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閉關(guān)鎖國的大清王朝早已不復(fù)往日榮光。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官僚手中,農(nóng)民辛苦勞作卻食不果腹;官府橫征暴斂,苛捐雜稅多如牛毛;鴉片大量流入,白銀外流,百姓生活雪上加霜。與此同時,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內(nèi)憂外患之下,一場波瀾壯闊的農(nóng)民運動即將爆發(fā),而這場運動的核心人物,正是洪秀全。
1814年,洪秀全出生在廣東花縣的一個耕讀世家。7歲起,他便走進村中書塾,日夜攻讀“四書五經(jīng)”和各類古籍。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通過科舉入仕、光宗耀祖,成了洪秀全心中的執(zhí)念。青年時期,他多次踏入考場,可命運卻總愛和他開玩笑。連續(xù)三次鄉(xiāng)試,都以失敗告終,第三次在廣州落選時,他已經(jīng)25歲。接連的打擊讓洪秀全一病不起,據(jù)說昏迷中,他見到一位老人,說奉上天旨意,命他到人間斬妖除魔。這場大病后,洪秀全整個人都變了,沉默寡言,舉止怪異。
但洪秀全不甘心,6年后的道光二十三年(1843)春天,他又一次走進廣州的考場,結(jié)果依舊是名落孫山。心灰意冷回到家,他翻出之前在廣州應(yīng)試時收到的《勸世良言》。這本書出自基督徒梁發(fā)之手,洪秀全反復(fù)研讀后,心中仿佛有了新方向——他決定改信基督教,并開始向身邊人宣傳自己理解的教義,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
起初,洪秀全在廣州附近傳教,效果并不好。道光二十四年(1844),他和馮云山前往廣西。廣西山高林密,百姓生活困苦,對改變現(xiàn)狀充滿渴望,拜上帝教在這里迅速發(fā)展,信徒越來越多。道光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845-1846),洪秀全寫下《原道醒世訓(xùn)》《原道覺世訓(xùn)》《百正歌》等作品,還和馮云山一起制定了拜上帝會的規(guī)條儀式。道光二十九年(1849),洪秀全與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結(jié)拜為兄弟,為起義做準(zhǔn)備。
道光三十年(1850)9月初,洪秀全一聲令下,各地會眾兩萬多人齊聚金田,編伍成軍。11月,太平軍在蓉村江木橋打了漂亮的伏擊戰(zhàn),大敗清軍。轉(zhuǎn)年1月11日,恰逢洪秀全生日,他在金田村揭竿而起,正式建立太平天國。同年秋天,太平軍拿下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諸王: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規(guī)定其他四王都受東王楊秀清節(jié)制。
咸豐二年(1852)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進入湖南。可惜,路經(jīng)全州時,南王馮云山被清軍炮火擊中,重傷而亡;8月,蕭朝貴、石達開攻打長沙,蕭朝貴不幸戰(zhàn)死,太平軍只好撤圍北上。但太平軍勢頭不減,咸豐三年(1853)1月,一舉攻克武昌,隊伍擴充到50萬人。3月,又拿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太平天國的首都。定都后,洪秀全組織北伐和西征。北伐軍雖一度打到天津附近,卻因孤軍深入,在咸豐五年(1855)全軍覆沒;西征軍進展順利,安慶、九江、武昌等重鎮(zhèn)接連被攻下。咸豐四年(1854),西征軍在湖南碰上湘軍,雙方打得難解難分。直到咸豐五年初,石達開大破湘軍,收復(fù)武昌。咸豐六年(1856),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江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太平天國軍事上達到全盛。
然而,隨著勝利接踵而至,洪秀全卻逐漸變了。晚年的他思想狹隘保守,一頭扎進宗教迷信里。定都天京后,他退居幕后,軍政大事都交給諸王處理,東王楊秀清趁機掌握大權(quán)。楊秀清見太平天國形勢大好,野心膨脹,假裝“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咸豐六年(1856)9月,韋昌輝帶著秦日綱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兩萬多東王部屬和軍民也慘遭屠戮,這就是震驚一時的“天京事變”。石達開趕來責(zé)備韋昌輝,卻反遭追殺,連夜出逃后在安慶起兵聲討。洪秀全為平息眾怒,處死韋昌輝和秦日綱等人,但太平天國的元氣已經(jīng)大傷。
“天京事變”后,清軍大舉進攻,好在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lǐng)奮力抵抗,暫時擋住了清軍攻勢??珊樾闳珵榱嘶\絡(luò)人心、分散權(quán)力,開始瘋狂封王,最后封了2000多人。這么多王,指揮權(quán)分散,太平軍戰(zhàn)斗力直線下降。咸豐十一年(1861)12月,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和參贊巴夏禮跑到天京,提出幫太平天國打敗清朝,但要平分中國,被洪秀全斷然拒絕。第二年,陳玉成遇害,太平天國形勢急轉(zhuǎn)直下,天京附近據(jù)點接連失守。李秀成建議放棄天京,轉(zhuǎn)戰(zhàn)中原,卻被洪秀全斥責(zé)。同治三年(1864)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也有說法是自殺),清軍破城后毀掉他的遺體,守城太平軍全部壯烈犧牲。
從道光三十年(1851)金田起義到同治三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領(lǐng)導(dǎo)的太平天國運動持續(xù)14年,勢力發(fā)展到18省,攻占600多座城市,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這場運動不同于以往單純殺富濟貧的農(nóng)民起義,洪秀全頒布了一系列綱領(lǐng)。前期的《天朝田畝制度》,表達了農(nóng)民對土地的強烈渴望,把農(nóng)民革命思想推到了新高度;后期的《資政新篇》,展現(xiàn)出洪秀全在對待資本主義上,比同時代的地主階級更加開明。
太平天國運動能成為中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洪秀全功不可沒。中國民主革命先驅(qū)孫中山曾說愿做“洪秀全第二”,還號召革命志士宣傳太平天國,激發(fā)民氣推翻清廷。在孫中山的倡導(dǎo)下,借太平天國史事宣傳反清成了風(fēng)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