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在公眾心目中代表著科學的權威。
文 | 王仲昀
“鐘世鎮(zhèn)院士百歲生日宴”合影風波尚未平息,近日又出現一起冒用院士名號的爭議事件。
10月20日,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發(fā)布嚴正聲明。聲明提到,近期出現了一批冒用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名號的組織機構,為其產品、培訓進行宣傳。
對于冒用張伯禮院士之名的行為,上述聲明表示,其侵犯了張伯禮院士的合法權益,也涉嫌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目前,張伯禮院士已授權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校方已經報案處理。
上海華尊律師事務所朱夏嬅律師告訴《新民周刊》,冒用院士名號并以此牟利的行為,涉嫌構成對院士姓名權與名譽權的雙重侵害。此外,還可能涉及不正當競爭與非法行醫(yī)的雙重規(guī)制。
今年3月,網上出現AI偽造“張伯禮院士帶貨”假視頻。 圖源:央視新聞
01
冒用院士之名,涉嫌多項侵權
根據“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微信公號消息,10月20日,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發(fā)布嚴正聲明,全文如下:
近期,社會上出現了“伯禮醫(yī)堂”、“伯禮國醫(yī)館”、“張伯禮中醫(yī)院”、“張伯禮大藥房”等組織機構,并存在相關社交媒體公眾號,這些機構均與張伯禮院士無關,它們冒用張伯禮院士之名,宣傳本機構產品、培訓、評審等內容,借機誤導社會公眾,嚴重損害公眾健康,造成醫(yī)療安全隱患,侵犯了張伯禮院士的合法權益,損害了公信力,也涉嫌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
為維護公眾合法權益,澄清事實真相,張伯禮院士授權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就相關事宜嚴正聲明如下:
1.張伯禮院士作為我國著名醫(yī)學專家,其姓名權及肖像權等合法權益受到法律嚴格保護,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其本人許可不得擅自予以使用。
2.張伯禮院士從未投資或授權任何第三方組織或個人利用張伯禮院士名字作為社會組織或機構名稱。
3.對于冒用張伯禮院士姓名的組織及個人,本單位已經收集證據,并將依法向有關監(jiān)管部門、公安機關報案處理,堅決追究其法律責任,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及刑事責任。
4.提醒廣大社會公眾提高警惕,仔細甄別各類組織機構的真實性及合法性,切勿輕易相信非正式渠道發(fā)布的信息,避免受到損害,損害健康。
《新民周刊》注意到,就在10天前,張伯禮院士在江西南昌一場國際學術年會上,以一句幽默的“打假”開場,引發(fā)全場會心一笑。
當天,“中醫(yī)走天下”校長論壇——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委會換屆大會暨2025國際學術年會在此間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在作《數智賦能中醫(yī)藥高質量發(fā)展》報告時,先展示了一篇冒用他形象的AI偽造“院士帶貨”的假視頻報道。
10月11日,張伯禮在作《數智賦能中醫(yī)藥高質量發(fā)展》報告 圖源:中新網
張伯禮院士在發(fā)言中說,“這是人工合成的假視頻,講話聲音是我,但內容不是我的。”
目前,在微信上搜索上述聲明中提及的“張伯禮中醫(yī)藥”等公眾號,已無法查到對應結果。該聲明也表示,冒用張伯禮院士之名的行為,“借機誤導社會公眾,嚴重損害公眾健康,造成醫(yī)療安全隱患,侵犯了張伯禮院士的合法權益,損害了公信力,也涉嫌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p>
具體來看,這些行為涉及違反哪些法律法規(guī),涉案人又將面臨怎樣的處罰?
朱夏嬅律師告訴《新民周刊》,根據《民法典》第1012條、第1014條,自然人享有姓名權,禁止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權。
司法實踐中,判定是否侵犯了姓名權,需同時滿足“姓名具有社會知名度”及“公眾因混淆產生錯誤聯想”兩個要件。例如,普通民眾看到“張伯禮”字樣時,會自然聯想到院士本人,此類行為即構成侵權。同時,若冒用行為導致院士的社會評價降低,其性質是侵犯名譽權。
根據《民法典》,侵權人需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維權費用及精神損害撫慰金等民事責任。
據朱夏嬅律師介紹,圍繞冒用張伯禮院士之名造成醫(yī)療安全隱患的行為,在行政責任層面,還涉及不正當競爭與非法行醫(yī)的雙重規(guī)制。“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7條,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力的姓名進行商業(yè)宣傳,否則構成混淆行為。此外,根據《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與健康促進法》,我國對醫(yī)療機構實行分類管理,醫(yī)療機構需依法取得執(zhí)業(yè)許可證,醫(yī)師、護士等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需依法執(zhí)業(yè)注冊。如果醫(yī)療機構發(fā)生醫(yī)療事故,應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
02
冒用、冒充院士,屢禁不止
無獨有偶,就在10月11日,一份由百歲院士手書簽字并委托發(fā)布的“嚴正聲明”,令一場“冒用師門、蹭合影”的爭議引發(fā)公眾廣泛。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我國解剖學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臨床解剖學創(chuàng)始人、中國數字人和數字醫(yī)學倡導者鐘世鎮(zhèn)院士辦公室發(fā)來由院士手書簽字并委托發(fā)布的嚴正聲明。
聲明表示,去年鐘院士百歲生日時,楊炯等五人冒充其學生、冒領專屬服裝,與鐘院士糾纏拍攝錄制相片視頻,并將未經授權的相片發(fā)布在其微信朋友圈和研究所等公開場合以炫耀,造成“師出名門、行業(yè)翹楚、學術權威”假象。
而事后當事者之一楊炯接受采訪表示,發(fā)布此條朋友圈是出于“對活動予以點贊,對鐘院士表示敬意”目的,并未在除了朋友圈外的其他場合使用,或宣稱自己是鐘院士的學生。
楊炯朋友圈截圖 圖源:新京報
從“百歲院士生日宴合影”的爭議,到此番張伯禮院士被冒名“帶貨營銷”,可以看到“蹭院士”的現象一直存在,且屢禁不止。最新出現的AI生成“張伯禮院士帶貨”假視頻,更是說明其偽裝的技術手段在不斷“更新”。
兩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在公眾心目中代表著科學的權威。然而,“蹭院士”、冒用院士之名的個人或者機構,正是利用了公眾對院士的崇拜心理,為自己背書站臺,達到更好的牟利效果。
此前有媒體報道,有商家聲稱可以安排與多位院士合影,價格在2萬至3萬元不等。而這些照片的背景無一例外均為各類展會、學術會議等公開場合。
對于這一類冒用、造假行為,除了當事人自己不斷地借助法律維權,相關的內容平臺理應加強審核與干預,避免虛假信息對普通消費者造成侵害。
與維新會“閃婚”的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老公現在跟她姓
特朗普又要“拆”白宮?
賈靜雯回應老公修杰楷因逃避兵役被提拘:當孩子的面上手銬受到了驚嚇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