一方面,不少大連球迷對“遼寧隊”的歸屬感稍弱,若有一支以“大連”命名的本土球隊,很容易喚起大家的支持熱情;另一方面,遼寧的籃球市場底子厚,觀眾基礎扎實,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企業(yè)的資金贊助,給第二支球隊“鋪路”的條件其實已經(jīng)具備。
但話說回來,新增球隊不是“拍腦袋”就能成的事。得等CBA有擴軍計劃,還得看城市的體育場館、青訓體系等資源能不能跟上,更要考慮俱樂部的運營能力?,F(xiàn)在雖然有盼頭,但具體什么時候能實現(xiàn),還沒有準信。
不過對遼寧球迷來說,這份期待從來沒斷過——畢竟誰不想看著自家培養(yǎng)的球員,都能留在遼寧的賽場上,披著遼寧隊的球衣,在賽場上為家鄉(xiāng)爭光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