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10月18日,歷經(jīng)15個月匠心改造提升的劉海粟美術館(分館)正式煥新開放。同步揭幕的《行觀——汪家芳藝術作品大展》作為場館建館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藝術家個展,為市民游客奉上一場兼具藝術深度與情感溫度的文化盛宴,也為普陀區(qū)打造“上海文化”新高地注入新活力。
劉海粟美術館(分館)館內面積約3838平方米,設有3處獨立展廳,并配有美育空間與多功能活動區(qū)等配套場所。館內通過空間重構與動線設計,打造“移步易景”的沉浸式觀展體驗,數(shù)字化設施覆蓋展陳空間,是呈現(xiàn)海派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高品質平臺。
新館的整體設計頗具巧心,恰到好處地平衡了藝術展示功能、觀眾體驗和建筑自身的空間敘事。各個功能的設計以人為本,細心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作為劉海粟美術館(分館)煥新開放的首展首秀,《行觀——汪家芳藝術作品大展》集結汪家芳120余幅精品力作,每一層皆呈現(xiàn)不同主題——從“日常涂鴉”到“山水意境”,由“地域風貌”延伸至“城市記憶”,觀展過程意趣盎然。既有《浦東》《初心》等城市題材代表作,也有《印象普陀》《M50創(chuàng)意園區(qū)》等為普陀量身打造的新作。
作為土生土長的普陀人,汪家芳與普陀區(qū)有著綿長深厚的情感聯(lián)結。他在這里出生、成長,接受系統(tǒng)藝術教育、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他歷時三個月專門為本次大展創(chuàng)作《印象普陀》,這幅作品展現(xiàn)出蘇州河主題下的水墨長卷風貌。上海小囡春游必去的長風公園銀鋤湖、環(huán)球港現(xiàn)代輪廓、真如寺飛檐、泰來坊石庫門、上海造幣廠標志建筑、華東師范大學門頭…… 這些地標串聯(lián)起汪家芳一路走來的普陀印記,更以一種跳躍的夢幻的手法表達了普陀的詩意煙火。
原標題:《劉海粟美術館(分館)煥新開放》
欄目主編:祝越 文字編輯:王宛藝
來源:作者:文匯報 張曉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