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路生梅:從“小路”到“路奶奶”,她的風箏線始終攥在佳縣百姓手中
路生梅在陜西省榆林市佳縣的黃河邊(2024年9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藺娟 攝
在黃河岸邊的陜北小城佳縣
半個縣城的人都找她看過病
許多人一家?guī)状冀邮苓^她的救治
這位醫(yī)生來自北京
卻扎根佳縣57載
為佳縣創(chuàng)辦第一個正規(guī)兒科
培養(yǎng)了50多名專業(yè)兒科醫(yī)護人員
接診無數(shù)……
她就是“人民醫(yī)護工作者”
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路生梅
1968年12月北京第二醫(yī)學院畢業(yè)時的路生梅(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1968年
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yī)學院
(現(xiàn)首都醫(yī)科大學)
兒科畢業(yè)
她服從國家分配
踏上西行的列車
到陜西省榆林市佳縣從醫(yī)
“當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
就是服從祖國分配
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2018年4月29日,路生梅(右一)在家中給一名小朋友看病。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彼時佳縣的貧窮讓她震驚
住的是窯洞
睡的是土炕
喝水都困難
一個月就瘦了十幾斤
她也曾在夜里偷偷抹過眼淚
但第二天依舊挎著藥箱出診
一次雪中出診
在雪地里走幾步就摔一跤
臨近村子的下坡
她索性半躺著滑下去
2018年4月29日,路生梅在家中翻看她年輕時候的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老鄉(xiāng)的期待成為她克服困難的動力
“群眾聽說我是北京來的大夫
就覺得什么病都能看”
為了不讓患者失望
路生梅白天坐診、向老醫(yī)生求教
夜晚在煤油燈下學習
寫下幾十本筆記
還學會了針灸
很快成長為“多面手”
路生梅在佳縣人民醫(yī)院坐診(2022年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一次驚心的出診
她看到產(chǎn)婦坐在血污的土袋上
家人要拿黑乎乎的剪刀剪臍帶
她瞬間找到了
當?shù)匦律鷥浩苽L病死率高的根源
她沖上前從家屬手中搶過剪刀
緊急給新生兒處理
返回后
下決心要推廣新法接生
普及醫(yī)療衛(wèi)生知識
改變這里落后的醫(yī)療條件
她在思想?yún)R報里寫下承諾
“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
在陜西省榆林市佳縣,路生梅與志愿服務機構(gòu)的工作人員聊天(2022年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此后數(shù)十年
北京的機會、大醫(yī)院的邀請
都沒能讓她離開
像一支梅花
把根深深扎入黃土地
綻放沁人芳華
滋潤佳縣人民
1999年退休后
她拒絕子女將她接到城市養(yǎng)老
又把承諾改成
“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每周依然堅持在兩家醫(yī)院輪流坐診
2018年4月29日,在路生梅(右一)的家中,帶孩子來看病的家長絡繹不絕。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如今路生梅在佳縣工作已有57年
從“小路大夫”變成了“路奶奶”
手機24小時不關(guān)機
生怕患者找不到,耽誤病情
“走在街頭
總有老鄉(xiāng)和我打招呼
這種溫暖透徹心扉
只有我明白
與其說佳縣人需要我
倒不如說我離不開佳縣人”
路生梅行走在佳縣縣城(2024年9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藺娟 攝
回望奮斗的一生
1944年出生的路生梅說
1944年張思德犧牲后
毛澤東同志發(fā)表了《為人民服務》的演講
好像有一種特別的緣分
“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力量一直引領著我
我就像個風箏
牽著風箏的那根線
永遠在老百姓手里攥著!
來源:新華社
記者:陳鋼、李浩、張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