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皇帝敢用"圣宗"做廟號。
不是漢武帝,不是唐太宗,不是康熙,是遼朝的耶律隆緒。
一個12歲登基,在位49年,把宋朝兩代皇帝按在談判桌上的契丹人。
——《壹》——
982年的賭局
遼景宗死了,972年臘月出生的耶律隆緒,此刻剛滿10歲,按契丹習(xí)俗,他該在父親靈柩前即位,可朝堂上站著200多個手握兵權(quán)的宗室王爺。
每個人都盯著這個孩子,眼神里寫滿算計。
30歲的蕭綽知道,兒子坐不穩(wěn)這個位子,她的父親蕭思溫12年前被人害死,沒留下兒子,這意味著,她在朝中沒有可依靠的外戚力量。
一個寡婦,一個孩子,面對200多個狼一樣的王爺。
第一步棋,她下得狠,下令:諸王不得相互宴請,無事不準(zhǔn)出門,逐個解除兵權(quán),有人不服,蕭綽的回應(yīng)更直接:撤換一批大臣,重用耶律斜軫和韓德讓。
前者是契丹猛將,后者是漢人謀臣。
一武一文,把朝堂控制得死死的,983年,改元統(tǒng)和,把國號從"大遼"改回"大契丹",這不是簡單的改名字,這是在告訴所有人:我們是草原民族,不是中原王朝的附庸。
耶律隆緒在母親身邊看著這一切。
他學(xué)會了第一課:權(quán)力不是等來的,是搶來的,986年,宋太宗以為機會來了,遼國皇帝是個14歲的孩子,朝政由女人掌控,北伐收復(fù)燕云十六州,就是現(xiàn)在。
宋軍兵分三路,東路孤軍深入,被遼軍擊潰。
西路被耶律休哥截斷糧道,中路主將曹彬見勢不妙,倉皇撤退,結(jié)果?宋朝名將楊業(yè)被俘,最終絕食而死,宋太宗的箭傷復(fù)發(fā),幾年后因此駕崩。
這場戰(zhàn)爭徹底打碎了宋朝的自信。
從此,宋朝上下談遼色變,形成了"恐遼癥",年輕的耶律隆緒在戰(zhàn)場上見識了什么叫真正的戰(zhàn)爭,他跟著蕭太后御駕親征,看著宋軍潰敗。
看著俘虜被押解回營,看著將士們歡呼勝利,第二課學(xué)完了:強者制定規(guī)則。
18年后,遼軍再次南下,這次目標(biāo)很明確:逼宋朝簽訂城下之盟,蕭太后和耶律隆緒親率20萬大軍,長驅(qū)直入,直抵黃河邊的澶州。
距離宋朝首都開封,只有一河之隔,宋真宗慌了。
大臣王欽若主張遷都南京,陳堯叟主張跑到成都,只有宰相寇準(zhǔn)力勸:御駕親征,宋真宗不想去,他記得父親的慘敗,記得那些關(guān)于遼軍的恐怖傳說。
寇準(zhǔn)說得很直白:"陛下不去,人心就散了。"
宋真宗去了澶州,遼軍統(tǒng)帥蕭撻凜騎馬巡視陣地,被宋軍的八牛床子弩一箭射穿頭顱,當(dāng)場墜馬而死,蕭太后痛哭,輟朝五天。
——《貳》——
1004年的豪賭
但遼軍沒有撤退,因為宋軍主力被遼軍拖在后方,澶州城下的宋軍雖然士氣高漲,但兵力有限,真正的博弈,在談判桌上。
宋真宗私下告訴談判代表曹利用:"如果遼國能退兵,給他們100萬兩銀子我也認(rèn)了。"
曹利用走出行宮,被寇準(zhǔn)攔住,寇準(zhǔn)的話更狠:"如果你答應(yīng)給30萬兩以上,回來我就殺了你。"最終,雙方以30萬兩白銀和絹的歲幣成交。
宋真宗問曹利用:"給了多少?"
曹利用伸出三個手指,宋真宗臉色煞白:"300萬也行吧。"曹利用趕緊澄清:"是30萬。"宋真宗大喜過望,當(dāng)場重賞。
澶淵之盟的條款很簡單:宋遼約為兄弟之國。
耶律隆緒叫宋真宗"哥哥",宋真宗叫蕭太后"嬸嬸",宋朝每年給遼10萬兩銀子、20萬匹絹,表面上看,宋朝花錢買和平。
實際上,這是一場平等的外交。
在此之前,中原王朝從來不承認(rèn)周邊政權(quán)是"兄弟",要么是藩屬,要么是敵人,但耶律隆緒做到了,他用一場戰(zhàn)爭,逼宋朝承認(rèn)遼國的平等地位。
用30萬兩歲幣,換來了100多年的和平。
這筆錢對宋朝來說根本不算什么,30萬兩歲幣,只占宋朝年收入的1.53%,宋真宗后來封禪泰山一次,就花了800萬貫銅錢,相當(dāng)于給遼國80年的歲幣。
誰贏了?1022年,宋真宗去世。
消息傳到遼國,耶律隆緒召集文武百官舉哀,后宮妃嬪全部痛哭,這不是演戲,這是在向天下昭告:宋遼是兄弟之國,我們尊重對方。
1009年,執(zhí)政27年的蕭太后病逝,38歲的耶律隆緒終于可以親政了。
第一件事:科舉,988年,遼國就開始仿照唐朝實行科舉,但真正形成制度,是在耶律隆緒親政后,為什么要搞科舉?
因為契丹貴族把持朝政,漢人再有才能也上不去。
科舉打破了這個局面,讓寒門子弟有了進入統(tǒng)治階層的通道,第二件事:整頓吏治,貪官,殺,懶官,撤,清官,升。
——《叁》——
49年的答卷
耶律隆緒的標(biāo)準(zhǔn)很簡單:"凡貪暴殘害民眾者,立即罷免,終身不用,清廉勤勉者,雖地位低下,也要提拔。"第三件事:改法律。
契丹人和漢人犯同樣的罪,量刑不同。
契丹貴族有特權(quán),耶律隆緒一條條改,"漢契同法",逐步縮小差別,有人反對,耶律隆緒的回答很直接:"皇族收受賄賂,與常人一樣治罪。"
第四件事:打通絲綢之路。
向西,攻甘州回鶻,打通河西走廊,讓遼國的勢力直達中亞,向東,征服女真諸部,修復(fù)東北亞絲綢之路,此時的遼國疆域:東到日本海,西到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南到長城。
這是遼國歷史上最大的版圖。
1031年6月25日,耶律隆緒病逝于行宮,終年61歲,在位49年,廟號:圣宗,謚號:文武大孝宣皇帝,為什么是"圣宗"?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圣"這個字太重了。
圣人、圣賢、圣君,都是對道德和智慧的最高評價,一般皇帝不敢用,但耶律隆緒用了,而且,他配得上,《遼史》的評價很直白:"遼之諸帝,在位長久,令名無窮,其唯圣宗乎!"
什么意思?遼國所有皇帝里,在位時間長、名聲好、功績大的,只有耶律隆緒。
在位49年,是遼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簽訂澶淵之盟,換來120年和平,開科取士,讓漢人進入統(tǒng)治集團,疆域最大,國力最強。
作詩500多首,作曲100多首,翻譯《白居易諷諫集》為契丹文。
這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但耶律隆緒也有問題,晚年,他迷信佛教,大興土木,修建寺廟,耗費民力,他喜歡狩獵。
統(tǒng)和十五年,蕭太后警告他:"萬一有意外,我怎么辦?"
耶律隆緒收斂了一陣,后來又故態(tài)復(fù)萌,1016年,他親自射虎,馬跑得太快來不及放箭,老虎撲過來,差點被咬死。
他沒有處理好皇權(quán)和后族的關(guān)系。
蕭太后家族勢力太大,這給后來的遼國埋下隱患,遼興宗、遼道宗時期,后族干政愈演愈烈,最終導(dǎo)致遼國衰落。
但這些瑕疵,掩蓋不了他的功績。
——《肆》——
一個問題
為什么宋朝打不過遼國?不是因為軍隊不行,澶淵之戰(zhàn),宋軍其實占據(jù)優(yōu)勢。不是因為武器,行,宋朝的床子弩射殺了遼軍統(tǒng)帥,是因為戰(zhàn)略思維不同。
宋朝從建國開始,就把重心放在防內(nèi)而非御外。
重文輕武,削弱地方軍權(quán),防止藩鎮(zhèn)割據(jù),結(jié)果?對外作戰(zhàn)能力越來越弱,遼國不同,耶律隆緒從小在戰(zhàn)場上長大,深知軍隊的重要性。
他不削弱武將,反而重用他們。
蕭太后的改革,給了遼國20年的發(fā)展期,耶律隆緒的親政,讓遼國進入鼎盛期,兩代人的努力,造就了遼國的強大。
1031年,耶律隆緒死后100年,遼國滅亡。
但他留下的遺產(chǎn),影響深遠(yuǎn),澶淵之盟開創(chuàng)的平等外交,成為宋遼關(guān)系的基礎(chǔ),雙方使者往來380多次,貿(mào)易頻繁,文化交流密切。
科舉制度,讓更多漢人進入遼國統(tǒng)治層。
這加速了契丹的漢化,也讓遼國的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漢契同法,縮小了民族差異,雖然沒有徹底消除,但至少讓法律更公平。
最重要的是,他證明了一件事: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可以和中原王朝平起平坐。
不靠武力征服,靠的是實力和智慧。
為什么只有耶律隆緒敢用"圣宗"?因為他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12歲登基,穩(wěn)住朝局,26歲親政,勵精圖治,32歲時,逼宋朝簽訂平等條約。
49年在位,國家達到鼎盛。
他不是漢人,但他讀《貞觀政要》,推崇唐太宗,他不是儒生,但他翻譯白居易的詩集,推廣漢文化,他是契丹人,但他用契丹人的方式,建立了一個讓中原王朝尊重的帝國。
這就是耶律隆緒,遼圣宗,中國歷史上,唯一敢稱"圣宗"的皇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