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南宋的愛國憤青韓侂胄發(fā)起開禧北伐。這是南宋時隔近半個世紀后再一次興兵北伐,本來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好事,卻成了一出悲劇。
這一戰(zhàn),金人相機而動,轉(zhuǎn)守為攻,宋軍敗得慘兮兮。
負責中路攻打蔡州的南宋將領(lǐng)皇甫斌被金人包抄,一戰(zhàn)即潰,死了2萬多人。
南路大軍營帳被大水沖走,糧草也被金兵燒盡,不戰(zhàn)自潰。
西路的吳曦貪圖封賞而與金人暗中勾結(jié)。要知道,這位吳將軍可是南宋開國名將吳璘的孫子。
東路由韓侂胄任命的京洛招撫使郭倪一向以諸葛亮自居,可在兵敗如山倒時束手無策,只知道哭,被人譏諷為“帶汁諸葛亮”,成功蹭了一把偶像的熱度。
▲開禧北伐東、中路軍進軍路線圖。圖源:網(wǎng)絡
只有老將畢再遇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卻無法挽救南宋全線潰敗的頹勢。主張出兵伐金的權(quán)相韓侂胄更是卷入政變,死于非命,首級被送往金國。
此戰(zhàn),金兵渡過淮河,一連攻陷十余州,飲馬長江,打得南宋叫伯伯。隨后訂立的“嘉定和議”,南宋的歲幣從每年的銀、絹各20萬兩、匹一下子增加到每年銀30萬兩,絹30萬匹,還需向金支付戰(zhàn)爭賠款300萬兩。
彼時的金朝,國力正處于頂峰。
誰也不會想到,那一年,距離金朝滅亡,只剩下短短28年。
1
金與宋,都不是這場國運之戰(zhàn)的贏家,真正的的威脅來自北方。
蒙古崛起,是金朝的外患。
就在開禧北伐那一年,蒙古各部首領(lǐng)在斡難河(今蒙古和俄羅斯境內(nèi)的鄂嫩河)集會,推選乞顏部的鐵木真為蒙古帝國大汗,上尊號為“成吉思汗”。
▲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圖源:網(wǎng)絡
金朝和蒙古是一對老冤家。
蒙古各部與金人的斗爭,幾乎和金朝的國祚相始終。自金朝建立起,蒙古就不斷侵擾北境,當時燕京一帶流行一首歌謠:“韃靼來,韃靼去,趕得官家沒處去。”
金人在劫掠宋朝時,蒙古人也在劫掠金朝,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由于《金史》為元朝所編,諱言蒙古,對蒙古各部統(tǒng)稱為北部、北鄙、邊部等,金朝對蒙古的戰(zhàn)爭也常用北巡、北征等一筆帶過,沒有詳細記錄。
但是,從史書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鼎盛時期的金朝對蒙古采取的高壓政策。
皇統(tǒng)六年(1146年),金熙宗為了懲治叛亂,將蒙古首領(lǐng)咸補孩汗(俺巴孩)活活釘死在木驢上。這個咸補孩汗,與成吉思汗同宗,此仇恨,整個部落一直記著。
金世宗在位期間(1161-1189年),針對大漠南北蒙古諸部分裂,互不統(tǒng)屬的局面,一面采取“分而治之”的計策,引各部互相攻擊,削弱實力,另一面采用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每三年派兵向北剿殺,甚至將蒙古子女虜賣為奴婢。
那些年,金人對這個鄰居很是頭疼,蒙古人在金人的統(tǒng)治下日子也不好過。
不過,金人“分而治之”的政策還是弄巧成拙,間接地幫蒙古扶持了一批杰出的部落貴族。
其中有一位首領(lǐng),年少不幸,愈挫愈勇,最終統(tǒng)一了蒙古各部。
他,就是鐵木真。
隨著蒙古各部統(tǒng)一,成吉思汗的鐵騎所向披靡,先后征服西域各國,“滅國四十”,橫跨歐亞大陸。
在金朝失去西北屏障后,蒙古人終于揮動馬鞭,將刀口朝向金朝,是時候報仇雪恨了。
2
國勢衰微,是金朝的內(nèi)憂。
雖然南宋開禧北伐時,金兵仍能輕松取勝,但是當時在位的金章宗,已經(jīng)敏銳地察覺到金人的變化。
金章宗自幼學習儒家經(jīng)典,在金朝歷代皇帝中漢化程度最高。他力主文治,正禮樂,修律法,完善典章制度,使女真社會完成了封建制的轉(zhuǎn)化。
然而,在漢化的過程中,金人剽悍樸素的民風也隨著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奢侈腐化的生活。
自進入中原后,女真貴族強取豪奪,侵占大量田地,且全為官田、河灘地等膏腴之地。
可女真貴族的操作實在很迷,他們占用土地,卻不耕種,終日飲酒作樂,任其荒蕪。有的學習漢人用租佃方式進行經(jīng)營,有的竟然直接將田里的桑樹、棗樹砍了當柴燒。
土地兼并,造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民只剩下貧瘠的土地可耕種,還要承擔沉重的賦稅。
懶惰和奢侈的風氣,也在軍隊中盛行。
有一次,南宋使者出使金國,在宴會上和金朝群臣比賽射箭。宋使張弓搭箭,獨中50箭,而金朝的代表選手只中了7箭,可把皇帝給氣壞了,就好像咱乒乓球沒得奧運金牌一樣。
由此可見,金人已逐漸丟失尚武精神。
金初,在吸收遼、宋制度之前,地方上原本實行猛安謀克制。
猛安、謀克都是由女真人擔任,相當于千夫長、百夫長,負責行軍打仗,監(jiān)管地方行政。在征服過程中,金朝不斷將新附者編入猛安謀克進行管理,西北、西南二路還有蒙古、契丹等族組成的乣軍。
《金史·兵志》記載:“金之初年,諸部之民無他徭役,壯者皆兵,平居則聽以佃漁射獵習為勞事,有警則下令部內(nèi),乃遣使詣諸孛堇(女真語“長者”)征兵”,可謂全民皆兵。
可到了金章宗時,軍隊紀律敗壞,缺乏訓練。北部的邊將向周邊部落索要貢獻,南方的邊將向南宋朝廷收取賄賂。
一些世襲的猛安謀克甘愿放棄特權(quán),參加科舉考試。女真貴族追求科舉入仕,名義上是考公務員,聽起來很有上進心,實際上是只是為了貪圖享樂。
金章宗統(tǒng)治后期,官僚隊伍素質(zhì)也急劇下降,老病不肯辭退者數(shù)不勝數(shù),一個個尸位素餐,貪贓枉法,在朝廷混吃等死,日漸奢靡。
金朝的司法機構(gòu)提刑司更是形同虛設(shè),只察細事,對重大案件視而不見,估計放在眼里的就只有張三偷了只雞,李四放狗咬人之類的瑣事。
正如史書記載,“綱紀不立,官吏弛慢,遷延茍簡,習以成弊”。
當時,金朝官員中竟有三分之二為門蔭補敘者,既無功績,也無能力,而他們的特權(quán)還能蔭及子孫。
為了改善朝廷風氣,金章宗突發(fā)奇想,破天荒地想到一招“妙計”。
這位深受尊崇儒家思想的金人,竟無厘頭地鼓勵女真人勿忘舊俗,學好騎馬射箭,走遍天下都不怕。他還特別規(guī)定,女真人騎射成績優(yōu)秀的話,即便身形不及格也能破例進宮擔任護衛(wèi)。
同時,他又下詔,命女真人不得改漢姓,不得使用漢字作為女真名,不得學習南人裝束。
然而,這些表面功夫,并沒有什么用。
隨著金朝內(nèi)部危機重重,奢侈腐化之風積重難返,晚年的金章宗也徹底放飛自我,沉迷于美色,獨寵元妃李師兒。
而李師兒偏偏很有心機,是這屆宮斗大賽的冠軍。只要章宗臨幸其他嬪妃,她就想方設(shè)法在背后搗鬼,使得她們無法懷孕,甚至流產(chǎn),最終導致章宗死后無子繼承,宗室相爭,朝中局勢更加混亂。
后來成為成吉思汗老鐵的全真道掌教丘處機,在這一時期經(jīng)常與金朝統(tǒng)治者來往。他直言不諱地斥責金朝皇帝有“不仁之惡”,遲早要完。
金泰和八年(1208年),空有一身抱負的金章宗死了。由于繼嗣未立,李師兒立懦弱無能的衛(wèi)王完顏永濟為帝,以便于控制。
新帝即位后,金朝派使者到蒙古宣告,要成吉思汗下拜接受。
成吉思汗在帳外接見使者,問道:“新登位的皇帝是誰?”
使者告訴他,是衛(wèi)王。
成吉思汗輕蔑地說:“我還以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上人當?shù)?,像這種平庸懦弱的人也配當皇帝?我拜他干什么!”(“我謂中原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何以拜為!”)
說罷,成吉思汗將金朝使者晾在一旁,縱馬揚鞭而去。
3
蒙古人的復仇,開始了。
1211年秋,成吉思汗親率10萬大軍南下攻金,拉開蒙古滅金戰(zhàn)爭的序幕。
蒙古大軍一路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境,轉(zhuǎn)眼間殺到軍事要地野狐嶺(今河北張家口北),逐漸逼近金國中都(今北京)。
野狐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本來是防御中都的軍事重鎮(zhèn),但是金軍竟然沒有屯兵固守,而是調(diào)集30萬大軍,并在宣化部署10萬兵力作為后援,迫不及待地擺開陣勢迎敵。
蒙古軍在數(shù)量上遠不及對手,且孤軍深入,前有堵截,后無強援。
金兵自以為勝券在握,成吉思汗卻指揮若定。
一代天驕并非只識彎弓射大雕,讓他名留青史的,是“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軍事指揮能力。
趁著金軍立足未穩(wěn),成吉思汗一聲令下,命全軍發(fā)動突然襲擊,直搗金軍中軍指揮部,連正在做飯的士兵都將鍋里快煮好的肉全部倒掉,上馬沖殺。
在蒙古騎兵的沖擊下,金兵潰不成軍,死者蔽野塞川。
野狐嶺大戰(zhàn),金朝30萬大軍全軍覆沒,幾乎喪失全部精銳,在之后的對蒙戰(zhàn)爭中只能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
鎮(zhèn)守西京(今大同)的金軍統(tǒng)帥胡沙虎(紇石烈執(zhí)中)無力抵抗蒙古大軍,將官庫搜刮一番后,搶了別人馬匹就跑。
之后,胡沙虎害怕皇帝追查他戰(zhàn)敗的責任,干脆用毒酒毒殺金主完顏永濟,自稱監(jiān)國元帥,改立完顏珣為帝,是為金宣宗。
金人僅剩的一絲殘暴和野蠻,也只能用在宮廷政變中了。
此時,蒙古人的殺戮才剛剛開始。
1214年,蒙古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橫掃金境,“破九十郡,所過無不殘滅”,在燒殺擄掠之后,“河朔為墟,蕩然無統(tǒng)”。
河北、山東和山西的大部分城鎮(zhèn)慘遭蒙古人焚毀,夷為平地,金人不得不獻出公主、兒童、御馬和金帛求和。
當?shù)氐牟簧侔傩蘸唾F族被蒙古軍劫持到草原上充當奴隸,一路上勞累或受凍而死的十有七八。
這場災難,史稱“貞祐之變”。
后來,丘處機為“止殺”遠赴西域求見成吉思汗時,還在田鎮(zhèn)海城(今蒙古科布多省東南)見過被擄掠至此的金朝宗室和漢人百姓。
▲丘處機西行朝見成吉思汗。圖源:網(wǎng)絡
4
第二年,蒙古帶著掠奪的財物、馬匹和人口撤軍,成吉思汗就像打了個響指一樣輕松,前往魚兒泊避暑度假。
蒙古人走后,金宣宗仍不敢留在中都,決定率領(lǐng)宗室、百官南遷汴京以暫避鋒芒。
不曾想,前腳剛走,留下鎮(zhèn)守的乣軍就發(fā)生嘩變,在中都大鬧一番后向蒙古人投降。
乣軍由受金朝統(tǒng)治的契丹、蒙古等族士兵組成,是金初戰(zhàn)爭中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但他們背負亡國之恨和奴役之苦,對女真統(tǒng)治者一直心懷不滿。
正如元代史官所說:“宣宗既遷,則中都必不能守,中都不守,則土崩之勢決矣?!?/strong>隨著乣軍叛金降蒙,中都失陷,此時金朝的生命已如風中殘燭。
金朝統(tǒng)治下的漢人,也趁機宣泄積蓄已久的憤懣,山東、河北一帶爆發(fā)聲勢浩大的紅襖軍起義。
在金朝為內(nèi)憂外患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南宋也以戰(zhàn)亂阻隔為借口,連續(xù)兩年沒有繳納歲幣,對金的態(tài)度不再唯唯諾諾。
此前,金宣宗即位時,宋寧宗曾派真德秀出使金國,半路遇到蒙古大軍,險些把命丟了。
真德秀實在是真的秀,眼見金兵面對蒙古人時狼狽不堪,深知金朝已經(jīng)站在毀滅的邊緣。于是給宋寧宗獻上三策:上策是趁金人疲弱之時出兵北伐,中策是停止向金輸貢歲幣,下策是繼續(xù)與金國保持友好關(guān)系。
宋寧宗為了保守起見,采納真德秀的中策,不再輸貢歲幣。
▲宋寧宗畫像。圖源:網(wǎng)絡
金朝的處境本來就窘迫不堪,南宋竟然還不交“保護費”,金宣宗一怒之下發(fā)動了南征。金朝本想通過侵宋開疆拓土,以補充北方的損失,沒想到失去精銳的金軍這一次連宋軍都打不過。
金朝的先頭部隊進軍到楊林渡(今安徽當涂),紅襖軍的首領(lǐng)李全帶兵殺出,金軍損失慘重。另外一路,金軍大將完顏訛可遭到宋軍內(nèi)外夾擊,3萬多金兵被殺,剩下主帥完顏訛可一個人騎著馬狼狽北逃。
金軍對宋戰(zhàn)爭得不償失,北方的蒙古軍依舊步步緊逼。
1224年,金宣宗的兒子金哀宗遣使向南宋求和,承諾金兵不再進犯,以集中兵力抵御蒙古大軍的進犯,可惜為時已晚。
5
1230年,蒙古大軍早已磨刀霍霍,繼承成吉思汗的窩闊臺在坐穩(wěn)汗位后,派出三路大軍伐金,留給金朝的時間不多了。
當蒙古大軍再次南下,金軍以重兵防守潼關(guān)、黃河一帶,此舉早已在成吉思汗預料之中。
成吉思汗已將金國視為囊中之物,他生前曾留下遺言:
金精兵在潼關(guān),南據(jù)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金急,必征兵潼關(guān)。然以數(shù)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zhàn),破之必矣。
窩闊臺照著他父親所授方略,派弟弟拖雷帶一路大軍借道于宋,由寶雞入漢中,沿漢水北上,與其他兩路大軍對汴京形成包抄之勢。
蒙古軍三路大軍并進,將汴京圍得水泄不通,并使用從西域帶回的拋石機攻城。
拋石機又稱“回回炮”,是冷兵器時代的攻城利器,一直到15世紀都是世界一流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堪比李云龍團里二營長的意大利炮。
盡管蒙古軍有拋石機這一個大殺器,但汴京城高墻厚,整整攻打了60個晝夜也未能攻下,蒙軍主帥速不臺只好下令暫時退兵,金哀宗松了口氣,送給蒙軍無數(shù)金銀珠寶,并以酒肉犒勞蒙古兵。
可就在蒙軍退走后不久,一場瘟疫襲來,短短一個月內(nèi),汴京城中數(shù)十萬人死于非命。
到了1232年底,城中出現(xiàn)饑荒,甚至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慘狀。金哀宗自知汴京難以守住,拋下宗室和百官,帶著隨從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
在戰(zhàn)亂、瘟疫、饑荒侵襲下,汴京淪為人間地獄,蒙軍再次兵臨城下,留守京城的金軍只好開城投降。
蒙古人入城后,大肆搜掠金銀,縱兵折磨官員、百姓,還把兩宮皇太后和皇族宗室五百多人粗暴地塞進37輛大車,押送回蒙古,一同被劫走的還有無數(shù)工匠、繡女、宮人。
詩人元好問親眼目睹金朝衰亡,為之慨嘆,在其《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一詩中寫道:
道旁僵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
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
“靖康之變”時的悲劇再次上演,這一次,金人換了角色。
▲元好問畫像。圖源:網(wǎng)絡
6
金哀宗逃到蔡州后,重新聚攏將士,勉強組織了一支萬余人的精兵,同時派遣使者向南宋借糧,以唇亡齒寒的故事告誡宋朝不要棄金朝于不顧。
金哀宗還對南宋抱有最后一絲幻想,南宋卻早已接受蒙古人的邀請,相約一同進攻蔡州,也想在滅金戰(zhàn)爭中分一杯羹。
1233年,蒙宋聯(lián)軍合兵蔡州,輪番攻城。
蔡州早已是一座孤城,金軍在缺水少糧的困境中頑強地堅守了三個月。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到最后只能吃“人畜骨和芹泥”,就連鞍鞋甲革也都扒下來煮熟充當“軍糧”。
得知城中彈盡糧絕,蒙宋聯(lián)軍就在城外大開盛宴,飲酒吃肉。城中軍民聽聞后,情緒更加低落。為了繼續(xù)戰(zhàn)斗,金哀宗只好殺御馬分給士兵充饑。一些老弱病殘和重傷士兵也被殺死,其他人“拘其肉以食”。
大勢已去的蔡州,如同一座死城,城中軍民最后的瘋狂,猶如金朝的一曲挽歌。
在絕望的環(huán)境中,苦苦支撐到1234年元月初九,金哀宗終于崩潰,他迫不及待地將皇位傳給金將完顏承麟。
完顏承麟不肯背鍋,死活不愿接受,金哀宗只好安慰他:“朕身體肥胖,不習鞍馬,卿身手矯健,又有將略,萬一能夠幸免于難,還有希望復國啊。”
大概意思就是你跑得快,更有機會逃脫,皇帝都這么說了,完顏承麟只能同意。
金哀宗不愿做亡國之君,不過是自欺自人。第二天,蒙宋聯(lián)軍攻入城內(nèi),他只好解下腰間的帶子,上吊自殺。
城破之際,完顏承麟率領(lǐng)殘兵展開巷戰(zhàn),不一會兒就死于亂軍之中。
那時,距離完顏承麟登基儀式結(jié)束還不到一個時辰,他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金朝至此滅亡。
在享受數(shù)十年的紙醉金迷后,女真貴族最終以一場殘酷的人間慘劇徹底走向毀滅,不在墮落中奮起,那就只能在奢靡中滅亡。
參考文獻:
1.(元)脫脫:《金史》,中華書局1975年版
2.(明)宋濂:《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版
3.李桂芝:《遼金簡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