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236所縣中承載42.9%普高生,江蘇縣中振興出實招
日前,全國縣域普通高中振興現場推進會在甘肅省蘭州市召開。會上,江蘇省教育廳作交流發(fā)言,分享縣中建設相關經驗。江蘇全省694所普通高中,其中236所是縣中(占普通高中比34%),這些縣中共有65.7萬在校生,占普通高中人數比42.9%。江蘇的縣中建設發(fā)展經驗,為全國縣域高中高質量發(fā)展提供經驗。
當前,江蘇真金白銀“強統(tǒng)籌”,九成縣中邁入“優(yōu)質陣營”。面對學齡人口變化趨勢,江蘇把縣中發(fā)展擺在民生實事“C位”:連續(xù)7年將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清單,每年協調省級以上獎補資金近2.6億元,帶動全省投入50億—80億元優(yōu)化縣中布局。近三年來,全省已有35所縣中完成新建或改擴建,辦學條件顯著提升。
如今,江蘇縣域優(yōu)質高中數量達216所,占比高達91.53%,不僅高于全省72.05%的平均水平,更讓縣域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ōu)質教育資源,為縣中振興筑牢了“硬件根基”。
“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江蘇創(chuàng)新推出發(fā)展性評價機制,以“高品質創(chuàng)建”引導縣中走出“同質化”誤區(qū)。通過建設一批高品質高中,形成“群峰引領”的帶動效應,推動縣域高中向特色化、多樣化發(fā)展。
同時,江蘇還為縣中量身打造“內涵升級包”:實施普通高中課程基地、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等約350個項目,從課程、教學、德育等多維度發(fā)力,幫助縣中構建更高質量的育人體系,讓“高質量多元”成為縣域高中的新標簽。
師資是縣中振興的“核心引擎”。江蘇實施“蘇教名家”培養(yǎng)工程,已遴選25名縣域高中教師納入重點培育,為縣中留住“教學骨干”;對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等實施“服務期制”,若出現違規(guī)引進,按“進一扣二”原則扣減流入地指標、補給流出地,堅決遏制教師無序流動。在招生規(guī)范上,江蘇全面落實“屬地招生”“公民同招”,杜絕跨區(qū)域“掐尖”,以“零容忍”態(tài)度防止“超級中學”出現,守護縣域教育公平。
今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fā)了《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對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進行了系統(tǒng)設計和全面部署。提出到2030年,適應學齡人口增長的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機制進一步完善,縣中布局更加合理,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城鄉(xiāng)教育協調發(fā)展的機制更加完善,市域內普通高中發(fā)展差距明顯縮小,優(yōu)質特色多樣發(fā)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優(yōu)質普通高中教育的愿望。
下一步,江蘇將加快研制江蘇縣域普通高中發(fā)展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確保《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在江蘇全面落地、全面見效。具體來看,將在優(yōu)質資源供給上再強化,建立全省未來5年縣中建設項目庫,協調省財政專款改善縣中實驗設備,持續(xù)提升縣中辦學條件;在提高育人質量上再發(fā)力,推動縣域優(yōu)質高中結對幫扶薄弱高中,推進縣中數智化轉型,加強省智慧教育平臺資源建設與智能場景開發(fā);在綜合高中建設上再深化,推動普高與中職課程相互銜接,實現分類分層教學,探索建立靈活彈性的學籍管理和學分互認機制,努力為學生搭建更加豐富、更加適合、更加多元的成長路徑。(程曉琳 楊頻萍)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