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南亞的外交圈可真是暗流涌動,核心焦點全集中在即將于10月26日至28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的東盟峰會。作為東道主的馬來西亞早就發(fā)出了邀請函,其中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出席原本是件提升峰會關注度的事,沒成想他反倒先擺起了譜,拋出了兩個讓人咋舌的條件,一時間把局勢攪得更復雜了。
特朗普的要求很直白:一是要由他親自主持柬埔寨和泰國之間和平協議的簽署儀式,二是必須把中國官員排除在這個儀式之外,哪怕是作為觀察員都不行。這事兒一經美國媒體爆料,立刻引發(fā)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討論。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這算盤打得也太響了——畢竟10月10日諾貝爾和平獎結果就要揭曉,這時候能在東盟峰會上以“和平締造者”的身份主持簽約儀式,無疑是給自己爭取諾獎添了塊重磅籌碼。
要知道,泰柬邊境的爭端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百多年來沒勘定的邊界問題讓雙方小摩擦不斷,今年5月和7月還爆發(fā)了激烈交火,局勢一度瀕臨失控。關鍵時刻,是中國主動站出來搭建對話橋梁,中國外長王毅多次主持三方會晤,亞洲事務特使穿梭斡旋,還在邊境設立野戰(zhàn)醫(yī)院、提供救援物資,實實在在地推動雙方坐下來談判。柬埔寨首相洪瑪奈都不止一次公開感謝中國,說中方的調解幫了大忙。到了7月底,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推動雙方停火,8月兩國在吉隆坡簽署停火細則時,中國還以觀察員身份列席了會議,全程參與了和平進程。
反觀美國,在整個調解過程中沒做多少實質性工作,現在卻想過來“摘桃子”,這操作確實有點不地道。白宮甚至還嘴硬說“中國未參與談判”,完全無視中方長期以來的努力。更諷刺的是,特朗普在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還大言不慚地說自己以“首席和平締造者”身份解決了包括泰柬爭端在內的七場沖突,這種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做法,和東盟強調集體決策的傳統(tǒng)壓根就不合拍。
特朗普的無理要求,可把東道主馬來西亞推到了兩難境地。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一直強調“協商一致、開放包容”的原則,要是答應特朗普,不僅會得罪中國,還會破壞東盟的多邊合作根基;要是不答應,又可能影響和美國的關系。不過馬來西亞很快就做出了回應,10月8日,該國投資貿易與工業(yè)部長公開否認了相關傳聞,稱美國方面并未提及任何附加條件,特朗普出席只是正常安排。這種及時澄清,既避免了事態(tài)升級,也體現了東盟國家在處理大國關系時的謹慎和智慧。
其實明眼人都清楚,國際爭端的解決靠的是實打實的斡旋和付出,不是靠一場儀式就能“造勢”的。中方在泰柬和平進程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僅被當事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寫在?;鹫勁械挠涗浝?,豈是一句“排除在外”就能輕易抹掉的?而東盟國家也早就表明了態(tài)度,他們不想卷入大國博弈的漩渦,更不愿看到區(qū)域合作被分裂。
距離東盟峰會召開還有不到十天時間,特朗普的無理要求能不能得逞還是個未知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全球化的今天,搞排他性的小動作終究是行不通的。和平解決爭端需要的是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而不是霸權主義的任性施壓。相信馬來西亞會做出符合區(qū)域利益的明智選擇,也期待這場峰會能真正聚焦經貿合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核心議題,推動東南亞地區(qū)走向更穩(wěn)定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