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小區(qū)的苦,誰住誰知道,為了逃離高層,搬到了老小區(qū),有人說我消費降級,還有人暗戳戳說我“日子越過越回去了”。
可誰能想到,老小區(qū)的生活,比擠在光鮮的高層里舒服太多。如今住滿一年,實實在在感嘆一句:早知道這么香,當初干嘛住高層!
為何賣掉高層房子?
普通人買房,預算卡著,哪有那么多挑挑揀揀的余地?可選范圍很少。高層住宅又是樓市主力軍,于是,當初腦子一熱就入手了,幾年過去,這居住體驗攢下的苦,真是太多了!
①高層公攤大
買房時不知道公攤面積如此大,建面95㎡,實際只有70㎡,公攤面積足足占了25㎡,我發(fā)現(xiàn)高層都有這個問題,公攤普遍大。
網(wǎng)友@王嶼洋的裝修日記吐槽說:買的帶連廊的房子,看房的時候銷售說公攤最多就十八、十九平,等到我簽合同的時候才看到合同123平,套內(nèi)才93平,真的吐血了。
高層得房率普遍低于75%,而老小區(qū),得房率普遍90%以上,等于多出一間房,住起來就寬敞多了。
②日常的糟心事多
以前總覺得住高層有面子,視野好,落地窗能俯瞰城市風景,可是,住滿一年才懂,住在高樓層就不要談生活質(zhì)量了。
電梯要等:早晚高峰出門乘電梯必排隊等,趕著上班時急的直跺腳。要是趕上電梯檢修或突然停電,那就只能爬樓,住30層爬到一半腿就開始打顫,到家直接癱軟了不想動。
水壓太?。?/strong>高層靠二次供水,自來水忽大忽小,經(jīng)常得避開高峰期才能用,加了增壓水泵作用不大,而且,二次供水的水箱洗沒洗全憑物業(yè)良心,聽人說,有些水箱半年,甚至一年才洗一次。
風大噪音大:高層一刮大風,整棟樓都能感覺到輕微搖晃,窗戶哐哐響像演恐怖片讓人心慌。
別以為住得高就安靜,高層年輕人居住的多,避免不了四面八方的鄰居生活噪音,真的能讓人神經(jīng)衰弱。
③居住成本高
物業(yè)費一年小四千,停車費再薅走大幾千,還有各種零碎開銷積少成多,錢花得讓人心疼!
服務卻真心一般,樓道衛(wèi)生時好時壞,小區(qū)綠化缺少管理實在不咋地,感覺錢不知道花哪去了,只能將就住。
更扎心的是高層的未來,維護難、不好賣、拆遷無望,說高層多年后會變成貧民窟,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老舊小區(qū)好在哪?
搬進老小區(qū)后,體驗就完全不一樣了,原來幸福生活是這樣的!
①地段好
大多老小區(qū)都處在城市中心地段,或有老味道的歷史特色街區(qū)。它們能在城市更新里留存下來,要么是地段金貴“拆不起”,要么是承載著城市記憶被特意保留,單論位置和交通,新小區(qū)還真不一定能比。
周邊配套成熟,充滿生活煙火氣,出小區(qū)門就是超市,菜市場,附近公園,家里老人遛完彎順帶就買菜回家了,孩子上學也方便,對口的小學、幼兒園步行就能到,頭疼腦熱的,三甲醫(yī)院也近。
反觀不少新建小區(qū),配套差,開發(fā)商承諾后續(xù)會陸續(xù)完善配套設施,也不知道能不能落地,何時能夠落地。
②價格香
同地段老房子比高層便宜一大截,價格絕對占優(yōu)勢,對預算卡得緊的人來說,這筆差價太關鍵了。買房時少背幾十萬貸款,每月房貸壓力輕,日子就不用過得緊巴巴。
所以,年輕人買房,想降低生活成本,老小區(qū)就是性價比之選。
不只是買房便宜,物業(yè)費一年幾百塊搞定,停車費更是白菜價,這些可是真金白銀的“減負”。
③公攤少
老小區(qū)因為大多是步梯房,沒有電梯、電梯井這些設施,走廊少,公攤面積自然少了,公攤普遍在10%-15%之間。不少老房子還贈送小陽臺,不算在房產(chǎn)證面積里,卻是實實在的生活空間,比同面積的高層房子住起來要舒服不少。
④人情味重
老小區(qū)雖然破舊,但是絕對不缺乏人情味,阿婆阿公就像自己家的長輩,時不時的跟你聊幾句天。生活的煙火氣,人情味兒,都濃縮在這種小區(qū)里。
小區(qū)綠樹成蔭,小孩老人都在樹下乘涼、玩耍,這里沒有高樓大廈的繁華,卻有著最純粹的人間煙火氣。
文末總結:
從高層到老破小,入住一年,真心感覺太幸福,夏天開窗自然風比空調(diào)舒服,孩子放學自己回家不用接送,周末賴床到中午不會被吵醒……
本以為的消費降級,卻是在享受煙火氣,還有滿滿的回憶和人情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