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丨熱點丨軍事丨為農(nóng)
這里,是龍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至少2020年底的時候,通往墨脫的“華能多雄拉隧道”就已經(jīng)雙向貫通并通車了,只是沒有人宣傳而已。
2021年春季的時候,多雄拉山口另一邊發(fā)生過一次雪崩,多輛行經(jīng)車輛被埋,造成了人員傷亡事故,此后這個隧道就一直關(guān)閉不讓通行,前往墨脫的車輛只能走波密——嘎隆拉那邊的扎墨公路。事實上僅就通行條件和路途遠近來看,派墨公路要遠遠好于扎墨公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至今也不開放墨脫縣環(huán)線公路。
這是派墨公路的一個里程碑,屬于219國道的一部分。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從派鎮(zhèn)出發(fā)前往墨脫,都要比繞道波密前往墨脫更加劃算,不知道為什么不把派墨公路作為進入墨脫的主干道來建設(shè)。
目前這一地區(qū)具備鐵路和航空運輸條件的地方只有林芝市,有連通青藏鐵路的林拉鐵路,有米林機場,通往派鎮(zhèn)至少有兩條2車道鋪裝道路,派鎮(zhèn)到達多雄拉山口道路也要遠比扎墨公路那邊平緩很多,雪崩、塌方路段更少。
到2025年年初為止,也只有政府、軍隊和其他公務(wù)單位車輛可以經(jīng)由多雄拉隧道前往墨脫,自駕游游客和其他民用車輛都是按照“雙進單出”的規(guī)則走嘎隆拉山口。
我曾經(jīng)徒步走多雄拉山口進入過墨脫,那時候墨脫還是“全國最后一個未通公路”的縣;也曾走嘎隆拉扎墨公路進入墨脫,可以說對于墨脫/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qū)這一片還是比較熟悉的,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是個什么情況,可能比很多人都要熟悉一些吧。
隨著嘎隆拉隧道所在的扎墨公路全年通車條件的達成,現(xiàn)在去一趟墨脫早就不是什么難于登天的事情了,乘坐飛機或者火車到達林芝市,在市區(qū)租一輛汽車,隨便什么車型都行,轎車、電車都沒問題的,雙日進、單日出,兩天時間就能跑一趟墨脫。
果然,想你的風(fēng)也吹到了墨脫……
今年從墨脫回來后沒幾天就看到了關(guān)于墨脫水電站正式通過國家核準的消息,才徹底恍然大悟,華能多雄拉隧道本身就不是為了“通公路”修建的,而僅僅是一條臨時施工道路,是為了修建墨脫水電站而打通的一條施工通道而已,當然不會像嘎隆拉那樣常態(tài)化全天候開放。尤其是2021年給老百姓使用結(jié)果出了雪崩事件,更是把原來方便群眾心照不宣的那點事情給攪黃了,索性完全不開放。
至于未來,墨脫水電站全部完工之后,相信一定會把這條臨時施工便道給徹底完善后移交地方使用的,從而使墨脫縣徹底達成“環(huán)線通車”條件,結(jié)束雙進單出交通管制的歷史,像普通縣城一樣隨便跑了。
為什么這條施工便道需要進一步完善?
沒去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人很難理解這些地方的交通有多么可怕,而去過一趟,怎么都懂了。喜馬拉雅山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小山包,有些人一輩子生活在平原地區(qū),對于這些高聳入云的雪山缺乏最基本的認知,總覺得地圖上看起來就那么大,“有什么嘛?!?/p>
站在山腳就傻了。
這是多雄拉最樸實無華、風(fēng)和日麗的一天,沒有任何不良天氣,沒有強對流、沒有雷暴、沒有暴風(fēng)雪、沒有暴雨,山腳下是山花爛漫,就在不遠處的派鎮(zhèn),到處都是桃花綻放。
稍微拉一個長焦你就會發(fā)現(xiàn),山口那里是鬼門關(guān)。
稍不注意,這片云要了你的小命簡直是輕而易舉。你看著那是一片白云,實際上里面全是冰晶,豌豆那么大的粒雪噼里啪啦往你臉上砸,氣溫可以在10秒鐘內(nèi),從零上20度降到零下20度。這樣的“白云”一天少說也會有100次吞噬掉整個山口,你站在山口上趁著“白云”沒有吞掉你之前看,喜馬拉雅山南邊其實就是一盆白白的“奶湯”,那些都是撞在山體上凝結(jié)成云的水汽,在季風(fēng)的催動下不停地躍躍欲試想要撲過高聳的山脊。
這不是人類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地方,這是神的國度。
我年輕的時候兩次跟隨部隊穿過這個“神的國度”,那時候天不怕地不怕的,正是“殺人不過頭點地”的年紀,在多雄拉山口也是膽戰(zhàn)心驚,那種人在大自然面前的無力感瞬間就捏住了你,多么強壯的體魄,多么無畏的靈魂,在這種偉力面前也不過是虛弱的一廂情愿。
而現(xiàn)在,我們在這里打穿了喜馬拉雅山。
這事兒其實怎么吹都沒問題的,地球上真的打穿了喜馬拉雅山主山脊的僅有中國,兩條隧道,嘎隆拉、多雄拉。其中嘎隆拉滿載榮譽,多雄拉卻默默無聞,按照中國的秉性想都不用想,一定是在憋一個大的。
喜馬拉雅山主山脊,從我國林芝市的南迦巴瓦峰綿延兩千多公里到巴基斯坦境內(nèi)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毫無疑問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地理奇觀之一,是一切“山脈”的王者,是地殼的制高點。不要聽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自媒體胡咧咧,他們只是喜歡營造一種“與眾不同”的話術(shù)而已,不然哪來的流量?不跟你9年義務(wù)教育課本反著來,他哪來的關(guān)注?聽他扯什么犢子,你把他扔喜馬拉雅山去,我保證他屁都不敢放一個。
眾所周知,喜馬拉雅山的隆起是印度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下面俯沖,印度洋板塊密度高一些,歐亞大陸板塊密度低,因此在喜山附近歐亞大陸板塊在上面、印度洋板塊在下面。
這不僅僅體現(xiàn)在宏觀地形上,在微觀地形上也有體現(xiàn),就是喜馬拉雅山整體上呈現(xiàn)北坡平緩、南坡陡峭的特征。在局部可能有不一樣,但整體上,北坡是緩慢抬升的,南坡則更陡峭一些,注意這里跟“攀登難度”不是一個概念,不要拿珠峰南坡攀登難度更低來說事,那是登山技術(shù)上的事情,這里講的是地理。
從一些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更夸張的示意圖上更一目了然:
很多自媒體超級喜歡拿這種垂直比例尺嚴重失真的示意圖來說“喜馬拉雅山是個城墻”,這個屬于單純的愚蠢,真實地形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的,只是山體形狀呈現(xiàn)一種“楔形”:大多數(shù)喜馬拉雅山脈的山體,都呈現(xiàn)中國一側(cè)平緩、印度尼泊爾一側(cè)陡峭的形狀。這種“楔形”在墨脫也是一樣的,北側(cè)平緩、南側(cè)陡峭。
這是北側(cè)嘎隆拉附近路況;
這是南側(cè)嘎隆拉附近路況。
北側(cè)就是一般的道路,南側(cè)則盡是這種8字型回頭彎展線道路,否則坡度實在是太陡了,在微觀地形上南側(cè)翻越喜馬拉雅山就是要遠比北側(cè)翻山困難很多。
因此,有史以來就只有中國人往印度那邊跑的,很少有印度人往中國這邊跑。整個喜馬拉雅山一共只有“五大通道”也就是樟木溝、亞東溝、吉隆溝、陳塘溝、嘎瑪溝;還有幾條小通道如拉康鎮(zhèn)的曲惹曲通道、米林縣的尼西溝通道等,規(guī)模要小得多,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穿越喜馬拉雅山的通道。
剩下是兩條人工通道:嘎隆拉、多雄拉隧道。印度并沒有建成過穿越喜馬拉雅山的隧道,有杠精一定會提到前兩年莫迪沾沾自喜拿出來炫耀的“色拉隧道”,不杠的話僅僅是因為他知識太貧乏不知道而已,但是“色拉隧道”僅僅是印度境內(nèi)喜馬拉雅山次級山體的一個隧道而已,根本沒打穿喜馬拉雅山。
我敢保證這幫子聳人聽聞的自媒體,99%根本找不到這個“色拉隧道”在哪兒,這里“盜竊國有資產(chǎn)”一把,這個隧道在我藏南地區(qū)(印稱偽“阿魯那恰爾邦”),達旺與印度的邦迪拉之間,一段長980米,一段長1555米。
在這兒:
放大視野來看看:
這特么離山脊線還遠著呢!
一句話就能懟死這些聳人聽聞的營銷號們:麥克馬洪線知道吧?
麥克馬洪線基本上就是喜馬拉雅山的山脊線,雖然我們經(jīng)常吵吵“印度占了我們的藏南”,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北側(cè)還是絕對處于我方掌握之下的,印度要真的能打穿喜馬拉雅山也就是麥克馬洪線,早干起來了。
實際上色拉隧道就是個吹牛皮的工程,屁大點事吹得天下皆知,實際作用嘛……它頂天了講能夠勉強改善一點點一線印軍的后勤保障條件。
多雄拉隧道長達4700米:
嘎隆拉隧道長達3760米:
這就不是一個體量的東西,喜馬拉雅山?jīng)]有你想的那么好征服,明白吧?
好了,知道了這么多基礎(chǔ)背景知識,我們才能夠搞明白所謂的“墨脫水電站”是個什么東西。大家不要被它那點兒發(fā)電能力之類的東西給騙了,這東西根本就不是單純?yōu)榱税l(fā)電用的,它神神秘秘、遮遮掩掩的背后,是一個并不難猜出來的重大戰(zhàn)略構(gòu)想。
你體面,那就體面;你不體面,那我?guī)湍泱w面。
剛剛我們歷數(shù)了喜馬拉雅山的“五大通道”也就是五條溝,以及兩條人工通道嘎隆拉隧道、多雄拉隧道,但是還有一條最大的通道我們沒有提也很少有人談,這條通道是如此的龐大,以至于你往往都忘了還有它的存在……
它,就是雅魯藏布江本身。
毫無疑問,雅魯藏布江本身是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最大的通道,雅江河谷干脆在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之間劈開一條通道,傾瀉而下直奔南亞次大陸,它,才是最大的通道,你把別的所有通道全部加起來都沒它一半大。
什么這溝那溝的,別鬧……
只是傳統(tǒng)上我們不把這個“最大的通道”當成通道,是因為有個“綠色無人區(qū)”的存在。
去過南迦巴瓦峰景區(qū)的朋友都知道,南迦巴瓦峰腳下有個小村子叫“直白村”,是我見過名字起得最直白的地方。直白村往雅江下游走還有個更小更偏僻的小村子,加拉村,從這里開始就是所謂的“綠色無人區(qū)”了,是莽莽原始森林,再沒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一直沿著雅魯藏布江河谷走,要到墨脫縣的甘登鄉(xiāng),才能再次見到人煙。
公路也就到加拉村為止,通過直白大橋到直白村,再沿著一條峭壁上開鑿的路,心驚膽戰(zhàn)的到達加拉村,還能過雅魯藏布江去對岸一個居民點,就再沒有了。從這里開始幾乎不可能開展任何人類活動,包括航運、公路、直升飛機,想都別想。
原成都軍區(qū)副司令員曾經(jīng)不顧危險親自乘坐直升機試圖打通空中直升飛機巡邊通道,不幸失事、以身殉國,對于理解喜馬拉雅山附近直升機航運有借鑒意義。
未完待續(xù)
將于明日更新“墨脫水電工程以及中國的南亞戰(zhàn)略(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