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購買及投資建議,不作買賣依據(jù)。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華郵四寶”是清代郵票中四種特定的珍郵,包括紅印花原票、紅印花小壹圓票、紅印花當伍圓倒蓋票、紅印花小貳分倒蓋兼復蓋郵票。因“四寶”皆與紅印花郵票有關,又被稱為“紅印花四寶”。
“華郵四寶”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又因存世稀少,集郵家們無不爭相收藏,在中國郵票史中有崇高的地位,其來龍去脈不僅反映了中國郵學理論上的進步,更是中國郵票國際地位興起之標志,也是幾代郵學家不斷探尋、研究的成果。今天我們來逐一品鑒這四枚稀世珍郵,及其背后的故事。
“華郵四寶”之首 紅印花原票
(源泰金標上品F-VF80)
紅印花原票即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的原票,圖幅18.5×22.5mm,齒孔12度至16度,面值3分,紅為主色。圖案由英文“CHINA REVENOE 3 CENTS”和精細的網(wǎng)眼花邊花紋組成。它是海關于1896年9月印制的原擬用于報關單上貼用的收費憑證,后因商人反對,未能實施,從未發(fā)行。因曾被誤認為是印花稅票,而得名“紅印花票”。
紅印花原票總印量66萬枚,在加蓋之前,僅取出2全張共200枚用于存檔及饋贈要員,其余全部用于加蓋改作郵票,并未出售。因年深日久,時至今日,未經(jīng)加蓋的紅印花原票存世量非常稀少,據(jù)專家考證,存世僅53枚。由于中國清代珍郵大多是由紅印花原票加蓋產生的,紅印花原票也被集郵人士視為“漏加蓋的變體票”,是華郵中的特殊票品,在郵界有著特殊的地位。
所以,這枚稀世珍郵如今位列“華郵四寶”之首,成為集郵家爭相角逐的目標。
“華郵之王” 紅印花加蓋暫作小壹圓
(源泰金標上品F-VF90)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是集郵愛好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珍郵!加蓋50枚,存世量僅32枚,800萬元一枚的保守估價,鮮有的幾次亮相一出場必然吸引世界郵壇的矚目...紅印花小字當壹圓擁有太多傳奇,素有“華郵之王”的美譽,是公認中國郵票中最為珍貴的品種!其四方連被譽為“東半球最罕貴之華郵”。紅印花小字當壹元還擁有“郵王”、“國之重寶”、“世界珍郵”等響當當?shù)拿^,是名副其實的歷史與財富的雙重象征。
不過,紅印花小字當壹元僅存世32枚,每一枚都身份明確,流傳有序,源泰金標評級的這枚大概是近期可欣賞這枚稀世珍郵真容的唯一版本。
最大面值 紅印花加蓋暫作當伍圓(倒蓋)
(源泰金標上品F-VF85)
在加蓋的“紅印花”中,當伍圓是面值最高的,在19世紀末的中國,一元可以請一桌人吃一頓涮羊肉,五元可以買一頭大水牛,能頂一個普通家庭好幾個月的花銷。因此,當時紅印花當伍圓這樣高價值的郵票出售極少,據(jù)統(tǒng)計僅數(shù)百枚存世,在如此稀少的珍郵中,竟然還誕生出了更為珍貴的“當伍圓”倒蓋票珍品。當年,清郵政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于新郵票的設計制作中,導致紅印花郵票加蓋過程中疏于檢查,致使少量當伍圓倒蓋票流出,其存世量不足全部“當伍圓”郵票的1/3。
時至今日,紅印花當伍圓倒蓋郵票新票的價值已在百萬元以上,而且相當難得一見。其中是道不盡的百年歷史,說不完的華郵風采,值得細細欣賞品味。
紅印花錯體之王 紅印花加蓋“暫作洋銀貳分”倒蓋兼復蓋郵票
紅印花加蓋“暫作洋銀貳分”郵票,有大字、小字兩種。小字的“2”字與英文“Cents”字平列,同在一排,簡稱“紅印花小貳分”;大字“2”字排在英文“Cents”的上面,為兩排,簡稱為“紅印花大貳分”。小貳分郵票當時由一家私人印廠承擔加蓋,有部分郵票在加蓋時,由于操作者一時疏忽,誤把加蓋的紅印花原票倒置,造成倒蓋錯體票;又在加蓋過程中,由于人為或機器事故,在加蓋過程中連續(xù)重復加蓋,形成類似重影的復蓋。復蓋現(xiàn)象在加蓋票中極少見,紅印花“小貳分”倒蓋兼復蓋郵票,不僅倒蓋,而又復蓋,是極難得的“雙料”錯體票。
據(jù)考證,這種錯體票存世不足20枚,其珍貴性與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相當,難得一見,被譽為“紅印花錯體之王”。
經(jīng)典華郵,魅力無窮。我們應更多關注、欣賞我國的古典珍郵,不僅因其作為“財富的象征”,一枚值幾套大平層;更因其作為王朝興衰更迭,中國郵政史的親歷者,能揭開許多鮮為人知歷史的面紗。
正所謂“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了解“華郵四寶”,了解古典珍郵,從歷史和郵學的角度解讀,能幫助我們用更高更遠的視野看今朝。
免責聲明:
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購買及投資建議,不作買賣依據(jù)。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