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幾何時,他是熒幕上叱咤風云的“老戲骨”,是深入人心的表演藝術家。
然而73歲高齡的李立群如今卻在鏡頭前紅著眼眶,哽咽訴說借錢無門的窘迫,甚至坦言后悔回到臺灣。
他為何會從萬人敬仰落到現(xiàn)在這個地步?他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錢這東西太磨人
金錢的重要性早早就烙印在了李立群的記憶深處,他并非生來就懂得生活的艱辛。
最初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享受著優(yōu)渥的生活,然而命運的翻轉(zhuǎn)來得猝不及及,父親生意失敗,家道中落,整個家瞬間從云端跌落谷底。
最慘的時候連棲身之所都失去,一家人只能在破廟里暫居,這段經(jīng)歷讓他過早地領悟到,沒有錢,尊嚴和生活都無從談起,這份對金錢的執(zhí)念像一根無形的線,牽引著他后來的每一步選擇。
航海專業(yè)畢業(yè)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海員,但單調(diào)乏味的海上漂泊與對女友的相思之苦,讓他很快放棄了這份穩(wěn)定的收入,為了生計他什么活都干,在車店當過店員,甚至還去喂過豬。
直到1978年,他考入華視演員訓練班,才算找到了人生的新航向,起初他的事業(yè)充滿了藝術的榮光,1981年,一部《卿須憐我我憐卿》就讓他捧回了金鐘獎最佳男演員的獎杯。
之后他更是與賴聲川、李國修一同創(chuàng)立了在華語戲劇界舉足輕重的“表演工作坊”,開創(chuàng)性地推出了“相聲劇”,那部經(jīng)典的《暗戀桃花源》至今仍是舞臺劇的標桿。
可就在藝術成就達到頂峰時,他卻在1995年賣掉了工作坊的股份,與賴聲川分道揚鑣,究其原因,依然離不開那個“錢”字。
一次失敗的投資讓他背上了數(shù)百萬的巨額債務,為了還債養(yǎng)家,他開始轉(zhuǎn)戰(zhàn)大陸開啟了一段長達數(shù)十年的“撈金”生涯。
這段時期,他成了演藝圈的“勞?!保弋a(chǎn)得驚人,幾乎不挑劇本,只要給錢就拍.
于是觀眾看到了《神雕俠侶》里的歐陽鋒、《新龍門客?!防锏奈褐屹t、《絕代雙驕》的李大嘴,也看到了無數(shù)記不住名字的“爛片”,“爛片之王”的稱號,便是在這段為錢奔波的歲月中被冠上的。
流量成了審判場
當債務的枷鎖終于在2016年被卸下時,已經(jīng)63歲的李立群或許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但他沒想到,兒子隨后的投資失敗,再次讓家庭陷入了財務困境。
于是年過七旬的他,不僅沒能退休,反而更加賣力地擁抱新時代,試圖在流量里找到新的生機,他活躍在社交平臺上,積累了超千萬粉絲,拍視頻分享生活,甚至做起了直播帶貨補貼家用。
起初,他只是被動地卷入各種謠言漩渦,網(wǎng)上傳他拍《西虹市首富》片酬僅10萬,是沈騰自掏腰包補了50萬,他不得不親自出面否認。
2022年上海封控期間,他又被一些賬號惡意剪輯成缺吃少喝的可憐老人,逼得他錄視頻澄清自己物資充裕,生活無憂。
到了2023年,他在杭州因帶狀皰疹住院,又被傳出花費20萬天價醫(yī)療費還嫌貴,最終當?shù)匦l(wèi)健委都出面辟謠,證實總費用不過2萬余元。
一次次的澄清,雖然還原了事實,卻也無形中固化了他“麻煩纏身的老人”形象,每一次都讓他被動地消耗著公眾的好感度。
如果說這些還只是被動的“引火燒身”,那他一句“堅守臺灣”的言論,則成了主動引爆的炸藥,在他擁有千萬粉絲的公共平臺上,這句表達模糊且充滿歧義的話,瞬間被輿論放大和定性。
盡管他火速發(fā)布視頻,解釋自己堅守的是“一個中國”的大原則,但為時已晚,網(wǎng)友們并不買賬,鋪天蓋地的“雙面人”指責,讓他辛苦建立多年的“老戲骨”形象瞬間崩塌。
社交媒體帶來的巨大流量,最終狠狠地反噬了他自己。
何處是吾鄉(xiāng)
李立群晚年的困境,表面看是一次失言導致的口碑崩盤,但往深里探究,其實是他一生身份認同迷茫的最終顯現(xiàn)。
他的根是錯位的——父親是河南人,母親是北京人,他本人卻在臺灣長大成人,這種天然的復雜背景,注定了他身份認同上的搖擺。
這也解釋了為何他在大陸發(fā)展數(shù)十年,享受了巨大的市場紅利后,卻依然會脫口而出那句引發(fā)軒然大波的話。
言論風波后他離開了大陸,回到了臺灣,然而這個他選#烽火瞭望團#擇“堅守”的地方,似乎并未給予他安穩(wěn)的歸宿,視頻里的他,獨自生活在一所大而雜亂的房子里,顯然缺乏打理。
一頓飯常常就是一盤速凍水餃,財務上的窘迫更是顯而易見,他坦言想在臺灣換個大點的房子,卻“錢不夠”,這種現(xiàn)實的落差,最終演化成了無法掩飾的懊悔。
在一次直播中他流著淚回憶往事,勸誡大家“不能欠債”,那種借錢無門的無助感,似乎又重新籠罩了他,更令人唏噓的是,他言語間流露出對自己回臺灣這個決定的后悔。
這句話幾乎是他當前處境的最核心總結(jié)——他失去了大陸龐大的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卻也沒能在臺灣找到理想的生活。
所謂的“家”,最終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非能夠讓他心安的心靈歸宿,他成了一個無處安放的精神流浪者。
結(jié)語
李立群的晚年悲劇不是偶然,回看他的人生軌跡,從家道中落到為債奔波,從藝術高峰到爛片之王,再到玩不轉(zhuǎn)新媒體而引火自焚,每一步似乎都有跡可循。
他的一生始終在藝術追求、金錢需求、立場表達和公眾期待之間搖擺、妥協(xié),最終在復雜的時代浪潮中迷失了方向,他塑造的那些經(jīng)典角色,永遠地留在了熒幕上,成為了觀眾記憶的一部分。
而那個在鏡頭前哽咽、懊悔的73歲老人卻在現(xiàn)實的風浪中,找不到可以停靠的港灣。
他的故事,或許也是對所有公眾人物的一個警示: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在為自己的最終篇章,寫下或明或暗的結(jié)果。
參考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