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10月15日,美國軍方再次向哈馬斯發(fā)出強硬信號。
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布拉德·庫珀海軍上將宣稱,哈馬斯必須“立即放下武器”,停止對加沙平民的“暴力行徑”。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威脅稱,若哈馬斯不履行?;饏f(xié)議,他將“一聲令下”允許以色列恢復軍事行動。
這一系列表態(tài)加劇了加沙局勢的緊張氛圍,而美國主導的“20點和平計劃”在執(zhí)行中暴露出的結構性矛盾,更讓國際社會對中東和平前景充滿疑慮。
特朗普的威脅并非孤立事件。
自10月10日加沙?;饏f(xié)議生效以來,以色列雖部分撤軍,但仍控制加沙53%的區(qū)域,包括邊境緩沖區(qū)和戰(zhàn)略要地。
以軍總參謀長扎米爾直言,當前行動是“作戰(zhàn)布局調整”,而非真正?;?。
10月14日,以軍在加沙城東部打死5名“越線嫌疑人”,哈馬斯譴責此舉違反協(xié)議,但以方堅稱是“消除威脅”。
美國正推動組建由其主導的“國際穩(wěn)定部隊”,計劃向加沙派駐軍隊以監(jiān)督?;?。
這一方案遭到阿拉伯國家普遍反對。埃及外交部明確表示,任何外部軍事存在都必須以“巴人治巴”為前提,反對將加沙“托管化”。
美國試圖招募巴勒斯坦技術官僚組建臨時政府,被批評為繞過合法政治實體、削弱巴勒斯坦自治權的“新殖民手段”。
盡管哈馬斯已釋放20名以色列人質并移交4具遺體,但以方以“未完全履約”為由,威脅將援助卡車數(shù)量減半至300輛,并暫停開放拉法口岸。
哈馬斯解釋稱,加沙廢墟遍布,搜尋遺體需時間,但以色列拒絕接受這一說法。雙方圍繞哈馬斯解除武裝、以色列全面撤軍等核心問題陷入僵局。
特朗普提出的“20點計劃”雖聲稱“結束沖突”,卻回避“兩國方案”這一國際共識,反而要求哈馬斯“無條件放棄武裝”,并將加沙非軍事化作為以色列撤軍前提。
分析指出,美國的真實意圖是通過“技術官僚治理”架空巴勒斯坦政治力量,為以色列長期控制加沙創(chuàng)造條件。
這種“單邊解決方案”遭到哈馬斯強烈反對,其政治局成員馬爾祖克明確表示,在以色列結束占領前,哈馬斯不會解除武裝。
?;饏f(xié)議簽署后,加沙人道主義狀況并未根本改善。
盡管每天有600輛援助卡車進入,但以色列仍嚴格限制物資種類和分配渠道,聯(lián)合國機構和國際救援組織被排除在外。
更令人發(fā)指的是,以軍在美以支持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分發(fā)點附近多次襲擊平民,僅5月至8月就造成1965人死亡、1.4萬人受傷。
這種“將食品武器化”的行徑被聯(lián)合國人權高專辦公室譴責為“戰(zhàn)爭罪”。
美國推動的“清空加沙”計劃持續(xù)發(fā)酵。
特朗普此前提議將百萬巴勒斯坦人遷移至埃及、約旦等國,雖遭多國反對,但其核心邏輯:通過人口轉移實現(xiàn)“土地置換”,仍貫穿于“20點計劃”中。
這種無視巴勒斯坦人民自決權的做法,被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稱為“現(xiàn)代版種族清洗”。
當前加沙局勢呈現(xiàn)“停火不停戰(zhàn)”的詭異狀態(tài):以色列在軍事上保持高壓,美國在政治上操弄議程,而哈馬斯則通過街頭巡邏和局部反擊宣示存在。
這種博弈凸顯出中東問題的復雜性——若不解決以色列占領、定居點擴張等根本矛盾,任何停火協(xié)議都可能成為“戰(zhàn)爭間歇期”。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美國作為關鍵斡旋方,必須摒棄“雙重標準”,切實推動以色列落實撤軍承諾,并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
正如埃及總統(tǒng)塞西所言:“沒有巴勒斯坦的建國權,就沒有真正的和平?!痹跉v史的十字路口,是選擇延續(xù)沖突循環(huán),還是邁向公正和平,考驗著國際社會的智慧與良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