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這出大戲,有時候比短視頻還上頭。
前一秒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還在G7會議上拍桌子,要求盟友“聯(lián)合反制中國稀土管制”,后一秒,印度就掏出紙筆,白紙黑字寫明:我們絕不把中國來的稀土,轉賣給美國。
好家伙,這不是打臉,這是連耳光帶脖子一起扇。
這事發(fā)生在10月15日,距離中國宣布加強稀土出口管理才過去幾天。
美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立馬召集“民主朋友圈”開會,想搞個“稀土版北約”,你中國不賣?那我們找印度、日本、澳大利亞來“代工”再轉手,繞開你!
可現實是:印度不干了。
而且不是偷偷摸摸不干,是光明正大、理直氣壯地宣布:我們尊重原產地規(guī)則,不轉運,不洗產地,不背刺中國。
這話聽著客氣,翻譯過來就是:“美國兄弟,你那套‘借道繞路’的把戲,行不通了?!?/p>
美國當然尷尬。
它以為自己還是那個說一不二的“群主”,發(fā)個通知,小弟就得照辦。結果印度直接來了個“已讀不回”,還順手把聊天記錄發(fā)給了對方。
但要說印度“倒向中國”?那也太小看新德里的算盤了。這根本不是站隊,而是一次教科書級的“自保式外交”。
你想啊,稀土這東西,聽著是“土”,其實是高科技的命根子。手機、電動車、導彈、雷達,哪個離得開?但光有礦沒用,關鍵在“煉”,把粗礦變成高純度材料,這技術,全球最牛的在中國。
印度自己有礦,但煉不動。它的提煉廠設備不少是從中國買的,工藝也靠中國支持。如果真按美國的意思,偷偷把中國稀土換個包裝賣給美國,那不是賺錢,是找死。
中國一查溯源,立馬斷供設備、斷技術、斷合作。印度的產業(yè)鏈直接癱瘓。
所以印度工貿部的人說得直白:“我們不會為別的國家犧牲自己的工業(yè)利益?!狈g一下:美國你搞你的政治,我搞我的生產,別拿我當槍使。
更妙的是,這幾年美國對印度的“操作”,早就讓印度心里長了刺。
嘴上喊“印美是鐵桿盟友”,背地里加關稅加到手軟。印度的不銹鋼、藥品、IT服務,全被美國“特別關照”過。今年更狠,貝森特放話:如果印度不停買俄羅斯石油,就收你500%的懲罰性關稅!
500%?那不是關稅,是搶劫許可證。
結果呢?印度不僅沒慫,反而買得更多,還悄悄改用人民幣結算。你美國用美元霸權壓人,我印度就試試“去美元化”的甜頭。
所以這次稀土的事,根本不是印度突然“親華”,而是它終于想通了:在大國博弈里,當“棋子”不如當“棋手”。與其被美國當槍使,不如腳踩兩條船,哪邊給實惠往哪邊靠。
而美國呢?還在做夢自己是“全球總調度”。它以為拉個微信群,發(fā)個“死命令”,大家就得照辦??伤?,現在的朋友圈早不是非黑即白的時代了。
歐洲要買中國的光伏和電池,日本要靠中國稀土做機器人,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還得看中國臉色,誰愿意為了美國一句“戰(zhàn)略競爭”,就把自己飯碗砸了?
說白了,美國這次最大的誤判,就是把“政治同盟”當成了“利益共同體”??涩F實是,沒有利益的聯(lián)盟,就像沒有Wi-Fi的手機,看著有信號,其實連不上網。
中國管住的是稀土出口,而真正被“卡脖子”的,反而是美國自己。它卡不住供應鏈,卡不住盟友,更卡不住這個越來越務實的世界。
以前是“美國發(fā)令,全球執(zhí)行”;現在是“美國喊話,大家看戲”。印度這一記“背刺”,刺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那套過時的霸權邏輯。
最后送美國一句話:別總想著圍堵誰,先想想別人為啥不愿跟你玩了。
畢竟,真正的影響力,不是靠命令,而是靠讓人愿意跟你合作。現在的問題是,誰還愿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