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圍堵失敗,中方再出妙招,又對9國免簽,訂單暴漲的日本顯然十分高興,那么中方時隔4年半恢復對日免簽,有何考量呢?
據(jù)我國外交部領事司消息,為了進一步方便中國和外國人員的交流,中方?jīng)Q定從本月30號起,對日本、馬耳他、愛沙尼亞等9個國家實行免簽政策,一直持續(xù)到2025年12月31日。
細心的網(wǎng)友可能注意到了,我國這次施行免簽的9個國家中,波羅的海三小國中唯獨只有立陶宛不在名單上,北歐三國中則少了瑞典,而中東歐國家中唯獨少了捷克。當然,中方這樣做也是事出有因的。
不愿意對立陶宛免簽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立政府與臺當局“勾勾搭搭”,無視大陸的多次警告,執(zhí)意同意臺當局在立陶宛設立辦事機構(gòu),充當美國反華的馬前卒,公然挑釁大陸,嚴重違背了“一個中國”原則,破壞了兩國間的外交信任。
那么,我國為什么不愿意單方面對瑞典免簽呢?瑞典作為北歐國家,也算是發(fā)達國家中的佼佼者,無論是國家發(fā)展狀態(tài)還是經(jīng)濟都有著不錯的前景。按理說,對瑞典免簽可以提升我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促進我國與歐洲各國的貿(mào)易,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瑞典加入北約后,在一定程度上選擇追隨美國的戰(zhàn)略步伐,通過對中國采取強硬態(tài)度,向美國及西方盟友遞上 “投名狀”,以獲取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提升自身在北約內(nèi)部的地位和話語權。在今年早些時候,瑞典就曾公開“炮轟”我國,先是在政府公布的國家戰(zhàn)略報告中誣蔑我國“影響瑞典國家安全,試圖改變世界秩序”;后來瑞典國家安全局又表示,中國在暗中對瑞典進行“威脅安全活動”,極大地影響了瑞典的商品出口以及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能力,導致瑞典國內(nèi)經(jīng)濟遭受重創(chuàng),就業(yè)困難。
這一系列誣蔑導致我國一時間在國際社會引發(fā)激烈討論。而捷克的問題和立陶宛差不多,捷克在東歐劇變后加入北約和歐盟,與美國關系密切,渴望融入西方世界體系。捷克部分政治人物,如總統(tǒng)帕維爾等,具有濃厚的親美反華思想。帕維爾出身背景使其深受西方影響,主張捷克應親美并與價值觀相同的國家交往,將中國視為 “威脅”,其上臺后推動捷克政府采取一系列反華舉措。捷克部分勢力還妄圖在大陸和臺灣之間左右逢源,通過支持 “臺獨” 來要挾大陸,獲取更多經(jīng)濟利益和政治籌碼;同時又想借助與臺灣的關系,拓展在亞太地區(qū)的影響力,這種投機心理使其在臺灣問題上不斷挑釁中國。
免簽政策極大地降低了這9個國家公民來華旅游的門檻,能夠吸引更多游客前來中國觀光游覽,刺激消費,為中國的旅游、住宿、餐飲、零售等行業(yè)帶來更多的收入,推動國內(nèi)經(jīng)濟的發(fā)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免簽的消息公布僅半小時后,攜程海外平臺歐洲站點和日本站點,對中國相關目的地的搜索量分別環(huán)比上升了65%和112%,尤其是從日本多地直飛中國目的地的航班熱度大漲。
今年11月,從日本飛往中國的航班次數(shù)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超過70%,而包括稅收在內(nèi)的單程平均價格也降低了15%。
到目前為止,中日之間的航班數(shù)量已經(jīng)恢復到了疫情前的75%左右,雖然還沒有完全恢復,但日本已經(jīng)成為中國游客出國旅游最受歡迎的國家之一,日本游客也成為了中國旅游市場中數(shù)量排名前三的。
而訂單暴漲日本當然高興,那么中方時隔4年半恢復對日免簽,有何考量呢?有研究員認為,中方此舉是對日方一段時間以來重要訴求的回應。還有研究員認為,中方這一舉動,是從中日關系的現(xiàn)狀以及滿足日本社會各界期望而采取的一項積極措施,對改變目前中日人員來往不平衡的局面,以及促進日本國內(nèi)對華交往與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