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轉(zhuǎn)自:中國婦女報
倒流壺內(nèi)部透視示意圖。
在沒有電和智能設(shè)備的時代,古人并不無聊,他們通過觀察自然發(fā)現(xiàn)萬物規(guī)律并應(yīng)用于生活。今天就和同學們分享一個古人智慧的發(fā)明——倒流壺。
在陜西省彬州市曾出土了一個五代時期的壺,這個帶有提梁的瓷壺,腹部印有花卉紋裝飾,施青釉,釉色古樸典雅。可這個壺是壺嘴、壺蓋和提梁整體燒制而成,居然沒有蓋子!
沒有蓋子,怎么往里面注水?為了解開壺的秘密,專家們對壺進行了X光透視后才明白,古人真有大智慧!
這種壺叫倒流壺,它與普通壺不一樣。普通的壺口在上,但這個壺的開口卻在下面。倒流壺的設(shè)計相當巧妙,內(nèi)部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相對稱,中間是類似一個M形的通道。當需要注水時,把壺倒過來就可以,水從底部注進壺里后,再放正就能倒出。
也許你會問:壺放正時水不會流出來嗎?這正是最有趣的地方。因為壺身即使放正了,水也不會漏出來,不過當把倒流壺稍稍傾斜,水便自然地從壺嘴流出。水進入壺中后,只要液體不流動,容器中的水面會保持相平的狀態(tài),因此即使洞在底部,水也不會漏出。
倒流壺始于春秋,流行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因其特性不為人知,被稱為“魔壺”。其優(yōu)點在于,一是保持里面盛放的酒、水清潔衛(wèi)生;二是壺身做成桃形,寓意長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