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明鏡》周刊援引德國國防部文件報道,德國國防部計劃額外采購15架美國制造的F-35戰(zhàn)機,用于核威懾。報道稱,德國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采購價將耗費25億歐元的預算資金。此前,德國國防部已訂購35架此型戰(zhàn)機,首批戰(zhàn)機應于2027年列裝;
報道指出,F-35旨在取代老舊的“旋風”戰(zhàn)機,后者的任務是確保核威懾并將部署在德國的美國核彈頭送至目標。報道還援引安全界消息人士的話說,德軍只有通過擴大機隊規(guī)模才能滿足北約的新要求。由于德國此前已訂購了20架“臺風”戰(zhàn)機,未來可能再需要一座空軍基地來部署第五代戰(zhàn)機。報道顯示,升級部署有“旋風”戰(zhàn)機和美國核彈藥的布切爾空軍基地的難度遠超預期,工程造價從最初計劃的7億歐元飆升至20億歐元;
德國沒有核武器卻采購F-35?其實,德國是為了在北約“核共享”機制下承擔其核威懾任務。這背后是俄烏沖突后德國安全戰(zhàn)略的根本轉變,以及其空軍裝備更新換代的現實需求;
德國的采購F-35核轟炸機在于履行其在北約“核共享”機制下的責任:北約無核武器成員國通過提供運載工具(如戰(zhàn)機)、參與作戰(zhàn)規(guī)劃等方式,與擁有核武器的美國共同構成核威懾體系;德國境內部署有美國的戰(zhàn)術核武器(B61核彈)。此前,德國空軍老舊的“狂風”戰(zhàn)斗機是唯一能投擲這些核彈的平臺。隨著“狂風”退役,德國需要一款新戰(zhàn)機來維持這一能力,確保在歐洲發(fā)生極端安全危機時,核威懾是可靠的;
F-35之所以成為德國的唯一選擇,是因為它是目前唯一已完成并認證可投擲最新B61-12核彈的第五代戰(zhàn)斗機,確保核威懾任務的無縫銜接;
烏克蘭戰(zhàn)爭打到今天,北約各國資金被拖入泥潭:德國國防部文件明確指出,此舉是為了應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并滿足“北約的新防御要求”。這標志著德國安全政策從過去強調對話合作,轉向依賴武力和軍事同盟的“硬安全”—確保俄軍裝甲鐵流不會踏入德國領土,必要的話,德國可以犧牲東歐北約國家領土作為核戰(zhàn)場!
德國空軍的“狂風”戰(zhàn)機已服役超40年,性能和維護成本問題突出。F-35作為尖端五代機,能極大提升德國空軍的常規(guī)與核作戰(zhàn)能力,是裝備更新的必然選擇。此前,德國宣布將軍費提升至GDP的2%—這是北約的核心目標。這次大規(guī)模投資不僅強化了自身軍力,也向盟友,尤其是美國,表明了德國承擔防務責任的決心;
不過,德國大規(guī)模采購F-35,對歐洲內部的防務合作投下一絲分裂的陰影:首先倒霉的就是FCAS項目:德國采購F-35,又與法國、西班牙共同推進的第六代戰(zhàn)機項目,兩者存在潛在矛盾—法國達索航空一直擔心德國購買F-35會分散其資源和政治注意力,從而損害歐洲自主的防務項目;
作為歐盟的領袖國家,德國在關鍵防務裝備上選擇美國產品,被部分歐洲國家視為對“歐洲戰(zhàn)略自主”理念的打擊,加深它們的一種印象:即在真正的安全危機面前,歐洲國家仍會選擇依賴美國,而非內部團結;
因此,德國購買F-35作為核屏障,事實上拒絕了與歐洲的六代機項目合作,無心之中加深了歐盟的防務分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