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險基金是國家面向未來的投資,更是事關千萬家庭生命延續(xù)的民生福利,蠶食這筆資金無疑是在動搖社會公共利益的根基。
近日,國家醫(yī)療保障局首期選取5起騙取生育保險基金的典型案例進行曝光,以此提醒廣大參保單位和參保人,通過合法途徑參加生育保險,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申報材料申領生育津貼和生育醫(yī)療費,共同維護生育保險基金安全(據10月16日《人民日報》)。
2.53億人、4383億元,國家醫(yī)療保障局發(fā)布的這兩組數據,足可見生育保險參保人數之眾、基金支出之巨。然而,這筆“生娃錢”,守起來并非易事,當前騙保行為仍屢禁不止。此次曝光的5起案例直指該領域犯罪典型樣態(tài),值得深入剖析。
一家公司兩年內近七成員工都在生孩子,如此怪象令人瞠目結舌。一查竟是虛構勞動關系,為已懷孕但未參加醫(yī)保的人員代繳醫(yī)療保險,騙取生育津貼249萬余元。這也揭露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有些單位明面上有主營業(yè)務,背地里卻干起了騙保勾當,甚至已形成有規(guī)模、有組織的騙保黑灰產業(yè)鏈。而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另外三家公司的犯罪手法更為直接:成立之初便以騙保為目的,吸納多名無業(yè)待產孕婦“空掛”在公司名下,待生產后申領生育津貼分贓獲利。這說明不少犯罪分子早就把龐大的生育保險基金視作“唐僧肉”,妄圖“分上一杯羹”。而生育津貼需要通過用人單位申領和發(fā)放,也給了不法企業(yè)尋租空間。
騙保行為能夠組織化、規(guī)模化、專業(yè)化,背后絕非不法分子孤軍之力。五起騙保案中有兩起都有醫(yī)療人員參與其中并分贓獲利,成為這條黑灰產業(yè)鏈中至關重要的“中間人”。醫(yī)療人員的失守,讓騙保形勢更加嚴峻復雜。眼下,也需要盡快掌握犯罪鏈條的運轉規(guī)律,對犯罪團伙快速識別、精準畫像,從而加大打擊力度。
通過分析案例,我們清楚地看到,在國家現有法律框架內,對騙保行為已經有一套從追回被侵占津貼、經濟重罰到限制人身自由的全面懲處措施。公司騙保249萬余元、主犯獲刑十年的結局,無疑給覬覦生育津貼的不法分子敲響警鐘:“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不只是一句口號,騙保的后果不是光退錢罰款就能了事,違法成本已經大大提高。
據悉,在國家醫(yī)療保障局的推動下,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份全面實現了生育津貼直接發(fā)放至個人,對預防企業(yè)騙保有著積極作用。但新舉措推行過程中,仍面臨著海量數據集納工作和繁重的審核任務,加快構建智能審核體系迫在眉睫。此外,一些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得逞,利用的是“信息壁壘”制造的“燈下黑”。這些情況都指向一個現實需求——不斷探索技術加持下的精準監(jiān)督、精細管理。對此,醫(yī)保部門、醫(yī)療機構、用人單位之間要盡快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生育保險基金賬戶的實時監(jiān)控、智能預警。只有讓騙保行為在系統(tǒng)監(jiān)控中更加透明、更可追蹤,精準打擊才可能實現。
生育保險基金是國家面向未來的投資,更是事關千萬家庭生命延續(xù)的民生福利,蠶食這筆資金無疑是在動搖社會公共利益的根基。鏟除騙保“蛀蟲”,鐵腕懲治欺詐騙保行為的高壓態(tài)勢還得保持下去,破解監(jiān)管難題的精細手段也要升級起來。
來源:檢察日報·法治新聞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