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行方
我居住的小區(qū)依山傍水,北面的山叫“鳳凰山”,南面的湖叫“鳳凰湖”。剛搬來那年,這里還是典型的城鄉(xiāng)接合部,隨處可見荒棄的農(nóng)田和舊村舍。給我裝修的師傅說:“挺好的!雖然位置有點偏,風水肯定錯不了?!?/p>
裝修師傅所言倒不是出于迷信,而是另有所指。2006年,人們在舊村改造時,意外挖出一處古代人類居住遺址,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有陶盆、陶罐、陶甗、石刀、石鏟、骨針、骨錐等器具,還有一些獸骨和碳化的谷物,考古專家斷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址,說明在距今4500年至3500年間的龍山文化時期和岳石文化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古人逐水而居,選擇棲身之所,自然要考慮宜居性,被原始先民選中的地方,稱之為“風水寶地”,倒也不無道理。
遺址位于鳳凰湖北岸,距湖邊僅幾十米遠,考古人員以所在村莊將其命名為“廟后遺址”。我在湖邊徜徉,有時禁不住猜想那些久遠的史前場景:遠古先民如何在此刀耕火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如何從湖中汲取生命之水?如何在夜里燃起篝火,讓文明之光生生不息……時光隨流水而逝,塑造著山川大地的樣貌,也改變著這個小小湖泊的形態(tài)。
鳳凰湖面積不大,呈不太規(guī)則的方形,繞湖一周不到兩公里。十年前,它和普通的農(nóng)村小型水庫沒什么兩樣,周邊環(huán)境比較臟亂。七十多歲的老于是“坐地戶”,對附近掌故了如指掌,據(jù)他說,湖自古就有,原先是個野湖,1958年興修水利,加固了堤壩,擴大了庫容,建成“鳳凰山水庫”;上世紀70年代又建了渡槽,把水引到山上梯田。如今,水庫的用途早已改變,但在鳳凰山的南坡,仍有上百米殘存的渡槽高高聳立,仿若一段遺落的舊憶。
對于許多人而言,遷居不僅是居住環(huán)境的改善,往往也意味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鳳凰湖見證了我的蛻變。過去,我是個特別不愛運動的人,久坐辦公室,常年伏案,極少主動鍛煉。時間一久,高血壓等慢性病就找上門來,身體機能每況愈下。中年之后,一次生病住院的經(jīng)歷讓我深受觸動,于是下決心跑步鍛煉。
第一次跑步是在鳳凰湖邊。四年前那個夏天的傍晚,我邁出了鍛煉的第一步。沿著坑坑洼洼的土堤,我跑得很吃力,只跑了幾百米就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嘴里呼出的似乎是鐵銹的味道。但信念和毅力使我堅持了下來。一圈,兩圈,三圈,四圈……跑步距離一點一點地延長,我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著自己。
一條快樂之路,在我的腳下一天天延伸,也在我的心中一天天延伸。因為跑步,我的身體狀態(tài)越來越好,大肚腩消失不見,血壓也恢復正常。這個習慣堅持至今,讓我重新找回了健康、快樂和自信。
在我奔跑的顛簸起伏的視野里,鳳凰湖也在悄然變化著。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它漸漸被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的樓群包圍,成為一個城中湖。為了提升城市環(huán)境品質(zhì),當?shù)卣顿Y,加固堤壩,平整場地,配置了各種公益設施,將鳳凰湖打造成一個集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公園。
短短幾年間,鳳凰湖完成了蝶變。一條平坦的環(huán)湖步道,宛若漂亮的飾帶,將碧玉般的湖面優(yōu)雅地圍起。湖的四周,依據(jù)不同的功能劃分成幾個區(qū)片:球類運動區(qū),依次分布著籃球、足球、網(wǎng)球、橄欖球、羽毛球等各類球場;極限運動區(qū),起伏的泵道公園驚險而又刺激,成為小輪車、山地車、滑板愛好者的樂園;兒童活動區(qū),各種游樂、健身及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在各類場地和設施之間,遍植垂柳、櫻花、海棠、金雞菊、粉黛草、歐梣、櫸樹、元寶槭、白皮松等各種花草樹木,綠樹成蔭,時花不斷,點綴著湖濱四季景色。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毖刂h(huán)湖慢道跑步,我有時想起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里的詩句。原本不修邊幅的鳳凰湖,如今已出落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女。湖水澄碧,經(jīng)常引來紅嘴鷗、野鴨、鴛鴦、白鸛、白鷺等水禽,有的在低空翩飛,有的在湖面游弋,有的在水邊捕食,吸引人們紛紛拍照。陰雨天,遠山幽暗,煙波迷蒙,湖面偶有魚兒躍起,濺起圈圈漣漪。晴天,鳳凰湖宛若神清目明的處子,默默遙望岸上匆匆人影和空中天光云影變幻……
清晨,喚醒城市的第一縷曦光也喚醒鳳凰湖,蒙蒙薄霧散去,湖面上映出樓宇惺忪的面容。黃昏,漫天霞光自天際線暈染開來,漸次點亮四周高樓的燈火,迷離的光影倒映在綢緞般的湖面上。一年四季,來湖邊休閑健身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大都來自周邊小區(qū)。周末,是公園里人最多的時候,從蹣跚學步的幼童,到健步如飛的青年,到悠閑漫步的老人,在各自的生活節(jié)奏里消遣時光。
秋天,我在湖畔徜徉,站在南岸北眺,頓覺心曠神怡。藍天白云下,青山、碧湖、高樓、古遺址,構成了一幅旖旎的自然畫卷,一道動人的身邊風景——這是一處跨越4000年歷史的微縮景觀:中華古代文明、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明和現(xiàn)代城市文明三種文明形態(tài),共存于城市一隅狹小的空間內(nèi),見證著滄桑巨變,詮釋著和諧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