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電影《走走停停》之前,本人早已給它貼上了 “爛片” 的標簽。
這主要歸因于此前觀看胡歌主演的《不虛此行》,所殘留的印象。
同樣都是文藝片,那部影片恰似一幅用濃重的灰暗色調(diào),描繪的同樣是人到中年,一事無成。
因此,當聽聞胡歌再次出演類似題材的作品時,我會下意識地認為,它會是前篇的翻版,又是一個“寫悼詞的中年”。
然而,這部《走走停?!?,卻給我?guī)砹艘庀氩坏降捏@喜。
胡歌在影片中塑造的吳迪,同樣是一位在事業(yè)與愛情,皆遭遇慘敗的中年形象。一個從繁華都市落魄而歸的浪子編劇。但他與常見的中年形象模式形成了鮮明而又強烈的反差。
他既不是那種窮困潦倒泥沼、怯懦窩囊的 “中年疲軟型”。
也不是那種凡事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的 “中年討好型”。
更不是那種在關鍵時刻重返人生巔峰的 “中年熱血型”。
吳迪仿佛是從生活的另一個奇妙維度信步走來,周身散發(fā)著”煙火氣的“中二中年”。
當馮柳柳(女神高圓圓飾演)略帶嘲諷地提及他的中年困境時,他卻能從那看似尖酸的話語中,敏銳地捕捉到一絲若有若無、極易被忽視的關心:“你還記得我生日?”
這句看似簡單質(zhì)樸的臺詞,不但看的女神忍俊不禁,就連影院內(nèi)的觀眾也爆發(fā)出一陣哄笑。
這一精彩情節(jié)不僅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吳迪樂觀豁達的積極心態(tài),更深刻凸顯了他在困境中善于發(fā)現(xiàn)溫暖與希望的非凡能力,使得他的人物形象瞬間變得鮮活立體、躍然紙上。
吳迪身為編劇,卻在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深陷瓶頸,這個設定精準地踩中了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中年人的困境。
他如同眾多 “返鄉(xiāng)中年” 一樣,生于小城,懷揣著熾熱的夢想毅然奔赴都市,在繁華喧囂中歷經(jīng)風雨洗禮后,又無奈回歸故里。
他的經(jīng)歷宛如一面清晰明亮的鏡子,映照出當代社會中那些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苦苦徘徊、艱難掙扎的人們的真實寫照。
在大城市中,他們滿懷豪情壯志地追逐夢想,卻在殘酷無情的現(xiàn)實打擊下逐漸迷失自我;回到家鄉(xiāng),雖有熟悉親切的環(huán)境和親人溫暖的陪伴,但曾經(jīng)的壯志豪情卻如同過眼云煙,難以再次重拾。
然而,影片并未讓愛情在他們之間順遂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隨著影片的拍攝完成,他們也各自回歸了自己的生活。
畢竟,生活如同我們的四季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輪回,卻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他在汽車中看到了她,不敢去驚動。
她也在汽車里看到了他,不敢去擾動。
汽車走走停停,目距之內(nèi),生命卻始終未能交匯。
人生走走停停,盡是風景,寬宥別人也饒過自己。
《走走停?!吠鹑缫幻娑嗝媪岘嚨溺R子,從多個不同的角度映照出我們生活的千姿百態(tài)。
觀眾看著吳迪,也照亮了自己,銀幕上的每一個角色的孤光,都覆蓋著觀眾的剪影。
但最終,什么實質(zhì)性的事情也未曾發(fā)生。這場小小的心猿意馬,同樣不過是婚姻中的走走停停。
因為生活的邏輯本就如此,不可能處處都彌漫著浪漫的粉紅泡泡。
匆忙告別,緊握理想。
該走時大步,該停時則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