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放了,剎車也沒了”
加沙的空氣突然緊了。最后20名以色列人質走出地道和廢墟,交換回巴勒斯坦被扣人員,大家以為能喘口氣,可現(xiàn)實反過來抽了一下。人道壓力徹底解除,美以不再顧慮人質死傷,強硬路線更容易上桌。內塔尼亞胡要的就是這種時刻,特朗普的態(tài)度也隨之更硬,清場的影子鋪到前線。
清場的影子
對外放狠話的是特朗普。他與阿根廷總統(tǒng)米萊會面期間,通過第三方把一句話傳給哈馬斯:不主動解除武裝,美國可能動用暴力讓你交槍。這不是隨口說說,他早前拋出的20點和平計劃,寫得清清楚楚,哈馬斯必須解除武裝,戰(zhàn)后也不允許參與加沙治理。這套安排直指一個目標,幫內塔尼亞胡把加沙重建成不會威脅以色列的治理體系,然后拿著“勝利”回國內穩(wěn)右翼。
“特朗普通過第三方向哈馬斯放話,不交槍就用武力”
內塔尼亞胡需要的不是停火照片,而是徹底勝利。對他本人來說,更是政治自救。國內司法問題壓著他,他要把自己包裝成“打贏戰(zhàn)爭的人”,離不開把哈馬斯清干凈。特朗普這邊也順著以色列走,華盛頓現(xiàn)在避開“巴勒斯坦建國”的敏感話題,不打算為兩國方案強壓以色列,矛頭對著哈馬斯。
哈馬斯的選擇
哈馬斯沒有退路可選。他們說得很直白:不會接受那份20點計劃的束縛,在真正建國之前不會放下武器,也不會交出加沙的控制權。道理也簡單,一旦繳械投降,還放棄地盤,這個組織就失去根。即便哪天巴勒斯坦建國,他們在新政府里也站不住腳。問題是,以色列右翼對建國本來就強烈反對,連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戰(zhàn)后接管加沙,他們也不愿意,阻力還在堆。
第一階段?;鸷?,哈馬斯把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以軍撤回到53%的控制區(qū)之外,他們通過手機短信和電話,把散開的隊伍又拉起來,湊出7000名武裝人員,嘗試在以軍撤出的地帶恢復掌控。同時內部清理也很狠。和哈馬斯一直有矛盾的加沙地頭蛇杜格穆什家族,因為襲擊了哈馬斯部隊,被直接打。300名哈馬斯武裝猛攻其盤踞的居民區(qū),擊斃19名家族成員。組織穩(wěn)定是穩(wěn)定了,但加沙的大盤,對哈馬斯還是不利。
人質這個牌,哈馬斯已經打完了。第一階段?;饏f(xié)議一落地,他們把幸存的最后20名以色列人質交出去,換回巴勒斯坦民眾和哈馬斯成員。從人道角度看,這是好消息;從戰(zhàn)場現(xiàn)實看,這等于把制約軍事升級的繩子割斷了。以色列在美國撐腰下,更有把握去推進所謂“清場行動”,以武力掃除哈馬斯,輿論上的阻力少了關鍵一條。
“哈馬斯不認20點方案,不會先放下槍”
硬碰硬的結果不樂觀。就算哈馬斯把最后的精銳拉出來和以軍打一場,戰(zhàn)場上也難翻盤,最多讓以軍多付出傷亡。想保住武裝、保住加沙的控制權,或者至少保留參與治理的資格,哈馬斯眼下更要看兩邊的風向:國際社會會不會頂住美以的再開打;以色列國內會不會在停火后出現(xiàn)政治變化。
國際與內政的拉扯
外部態(tài)度并不一致。國際社會普遍支持“兩國方案”,也不愿意看到加沙戰(zhàn)火再起。一旦美以重啟軍事行動,反對聲會更大,甚至可能促使更多國家直接承認巴勒斯坦國。這個后果,特朗普不能完全不顧。可從實際動作看,華盛頓在特朗普影響下更偏向以色列,回避巴勒斯坦建國的敏感議題,手里拿的還是“對哈馬斯施壓”的杠桿。
以色列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中左翼力量普遍反對繼續(xù)打,希望內塔尼亞胡在人質獲釋節(jié)點收手停戰(zhàn)。但政治現(xiàn)實很難看,他們的陣線割裂,必須整合出有效力量,再借民眾的厭戰(zhàn)情緒,才能形成能擋住右翼強硬路線的輿論和政治壓力。這種整合做不出來,內塔尼亞胡就會把“安全”和“勝利”的敘事壓到最前面。
“清場的門檻被抬高,但阻力也在積累”
哈馬斯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