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wǎng)絡
前言
上海IFC國金中心的圍擋又換了新面孔,這次不是國際大牌,而是來自青島的古法黃金品牌寶王府。
這個2012年成立的牌子,剛在港匯恒隆開了上海首店,不到一年就敢闖頂級重奢商場。
可誰都知道,這里是老鋪黃金的“地盤”,人家工作日都要排隊,單店半年能賣4.59億!
寶王府野心勃勃抄爆款、搶鋪位,真能撼動老鋪的地位?
搶鋪!但坪效差10倍咋破?
在高端黃金圈,“在哪賣”比“賣啥”先一步?jīng)Q定檔次。
老鋪黃金早就摸透了這個理,跟著愛馬仕、卡地亞的腳步,把店開遍了全國前十的高端商場,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這種國際重奢地標也沒落下。
就靠這招,它單店半年平均能賣4.59億,主力店甚至做到月坪效1億以上,比北京SKP的平均水平還高一倍多。
寶王府顯然在抄這條捷徑。
以前它在青島、重慶的店還只算中高檔商場,現(xiàn)在直接扎進上海港匯恒隆和IFC,擺明了要蹭重奢商場的“高端濾鏡”。
可位置選對了,生意未必能跟上。
有數(shù)據(jù)顯示,寶王府主力店月坪效才800萬到1000萬,連老鋪的零頭都不到,就算和同行君佩的8000萬比,也差了近10倍。
更尷尬的是“水土不服”。
有記者工作日去港匯恒隆逛,老鋪黃金在奢侈品區(qū)排著長隊,而另一座的寶王府店里沒幾個客人。
好不容易來個人,五六名店員立馬圍上去,活脫脫傳統(tǒng)金鋪的架勢,一點沒學到高端品牌的松弛感。
看來,擠進門容易,真正融入高端生態(tài)還差得遠。
抄款!卻造不出大師工匠
逛過寶王府的人會發(fā)現(xiàn),店里的點鉆蝴蝶項鏈、金剛杵吊墜,和老鋪的熱門款長得幾乎一樣。
這也不奇怪,業(yè)內早有說法,廣東、福建的黃金加工廠,能輕松復刻市面上任何古法金款式。
可款式能抄,工藝細節(jié)卻藏不住貓膩。 懂行的買家在小紅書上爭論的,從來不是“像不像”,而是“細不細”。
古法金里的花絲、鏨刻全靠手工,師傅水平不同,紋路的流暢度、金面的光澤度天差地別。
但問題是,好師傅太稀缺了!
全國能叫上名的古法金非遺大師和工藝美術大師,加起來也就100到200人,培養(yǎng)一個能做復雜金器的工匠得好幾年。
老鋪早就看清了這點,2025年上半年砸了2451萬搞研發(fā),同比增長273.9%,還推出了帶高溫琺瑯工藝的七子葫蘆系列,光上色就得攻克好幾個技術難點。
可寶王府呢?只聽店員說“北京工坊有幾十位工匠”,卻沒任何公開數(shù)據(jù)證明研發(fā)投入,更沒拿出過獨一份的創(chuàng)新款式。
沒有核心工藝和原創(chuàng)設計,再像的爆款也只是“仿品”。
消費邏輯變了,寶王府卻沒跟上
以前買黃金,大家先問“今天多少錢一克”,金價漲了就少買甚至不買。
但老鋪徹底改寫了這個規(guī)則,它搞“一口價”,把消費者的注意力從黃金本身,引到了設計、文化和品牌價值上。
就像業(yè)內人說的“金價漲到這份上,大家早不盯著克重了,誰好看買誰”。
這意味著,高端古法金賣的不是金屬,而是“附加值”。
老鋪能讓48萬忠誠會員年均消費超5萬,靠的就是把非遺工藝包裝成“文化奢侈品”,甚至和愛馬仕、卡地亞的客群重合度高達77.3%。
可寶王府還沒摸透這個邏輯,定位“皇家手工金器”,店里卻大半是普通首飾,想走高端路線,服務還是傳統(tǒng)金鋪的“圍追堵截”模式。
更關鍵的是消費者心態(tài)的變化。
現(xiàn)在買高端古法金的,要么是從傳統(tǒng)金鋪升級來的,要么是原本買奢侈品珠寶的高凈值人群。
他們見過好東西,既認工藝也認品牌。
寶王府光靠抄款式、搶鋪位,沒在品牌文化和服務體驗上多下功夫,很難留住這些人。
結語
寶王府闖上海IFC的野心,藏著后起品牌的突圍渴望。
但高端古法金賽道,從來不是“搶對位置、抄對款式”就能贏的游戲。
老鋪的領先,是先占了渠道、攢了工匠、建了品牌心智的綜合結果。
寶王府們要是只盯著表面功夫,不補研發(fā)和工藝的短板,就算擠進了重奢商場,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xi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