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父親唯一的女兒?!笔聦嵣?,新中國成立后,王魯云亦是唯一一個來到大陸探望老父、熱愛中華文明,關心國家大事的孩子。
父與女:“嚴厲的軍人,仁慈的父親”
1935年,王魯云在江西南昌出生,排行老三,她記得,兒時隨軍,父親歸家后,總第一個抱她:“三姑娘,我的三姑娘喲。”
但若是忙起來,就算是碰上她的生日,王耀武也“三過家門而不入”,她不介意,因為總能收到父親托人送來的小玩意,布娃娃、草螞蚱……不值錢,但她能開心一整個晝夜。
“回家,離家,父親好像一直在重復這個動作?!?/p>
1946年,王耀武一家遷往山東濟南。次年,解放軍攻勢猛烈,王耀武安排家人二次遷移,前往青島。
那一年,王魯云十二歲,已經是知事的年紀了。模模糊糊記得:“母親帶著兄弟姐妹們,坐著飛機去了青島,后來又從青島去了上海?!?/p>
剛到上海,就收到了王耀武被俘的消息。“什么心情?首先是不敢置信,可第二天各大報紙就刊登了新聞,由不得我們不信。”
1956年,中央宣布,對國民黨被俘軍官進行改造,王耀武作為國軍重要將領赫然在列。而王魯云和母親,已經受親故照拂,去往了香港生活。
腰包闊綽的時候,香港是紙醉金迷、花柳繁華之地,但孤兒寡母,家主失勢,他們即將面臨的是窮困潦倒的日子。
“七個兄弟姐妹,還有兩個堂兄弟,九張嘴要吃飯,但父親被俘之后,再沒人理我們了?!?/p>
在王魯云的記憶里,來到香港的前幾年,她除了校服,沒穿過別的衣服。怨嗎?似乎沒有時間去怨,“我們在香港也想營救父親,為此,還被不軌之徒騙了兩三萬元。”
饒是如此,她提起王耀武,依舊滿眼孺慕,她稱他為:“嚴厲的軍人,仁慈的父親?!?/p>
久別重逢:上京探老父
王耀武前往北京受訓之后,毛主席指示,可寬大處理,并很可能得到釋放。
他認真勞作,1958年,前往秦城公安部農場勞動鍛煉,他在學習農耕知識的同時,還要負責傳達文件資料,可謂是“文武兼?zhèn)洹薄?/p>
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特赦令,第一條規(guī)定,戰(zhàn)爭犯王耀武已關押十年,在此期間,棄惡從善,符合特赦條件,予以釋放。”
在大會上,王耀武熱淚盈眶地接過了特赦通知書,老半天,哽咽不語。
此后,他被安排在紅星人民公社果木隊工作,一年過去,他逢人便說:“我會培植蘋果、草莓、葡萄、梨子,現在也算是個技術農民了。”
60年代開始,他進入文史軍事組,負責撰寫文史資料,多為北伐、抗日、圍剿等資料,人人都知道,文史工作室有一個“舊將軍”。
1964年,王耀武由侄兒陪伴,參觀了鄭州、西安、洛陽、延安等地,他觸目所及,人民面目平和,大地安寧,此刻,他才重重地點了頭:“我現在相信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p>
家國安泰,高層開始關心起來舊國軍將領們的婚戀情況,并傳達了總理的指示:沒有成家的要抓緊時間成家,妻子在國外的可以接回國,在國內已離婚未改嫁者爭取復婚。
此時,王耀武的妻子鄭氏已經定居哥斯達黎加,兒女也多赴美國留學。接到接親指示后,王耀武多次去爭取妻子回國,但最終,只等來了自己的三姑娘。
“1965年的一天,家里電話響了”,王魯云還記得很清楚,“電話那頭,周總理說得知父親的家人在香港,于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問我想不想去見一面,去北京?!?/p>
她得到消息后,帶著女兒惠珍——她早已成家立業(yè),嫁給了香港富商黃振輝。
“我們先坐火車,到了廣州,后來又坐了飛機去北京。”她既期待,又害怕,多年未和父親聯(lián)系,他是何模樣?身體康健否?
兒時,父親笑話她:“你的山東話不行??!”她想,闊別大陸多年,也早已分不清,她的鄉(xiāng)音是自小就沒打牢,還是說,到底生分了。
那一天,北京的街燈很暗,她說:“人們都穿著厚厚的棉襖,很樸素。”她見到了父親,怎么看,都和街上任何一個裹著棉襖的老爺子別無二致,可她還是哭了。
王耀武患上了帕金森癥。
在場的,還有宋希濂、杜聿明等人。“我給他們買煙、牙膏、肥皂、牙刷、花生米、糖果……這些都是在友誼商店買的,他們穿著人民裝,拿著我送的這些禮物,高興的不得了。”
這次重逢只有短短的一周。離別前,王耀武躺在床上,拉著王魯云問道:“你生的三個女娃,沒有生男孩,公公婆婆沒有欺負你吧?”香港重男嗣,可王魯云搖搖頭,說一切都好。
設立獎學金:“大陸學生優(yōu)先”
1968年7月3日,王耀武與世長辭。
2006年,王魯云在斯坦福大學設立了“王耀武獎學金”,該獎學金頒發(fā)給成績優(yōu)異的中國留學生,同時,規(guī)定“大陸學生優(yōu)先”,其次才是臺灣和香港的學生。
父親一生只希望祖國統(tǒng)一,家國安平,他在大陸生長、養(yǎng)老、離去,王魯云此舉,有紀念,更有助益,多年來,她一直活躍于香港和大陸間教育界,為促進兩地教育交流往來而奮進。
她也并未如王耀武料想的那般誕下一個男孩,可全香港都知道,黃家有“五朵金花”。
長女惠珍早年擔任山東省政協(xié)委員,曾提議安排一個展示王耀武抗日救國形象的紀念館,次女惠琪經商,在香港俊業(yè)資源有限公司擔任執(zhí)行董事,三女惠君從事文化事業(yè),擔任香港弘立書院主席,四女惠菁為社會學博士,是一位關心女性處境的學者,幺女惠婷為心理學博士,亦在學界發(fā)光發(fā)熱。
當年那句“一切都好”,既是現狀,更是許諾:往后的很多年,我會一切都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