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阮佳琪 觀察者網 上海
? 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
圖為美國H-1B簽證
上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大筆一揮,將H-1B簽證費大幅提高至10萬美元。簽證政策毫無預兆驟然收緊,讓眾多懷揣“美國夢”的年輕工程師和科學家夢碎一地。
美國宣布相關消息后,輿論開始聚焦中國的政策動向。他們發(fā)現(xiàn),就在一個月前,中國也推出了新的簽證政策:8月14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決定》正式公布。其中一處修改,是在普通簽證類別中新增K字簽證,適用對象是入境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新規(guī)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特朗普大幅提高美國企業(yè)雇傭外籍技術勞工成本的同時,中國正推出計劃積極吸納這類人才?!薄都~約時報》26日在對比中美簽證新規(guī)時報道稱,作為吸引頂尖科技人才整體戰(zhàn)略的一部分,中國試圖利用新增的K字簽證,為頂尖高校理工科畢業(yè)生赴華學習或開展商業(yè)活動提供便利。
文章感慨道,盡管中方這項新政,能對全球人才競爭格局產生多大影響尚不明朗,但單是這一舉措本身就有助于塑造中國“更加開放”的國際形象,反觀美國則顯得愈發(fā)封閉。
世人有目共睹的是,“特朗普政府正在打壓高校、削減聯(lián)邦科研資金、質疑科學權威;而中國在研發(fā)領域投入巨資,還成功吸引了部分美國頂尖科學家赴華任職?!?/p>
“硅谷正日益深陷‘美國優(yōu)先’的文化,”總部位于華盛頓、專注科技政策的咨詢公司“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的合伙人喬治?陳(George Chen)表示,“對于那些擔心自己在美國不再受歡迎的外籍科技從業(yè)者而言,看到K簽證的消息時,他們或許會想:‘至少我多了一個選擇’?!?/p>
當?shù)貢r間2025年9月19日,美國華盛頓特區(qū),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公告,將企業(yè)為H-1B簽證申請人支付的費用提高至10萬美元
《紐約時報》報道分析稱,中國多年來高度重視理工科(STEM)教育,加之人口基數(shù)龐大,如今已成為全球理工科畢業(yè)生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也因此,中國科技企業(yè)和高校的人才招聘長期以本土人才為主。而在半導體、生物技術等仍落后于美國的關鍵領域,除了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中國也希望吸引更多外籍人以幫助實現(xiàn)趕超。
不過,與美國類似,外籍人士赴華工作或開展商業(yè)活動往往也需要面對繁瑣的簽證申請流程。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簡化相關流程,此次推出的K簽證將允許持簽人停留更長時間、多次入境,且無需提供企業(yè)邀請函。
深圳某科技企業(yè)的獵頭安格斯·陳(Angus Chen)介紹道,中方的新簽證對兩類人群幫助最大:一是資源有限、無法申請傳統(tǒng)工作簽證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二是希望留在中國就業(yè)的外籍留學生,“今后(他們)留在中國找工作會容易得多。”
而對于阿里巴巴、華為等中國科技巨頭來說,新的簽證政策便于他們臨時邀請外籍顧問赴華工作。
亞洲集團的喬治·陳也談到,K簽證能讓那些對中國科技領域感興趣的人赴華“試水”。
“很多人想來中國,但可能有所顧慮,”他解釋道,“隨著中國科技企業(yè)實力不斷增強、資金愈發(fā)雄厚,我認為這種興趣只會越來越濃厚?!?/p>
作為H-1B簽證政策修改的主要“受害者”——印度,也轉而注意到中方即將生效的K簽證。
印度新德里電視臺22日報道對比稱,“在特朗普的H-1B簽證混亂中,中國通過K簽證向全球人才敞開了大門”,這一最新舉措是中國近年來不斷簡化簽證規(guī)則以促進國際交流努力的一部分。
《今日印度》更尖銳評價特朗普的新規(guī)為“自殺式政策”,批評其為短期收益損毀自身長期能力,將全球STEM人才推入中國的懷抱,而投資于長期能力建設的中國“又一次抓住了機會”。
“我們做了筆虧本買賣”,談及特朗普政府的簽證新規(guī)時,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埃利奧特國際事務學院的研究教授迪帕·奧拉帕利(Deepa Ollapally)如是說道。
當?shù)貢r間9月19日,特朗普簽署公告,將企業(yè)為H-1B簽證申請人支付的費用大幅提高至10萬美元。他聲稱,此舉旨在確保美國引進的是高技能、不能被美國人替代的人才。
據悉,H-1B簽證通常發(fā)放三年,可續(xù)簽另三年,使美國科技公司能雇傭數(shù)百萬熟練外國工人填補人才缺口。從美國大學畢業(yè)的外國學生常利用選擇性實習訓練計劃獲得工作經驗,然后申請H-1B。該簽證已成為長期就業(yè)的關鍵橋梁,對許多人而言,更是夢寐以求的綠卡的途徑。
根據美國政府數(shù)據,印度是去年H-1B簽證的最大受益國,占批準受益人的71%。印度官方數(shù)據顯示,2023年,共有130萬在海外留學的印度學生,最大目的地是美國(共有46.5萬),其次是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
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用H-1B簽證留在美國的印度移民中,不乏美企高管,包括微軟首席執(zhí)行官薩蒂亞·納德拉、IBM首席執(zhí)行官阿爾文德·克里希納,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執(zhí)行官桑達爾·皮查伊。
多名教育顧問、教授和學生告訴路透社,在政策變化后,許多年輕印度人正重新考慮在美國深造和職業(yè)發(fā)展的計劃,并考察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其他移民友好目的地。
報道注意到,與之相對的,德國、中國、韓國等國家正積極吸引外國人才。
圖為美國白宮 資料圖/新華社
就在特朗普大幅提高H-1B簽證費用的次日,9月20日,濟南和南京等中國城市舉辦了一系列針對海外人才的大型招聘會。
當天,第十七屆中國留學人員南京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暨青年人才交流(招聘)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成為秋日里的“就業(yè)熱力場”。在會場內,近千家企業(yè)同臺攬才、2萬余個崗位虛位以待、超3萬人現(xiàn)場求職……
同日,濟南舉辦了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在這場連辦四屆的“老活動”期間,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設有15個招引專區(qū)、2100多家“雇主天團”、2.7萬個優(yōu)質崗位。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紐約時報》就提到,今年4月,在中國西湖大學的主教學樓內,一處展示區(qū)陳列著多位世界級科學家的肖像。
“這些加盟的科學家都是從海外引進該校的,”美媒語氣中難掩艷羨,“當下中國正致力于吸引頂尖科技人才,以期在全球科技發(fā)展前沿領域取代美國的領先地位?!?/p>
9月22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中國為吸引外國人才出臺政策的相關問題,發(fā)言人郭嘉昆表示,在全球化時代,人才的跨國流動推動了全球范圍內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fā)展。中國歡迎全球各行業(yè)、各領域的優(yōu)秀人才來到中國,扎根中國,共同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也成就個人事業(yè)的發(fā)展。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