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要做幾次不系之舟
——讀《世界盡頭的咖啡館》隨感之一
文/楊之藏
去既定的目的地,我常常拋棄了既往常走的那條路,去嘗試經(jīng)歷另一條從未走過的新路。在老路上行走,百分之百不會走錯路。因為路旁的風景,早就爛熟于心,只需要一眼掃過,就能準確判斷當下行進到了何處。而剛開始嘗試走那條新路,心情完全不一樣。需要時時小心警惕,留意道路兩旁的店鋪招牌及相關信息,以免錯過了最佳拐彎處,耽擱了時間。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能發(fā)現(xiàn)這條新路上,有很多久覓未果的小吃店,有很多有特色的糖水鋪------它擁有與老路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店鋪。我們因為這樣的發(fā)現(xiàn)而歡欣鼓舞,與妻子約定,下次有機會一定再走這條路,找一家人氣最旺的店鋪,慢慢地坐下來品嘗。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里的主人公也有了這樣一次奇特的旅行。因為公路上長時間塞車,他想要找一條新路,繞過這些塞車的路段,以便度過這些難捱的等車時光。結果,他在迷惑中走進了一家奇怪的“你為什么來這里咖啡館”。
我總覺得這是一種隱喻。那些車流洶涌的馬路,就是我們日常的生活。我們奔涌期間,慢慢地不知道為何,由對世界的探索變成了習慣的麻木。我們對自身工作和生存的意義,產生了一種質疑。
作者在序中這樣寫:我迷路了,也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我不知道腳下的路通往何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前往那個方向。他感覺自己始終忙著用生活換取金錢,但又覺得這筆買賣似乎不太劃算。
高中的時候,我為了考大學而努力;上了大學,我為了找工作而努力;再之后,我來到公司上班,把時間花在努力升職上;現(xiàn)在,我開始質疑那些引導我沿著這條道路前行的人,懷疑他們只是把自己曾經(jīng)接受過的指導跟我重復了一遍。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美]約翰·史崔勒基 著;萬潔 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P2
我們難道沒有新的活法嗎?
這問題就像十八世紀末與十九世紀初的中國人面對自己國家的質疑一樣,充滿了對現(xiàn)有生活的不滿和對新生活的不安。
沒有好好活過的人,怎么知道好好生活的意義?沒有勇敢闖出一條新路的人,又怎么知道奮斗者的激情與豪邁?
主人公晚上十點在這個奇怪的咖啡館里點了一份早餐。女招待員凱茜說:“沒問題。今天的午餐時間早就過去了,反倒是離明天的早餐時間更近?!敝魅斯潎@她看問題的角度有意思。她說:“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有時候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她看問題的角度不僅有意思,而且還很有高度。雖然我們現(xiàn)在是客人與招待員之間的關系,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是否也可以是學生和導師之間的關系呢?
如果我是主人公,我為什么會來這里?我拿著菜單,對著上面的問題再次思考。那個問題居然變成了“你為什么會來這里?”奇怪了,剛剛匆匆一瞥的時候,分明是“我為什么來這里呀?”為什么突然之間又變了呢?
女導師說:“這不是一個隨便提出來的問題。對它一瞥而過是一回事;認認真真去看,然后捫心自問又是另一回事——你的世界會發(fā)生改變。”
原來,匆匆之間,是潛意識的觀察。所以是“我為什么會來這里?”靜下心來思考,卻是自我的反思,所以是“你為什么會來這里?”未經(jīng)反思的人生不值一提。面對反思,就是自我質疑,自我審問。在不斷地質疑和審問中,才能剝離那些浮躁的污垢。
“一旦你真的問出了那個問題,尋找答案就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它有點像一扇門,一旦你打開,就很難再關上。”
這一趟神奇的咖啡館之旅,會是一場特別的人生哲學課嗎?
限時團購價9.9元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美]約翰·史崔勒基 著;萬潔 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45.00元
掃碼加好友
學習新技能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
互動游戲
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新一輪的兒童閱讀指導師免費認證課程開始報名了。有興趣的,可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