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韓韓(作者系藍媒匯創(chuàng)始人)
短短兩個月,阿里的市值狂飆了一萬億港元,剛看了下,市值已經(jīng)飆漲至3500億美元左右,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高達65%。
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顯然正在資本市場逐步拿回匹配自身體量的身價。
阿里究竟做對了什么,怎么極短的時間內,投資者對阿里的態(tài)度,就發(fā)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對此,我有以下三點觀察。
1
包袱甩掉了,阿里變輕了。
過去一年,阿里一直在賣賣賣。與電商、AI等主業(yè)無關的,基本上就是一砍了之,尤其是特別重的零售業(yè)務,比如大潤發(fā)、銀泰等,去年阿里基本上出清了。
雖說都是割肉出售,但實際上這些資產(chǎn)放到阿里上,沒能實現(xiàn)1+1大于2,反而拖累了阿里的整體發(fā)展腳步,等同于阿里身上的包袱。
甩賣這些之后,不僅套了一波現(xiàn),直接大幅提升了阿里去年第四季度的利潤,更是讓阿里變輕,也更加聚焦。
這些都利好于阿里自身核心業(yè)務的估值修復。
其實說白了,過去阿里旗下不少非核心業(yè)務,在資本市場的邏輯中是負資產(chǎn),現(xiàn)在甩掉了,預期也就修正了。
2
阿里的估值邏輯正發(fā)生變化,從電商平臺轉向AI基建。
DeepSeek的爆火之后,所有人都能明確感知到AI浪潮的到來,這是一個無限想象力的新風口,別說是千億風口了,而是萬億風口。
其實華爾街那邊,更早就作出反應了。短短幾年時間,此前英偉達超越微軟蘋果,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科技企業(yè),就是鮮明信號。
放到國內,不能說只是阿里,但可以肯定的說,在AI這股浪潮中,阿里的份量絕對夠重。
仔細看阿里這兩年來的動作,電商是回歸淘寶,用戶第一,阿里云這邊這是飽和式投入AI,一方面是在市場上以投資的方式對大模型創(chuàng)業(yè)公司獨角獸進行“掃貨”,另一方面,阿里云以通義大模型在通用大模型賽道參與“內卷”。
很激進,同時投入無上限,財務投資、戰(zhàn)略投資,以及自我孵化,都干,目的就是為了成為這波AI浪潮中的大基建角色。事實上,就在剛剛,阿里又宣布將投入3800億元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
以前一提起阿里,就是電商。現(xiàn)在再提起阿里,它身上顯著的標簽,就得多一個了------AI。
不信的話,問問蘋果。蘋果在國內的AI合作伙伴,在多家大廠挑選之后,選定的就是阿里。
這也意味著,對阿里的估值邏輯,自然也就要發(fā)生變化,否則就趕不上阿里這趟AI快車了。
換句話說,當下的阿里市值雖然反彈幅度很高,看上去很嚇人,但對于AI大基建所帶來的巨大想象預期,這都只是個開始。
3
千言萬語一句話,阿里這次用對了人。
戰(zhàn)略的聚焦與取舍,業(yè)務的打法與執(zhí)行,一系列變化的開端,都源于人事的變動。
蔡崇信、吳泳銘的上任,直接改變了以往阿里大家長的作風,殺伐很是果斷,該拋棄的資產(chǎn),毫不拖泥帶水,該大力投入的業(yè)務,預算沒有上限。
時間、效率之外,更關鍵的一點是,新任管理層明確了發(fā)展方向,告訴團隊,大家的一應精力就望著使。同時服務于既定戰(zhàn)略,找更合適的人接手,找更年輕人去拼。
比如蔣凡再次回歸淘天,執(zhí)掌淘天,讓能打仗的人去打仗。
你看,就在剛過去的Q4,淘天再次錄得了增長,超出了市場預期。報告期內,淘天收入約1360億元,同比增長5%。而此前六個月,增速為0。
等等。過去幾年,在外界的印象中,阿里這個巨無霸表現(xiàn)地一直比較疲軟,電商被拼多多抖音蠶食分流,本地生活被美團壓得死死的,大文娛更是沒什么聲量了......
但現(xiàn)在形勢不一樣了。無論從戰(zhàn)略層,還是執(zhí)行層,隨著蔡崇信、吳泳銘的上任,可以明顯感受到阿里在市場競爭上恢復了活力,并找準了自身發(fā)展的未來定位。
更何況,前幾天的座談會上,馬云都現(xiàn)身了。
在我看來,阿里當前3500億美元的市值,仍處于較低水平,那個曾經(jīng)失去的巔峰8000億美金,阿里絕對能親手拿回。
閱讀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