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張伯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1843-1928),一位美國的地質學家,曾任威斯康星大學校長及芝加哥大學地質系主任。1909年,他組織策劃了芝加哥大學以探索中國自然資源為目的的“東方教育考察”。在這次中國之行中,他一共拍攝了675幅照片,記錄了在中國旅行考察的全部行程。拍攝地大致包括了廣州、廣西、湖北、四川、重慶、江西、上海、河南、河北、北京、沈陽等地,拍攝時間大致從1909年1月至6月。這些照片收錄在其個人的學術全集《Papers of T.C. Chamberlin》中。
張柏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
張伯林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地質學家。與其他的專業(yè)攝影師相比,張柏林的攝影只能算是一個愛好者。他本是以一個地質學觀察者和旅行者的身份來中國,考察中國的地質地理。踏上中的土地后,他對中國所見所聞,民風習俗感到十分新奇。1909年的中國,正在發(fā)生巨變,他用鏡頭捕捉了中國這塊蒼老大地上的民俗民生。在他的鏡頭里,有廟宇宮殿的威嚴華麗,有城鎮(zhèn)村野的清晨黃昏,有市集廟會的熱鬧場景……在雄偉秀美的長江三峽,他不僅拍攝了巨峰陡崖,也拍攝了古城古寺,還拍攝了峽江風帆、船家橈夫、平民百姓,有時甚至是一條河、一座橋、一棵樹。盡管中國攝影史上記錄的外國攝影家中,沒有張伯林的名字。但是毫無疑問,正是張伯林這種全方位的留影,使他在1909年拍攝的照片顯得格外珍貴,其照片價值一點兒也不遜色于那些早期來中國的攝影家。張伯林這些照片版權至今仍屬美國威斯康辛學院所有。
100多年前的中國,正是一個古老帝國最后的黃昏,千百年來遙遠、神秘的東方,最后一次展現(xiàn)她古老的生活姿態(tài)。三年之后,兩千年的老帝國在一片混局中走向民國,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我們習慣用兩個詞匯形容當今的中國:“天翻地覆”和“面目全非”,相似的意思表達了不同的態(tài)度。我們應當要慶幸,也應當要嘆惋。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全新的中國,在100年里她一遍遍地被翻新、被覆蓋,直到貧窮和饑餓不再侵噬她的尊嚴和驕傲,而故土的子民也難再尋覓她舊時的身影:那個高雅、詩意和古典的中國。
我們有幸能在張伯林的照片里看到祖先所生活的那片土地,請看一看這些遙遠東方的美麗景象,和傳統(tǒng)氤氳下的自然精神。因為那些本應由我們所繼承、傳襲的獨特氣質,已不復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