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娃就像開盲盒,哪怕是同一個爹媽開出來的,也可能一個是“自律款”,一個是“隨性款”,壓根沒道理可講。
這種困惑,幾乎每個多子女家庭都逃不過。
明明吃穿用度一視同仁,教育方式?jīng)]偏沒向,可孩子的性格習慣,卻能差出一條鴻溝。
山東的一位媽媽,周六清晨六點半起床準備早餐,本以為自己是家里最早起的,沒想到小女兒早已在房間收拾書桌、疊被子。
一問才知孩子六點就起了,收拾完自己的事還會主動幫著打掃衛(wèi)生。
可另一邊,八點多了大女兒還在酣睡,晚上熬到十一點后才睡,上學要反復催,周末更是能睡到中午,家務更是不喊不動。
媽媽的疑惑戳中了無數(shù)家長:同一個爹媽生的,咋就差這么多?
遺傳這東西,真的說不清道不明。
有的夫妻都是985高材生,孩子卻是個學渣,父母都搞不懂哪里出問題了。
均值回歸理論,是真的嗎?
事情發(fā)生在山東的一居民家里,正好是周六,不用上學,媽媽起床后準備做早餐。
可來到客廳一看,發(fā)現(xiàn)有人比自己起得還早,那就是自己小女兒。
此時,小女兒已經(jīng)在房間里收拾桌子,然后準備疊被子,媽媽問她幾點起來的?
小女兒說:6點?。寢尲刃牢坑煮@訝,自己6點半才起來,小女兒起得比自己還早。
而且,小女兒經(jīng)常幫媽媽打掃衛(wèi)生,勤快又自律,和姐姐完全不同。
已經(jīng)早上8點多,大女兒還沒有起床,還在夢游中,睡得很舒服。
媽媽解釋,大女兒一般都是晚上11點之后才睡覺,上學要喊她起床,周末她就睡到大中午,基本沒有早起的。
更別指望大女兒起來搞衛(wèi)生,幫做早餐了……
媽媽還說了,自己就兩個女兒,沒有偏心任何一個,房間都是獨立的,房間的配套也基本一致。
就不懂,為什么同一個爹媽生的,性格差別那么大?
好在,在學習和做作業(yè)上,姐妹倆還算自覺,不用自己催促。
只是,媽媽一時間,也不懂哪個女兒更開心,以后誰更有出息?
媽媽的糾結,其實是很多家長的縮影,總?cè)滩蛔∮谩扒诳臁薄白月伞边@些標簽給孩子打分,把習慣差異和“有出息”硬綁在一起。
可仔細想想,小女兒的早起勤快固然可貴,這種自律能讓她更快適應規(guī)則,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
但大女兒的“晚睡晚起”也未必是缺點,說不定她熬夜是在鉆研喜歡的興趣,睡懶覺是在給大腦充電,就像不少創(chuàng)意從業(yè)者,本就習慣在夜晚迸發(fā)靈感。
更何況,姐妹倆在學習上都很自覺,這才是核心的“底氣”,生活習慣的差異不過是外在表現(xiàn)。
孩子的出息從不是單維度的比拼,有的靠穩(wěn)扎穩(wěn)打的自律立足,有的靠獨樹一幟的特質(zhì)發(fā)光。
不用逼大女兒早起疊被,也不用把小女兒的標準強加給所有人,偶爾提醒大女兒別熬太晚,多夸夸小女兒的勤快。
養(yǎng)育本就是看見每個孩子的不同,讓她們在自己的節(jié)奏里踏實成長,比糾結誰更有出息,更實在也更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