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喜迎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石家莊市博物館舉辦“清風石來—石家莊市博物館館藏清代扇面精品展”。展出館藏清代扇面精品,探尋扇文化藝術與風尚,領略中國古代扇畫藝術的獨特氣韻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美。
中國扇文化源遠流長,扇,古稱“箑”、“ 便面”,文獻中有“舜作五明扇”的記載,在我國有近3000多年的歷史。早期流行的長柄扇主要是貴族出行的用具,自持的短柄扇才具有今日扇子的含義。秦漢以降,團扇出現(xiàn),成為扇的基本樣式。北宋折扇從日本傳入,因其開合自如,在明代出現(xiàn)廣泛的制造和使用,成為與團扇平分秋色的扇型,至清代文人墨客題扇畫扇成為一種時尚,咫尺之上容詩、書、畫、印于一體,寄情言志,可賞可玩,出入懷袖之間,扇子開始從單一的實用性而走向功用與審美的雙重功能。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歲月里,扇子除了引風納涼外,還與社會政治、民俗風習、藝術創(chuàng)作,發(fā)生著密切的關系,成為承載人們觀念和情感的載體。
石家莊市博物館藏書畫藏品1700多件(套),多為明清時期精品,此次展覽,我們精選館藏41幅清代扇面作品,有紈扇和折扇兩種形式,展覽分四個部分,山水寄情、花鳥娛心、容影隨性和詩文詠志,題材豐富且多名家名作,全面體現(xiàn)清代扇畫藝術的筆墨精髓和人文意境,為研究清代扇畫藝術提供實物資料。
此次展覽歷經(jīng)三個月精心籌備,遴選展品、撰寫文案、設計展陳方案,對文物安全、環(huán)境營造以及場景設計等多次研討,只為達到最佳展陳效果,此次展覽有五大亮點。
一、一年一度館藏文物原創(chuàng)大展。為了讓館藏文物“活”起來,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們?nèi)罕?,我們從去年開始策劃系列文物原創(chuàng)展覽,在去年《廳堂案幾 瓷色流香——石家莊市博物館藏陳設瓷精品展》基礎上,今年又推出《館藏清代扇面精品展》,展出清代扇面精品41幅,在展陳設計上精益求精,注重歷史背景知識的挖掘,注重意境、場景的塑造,對展陳內(nèi)容和形式多次深入研討,做到文物與展陳效果相得益彰。
二、名家名作,代表性強。此次展出的清代扇面精品多是名家名作,其中不僅有晚清畫派開創(chuàng)者、有海派著名畫家、更有大量清代狀元、進士等“學霸級”書畫作品,比如道光時期狀元張之萬,工書善畫,畫承家學,山水追隨“四王”,與戴熙并稱“南戴北張”;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名動京華的杰出人物畫畫家徐燕孫,早年參加中國畫研究會,作品常取材于歷史人物、史籍典故,與張大千有“南張北徐”之稱;北派寫生的開創(chuàng)者司馬鐘,藝術活動約在道光、同治時期,擅長寫意花卉及鳥獸,古致豪放;同治二年進士李端棻,光緒時任禮部尚書,清末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首倡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被稱為“中國近代教育之父”。
三、題材豐富,品類齊全。展出的作品中,有春山秋水、花鳥魚蟲、仕女高仕、文人翰墨等,全面囊括當時的繪畫題材,大、小寫意、工筆等技法各顯精神。行、楷、篆、隸諸體兼?zhèn)?。通過紙、絹、金箋等不同材質(zhì),使觀眾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感觸人與自然的情感與和諧,領略到其“小中見大”的扇畫藝術。
四、初夏時令,應時應景。扇子又稱“涼友”,在這人間向暖,陌上花開的初夏時節(jié)舉辦扇面專題展,引領觀者赴一場清涼之約,讓心靈在山水花鳥、筆情墨趣中暢然神游,于一方畫品中體會自然之美。
五、場景陳設,沉浸體驗。在展陳設計上,著重營造和構(gòu)建書畫藝術簡約典雅的藝術風格,用淡雅的青和赭石色作為主色調(diào),不僅營造青綠山水的意境,賞心悅目,更緊扣 “清風石來”的展覽主題,在展覽的后半部分,設置有場景打卡區(qū),觀眾在這里不僅能夠欣賞扇畫藝術,更能身臨其境體驗明清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
展覽至8月中旬,歡迎廣大市民來石家莊市博物館參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