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的舟山,可不是什么旅游勝地,當時的局勢非常緊急。12萬國民黨軍隊把島圍得跟鐵桶似的,海面連只漁船都難見,普通人別說坐船,靠近碼頭都可能被當成“共諜”當場拿下。就在這種風(fēng)聲鶴唳的節(jié)骨眼上,一個穿旗袍、說話輕聲細語的女人,悄無聲息地出現(xiàn)在沈家門街頭。
她不是別人,正是后來的革命志士,她叫朱楓,當時她對外宣稱是來做唱片生意的“朱太太”。如果你要是真信了,那就太天真了。這位被熟人喚作“朱四小姐”的女子,骨子里藏著的,是一顆滾燙又沉默的心,她是中共地下情報網(wǎng)里一根關(guān)鍵的神經(jīng),此行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押上性命去完成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wù)。
朱楓剛剛到舟山那幾天,她沒去投奔親戚,為了安全,她當時也沒住旅館,而是直接住進了當?shù)匾患医写鏉男♂t(yī)院。為了防止萬一,朱楓白天幾乎足不出戶,唯一常去的地方,那就是院長顧孫謀的家。兩人坐在小院里喝茶,聊點天氣、物價、鄰里瑣事,看起來就像老友串門。可茶香氤氳之下,藏著的是她一次次壓低嗓音的試探:“最近……有船去上海嗎?”
那時候,官方航線早就斷了,但民間的“穿火龍”卻在暗夜里悄然穿行。這些走私船夫,膽子大得嚇人,駕著巴掌大的木帆船,趁著夜色在槍口和浪尖之間穿梭。他們大多數(shù)運的是白糖、大米,捎的卻是命,但為了生活,他們也沒有辦法。對于他們來說,翻船是常事,被抓更是九死一生,可只要跑成一趟,夠一家人吃上好幾年。
然而對于朱楓來說,這幾乎是唯一的生路,也是唯一的退路。
終于在2月15號這天,顧院長終于帶來了好消息:聯(lián)系上了!是一條“穿火龍”,愿意帶你走。朱楓一聽,眼睛瞬間亮了,幾乎是脫口而出:“我馬上走!”可顧院長卻一把按住她肩膀,語氣急切:“你先別沖動!那船小得可憐,連轉(zhuǎn)身都難,風(fēng)浪一大就翻。你現(xiàn)在還發(fā)著燒,臉色白得像紙,真要出事,我怎么跟人交代?”
他頓了頓,聲音壓得更低:“聽說這兩天會有‘大一點’的船過來,穩(wěn)當些……要不,再等兩天?畢竟安全第一嘛…”
朱楓沒說話。十四天了,她每天睜眼就是提心吊膽,閉眼就是噩夢連連,可偏偏風(fēng)平浪靜,沒出半點岔子。她心想:既然都熬過來了,再多等48小時,應(yīng)該……問題不大吧,可真實情況呢?
于是朱楓在考慮片刻之后,輕輕點頭:“行,我再等等?!?/p>
誰能想到,就是這輕飄飄的幾個字,成了朱楓命運的分水嶺。
在兩天后的午后,陽光暖得不像話,海風(fēng)帶著咸味拂過窗欞,確實是大好的天氣。朱楓照例坐在顧家客廳,手里捧著一杯熱茶,目光卻時不時飄向遠處的碼頭,她在等船,也在等一個可能改變歷史命運的契機。
而就在朱楓等船的期間,突然!“砰”的一聲,門被踹開,不錯正是抓捕她的特務(wù)趕來。幾個便衣沖進來,眼神像鷹隼一樣掃過屋內(nèi)每個人。領(lǐng)頭的冷冷開口:“有沒有一個叫朱諶之的人?”
空氣仿佛被抽空了,異常的安靜…
要知道朱諶之可是朱楓的本名,就連顧院長都不知道的秘密,為什么這些人知道。當時的朱楓知道:特務(wù)能精準叫出這個名字,說明她的身份早就被釘在了黑名單上。那一刻,朱楓心里什么都明白了:退路已斷,棋局終局。
可她沒哭,沒喊,甚至連茶杯都沒放下。只是緩緩起身,輕輕撫平旗袍的褶皺,然后平靜地對顧院長說:“謝謝這些天的照顧,我該走了?!?/p>
語氣淡得像去菜場買把青菜,可屋里的每個人都清楚:這一走,恐怕就是永別。
當晚,朱楓就直接被關(guān)進了看守所。鐵窗冷得刺骨,四壁寂靜得能聽見心跳。她知道,一旦被押往臺北,就再無翻身之日。于是,在漆黑的夜里,她悄悄吞下了隨身佩戴的金飾,那不是貪生怕死的掙扎,而是一個革命者最后的尊嚴,是她對信仰最決絕的告白。
可惜,金子沒能帶走她的命。第二天,特務(wù)們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昏迷,于是緊急送醫(yī),隨后被秘密押往臺北受審。后來的結(jié)果就不用多說,朱楓最終和吳石將軍,以及陳寶倉同志被槍決。
直到多年后,塵封的檔案被緩緩翻開,人們才真正看清她的身份:她不是什么富商太太,而是中共華東局派往臺灣的核心情報員,肩負著傳遞絕密軍情的生死使命。她冒死潛入敵后,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在黎明前,為千萬人點亮一盞燈。
而那艘她沒等到的“大一點的船”,成了歷史長河中最令人心碎的“如果” 如果她那天執(zhí)意上船,如果顧院長沒勸她多等兩天,或許結(jié)局會完全不同。
但歷史從不接受假設(shè),也不會給任何人重新來過一次的機會。
今天回看朱楓的故事,我總覺得心頭沉甸甸的。在那個連女人獨自出門都要被議論紛紛的年代,她卻敢孤身闖入虎穴,在刀尖上行走。她也會怕,會發(fā)燒,會在深夜輾轉(zhuǎn)反側(cè),可當信仰與使命擺在面前,她選擇挺身而出,哪怕前方是萬丈深淵。
有人說她傻,明明可以活命,何必赴死?可我想說:正是這些“傻人”,撐起了我們今天的安穩(wěn)日子。她的沉默,是對敵人的最大蔑視;她的赴死,是對信仰最深的忠誠。
對于此,您怎么看呢?最后請記住朱楓的名字,記住吳石,以及陳寶倉等烈士們的名字,給他們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