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剛到希福醫(yī)院診室,就看見82歲的陳老太太攥著袁希福院長的手笑:“袁大夫,我今早六點就起來遛彎了,還去小區(qū)門口買了豆腐腦——您聞聞,我還帶著香呢!”旁邊站著的老伴張叔趕緊接話,操著威海榮成的口音:“可不是嘛,前陣子還躺床上昏迷不醒,現(xiàn)在居然能自己走過來復診,誰能想到?”
這事兒要是擱倆月前,張叔說打死他都不信。
從“快不行了”到“醒過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陳老太太的病來得急。2023年11月,她突然說“眼睛看不清東西”,以為是老花鏡度數(shù)深了,沒當回事。直到今年5月,她在家暈倒兩次,還吐得厲害——家人趕緊送醫(yī)院,MRI結果像塊石頭砸下來:斜坡、鞍區(qū)、鞍上有個6.3×5.0×3.6cm的占位,醫(yī)生寫著“垂體瘤?脊索瘤?”
更糟的是,不到半個月,老太太的狀態(tài)急轉直下:坐都坐不住,扶起來就倒;喊她沒反應,像個“沒魂兒的人”;更嚇人的是,她還犯了兩次癲癇,渾身抽搐,牙關緊咬。張叔守在床邊哭:“醫(yī)生說腫瘤太大,壓迫神經(jīng),情況很危險……”
就在一家人慌得腳不沾地時,病友家屬找上門:“我家親戚之前腦膜瘤,就是在鄭州希福中醫(yī)腫瘤醫(yī)院喝中藥好的,要不試試?”
15付中藥后的“意外”:她醒了,還想串門
2024年6月初,張叔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推著輪椅把老太太帶到希福醫(yī)院。袁希福院長摸了摸老太太的脈,翻了病歷,沒多說虛的:“湯藥能喝多少喝多少,丸藥得堅持吃,年前再來一趟?!?/p>
回家后,老太太還是昏迷,張叔就和女兒輪流喂藥——“她咽不了,我們就用勺子抿,每次喂兩三勺,一天喂4次,怕灑了就用毛巾接著?!睕]想到,喝到第10付的時候,老太太突然睜開眼,喊了聲“渴”。張叔趕緊遞溫水,她居然自己端起來喝了一口,雖然手還抖,但眼神里有了光。
第15付藥喝完,老太太居然自己坐起來了! 她指著窗戶說:“我想出去曬曬太陽?!睆埵宸鲋叩綐窍?,鄰居問:“這不是桂蘭嗎?前陣子還聽說快不行了,咋好得這么快?”老太太笑著答:“喝中藥喝好的唄!”
到希福復診:“我自己能走,不用扶!”
這不,12月初,老太太硬要自己來復診。診室里,她扶著門框走進來,步子雖慢但穩(wěn),袁希福院長都愣了:“我行醫(yī)這么多年,這么快的恢復速度真少見!”
旁邊的病友湊過來問:“您這效果咋這么好?”張叔掏出手機翻照片——之前老太太躺在床上的樣子,和現(xiàn)在站著的身影,判若兩人?!艾F(xiàn)在她能自己穿衣服、喂孫子吃餅干,上周還去菜市場買了蔥!”張叔笑著說,“癲癇也沒再犯,醫(yī)生說腫瘤壓迫神經(jīng)的情況明顯緩解了。”
袁希福的話:“治病不是為了奇跡,是讓她少遭罪”
聊到興頭上,袁希福院長想起2000年的一個患者:“有個腦瘤病人,原發(fā)灶沒找到,腦子里有4個轉移灶,喝4付藥就能下床想做飯。現(xiàn)在20多年過去,她80歲了,還活得好好的——不是靠‘奇跡’,是中藥慢慢把身體調過來了?!?/p>
他轉頭對老太太說:“您現(xiàn)在能遛彎、能串門,比什么‘奇跡’都強。治病不是為了讓人家看‘神奇’,是讓您少遭點罪,家里人少揪點心?!?/p>
老太太點頭,攥著袁院長的手:“我知道,我現(xiàn)在就想看著重孫長大,能自己包頓餃子——這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