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義診記?(隨筆)
文/圖/悟喜(寧夏)
2012年12月,帕么府慈善診所的鐵皮屋頂在烈日下泛著白光,遠處傳來集市小販的吆喝聲和油炸香蕉的滋滋聲。我在這里遇見了阿蓮姐。她佝僂著背,走路時關節(jié)發(fā)出生銹般的聲響,雙手顫抖得連飯碗都端不穩(wěn)。兒子入獄后,這位獨居母親的世界崩塌了,身上散發(fā)著久未清洗的酸腐味。
第一次為她洗澡的場景歷歷在目。我特意調至溫熱偏涼的水溫,怕燙傷她敏感的皮膚。當水流滑過她布滿老繭的脊背時,她突然渾身一顫,哽咽道:"上次有人幫我洗澡,還是一個月前......"那盆水沖走的不僅是污垢,更洗去了她眼中的絕望。浴室里蒸騰的熱氣中,我看見她松弛的皮膚下,肋骨根根可數(shù)。
第七天清晨,阿蓮姐顫巍巍地端著一碗南瓜粥走到我面前,金黃的粥一滴未灑。她咧開缺牙的嘴笑了,那笑容比窗外的陽光更燦爛。此后她總是第一個到診所,幫其他病友遞毛巾,扶著竹墻也能慢慢行走了。
離別時,她塞給我一袋沾著晨露的山竹。"悟喜,等我兒子出來......"話未說完,淚水已打濕我的手背。我收下那顆最青澀的山竹,如同收下她重生的希望。
回國的長途大巴上,窗外是綿延的橡膠園。我摩挲著山竹粗糙的表皮,想起她站在椰子樹下?lián)]手的身影——腰背挺直,再不是初見時那個佝僂的"機器人"了。她身后是清晨的村莊,孩子們騎著自行車嬉笑著經過,空氣中飄來街邊攤煎香蕉的甜香。
這段經歷讓我明白:治愈不僅在于銀針藥石,更在于幫人重拾尊嚴的每個瞬間。就像那盆溫熱偏涼的洗澡水,以最妥帖的溫度融化凍結的心;就像那顆青澀的山竹,終會在陽光下成熟變甜;就像診所外飄來的油炸香蕉香氣,提醒著生活里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當阿蓮姐挺直腰背站在椰樹下時,我看到的不只是康復的軀體,更是一個被重新點亮的生命——如同雨季過后的稻田,在晨光中舒展新綠,倔強生長。
作者簡介:悟喜?,寧夏西海固人,80后,棲居大理蒼洱間。素心種字,不諳世故只諳耕;閑拾棗花調墨,漫裁山風作信。曾赴金山教孩童識字,亦行鄉(xiāng)野扶貧,接過九星暮光。十三載公益路,而今筆墨寫天真,耕煙種霞。詩作散見《鄉(xiāng)村精短文學》、《作家地帶》等。
投稿須知:
平臺用稿無稿費, 投稿本平臺必須為首發(fā)原創(chuàng)作品,凡在其它媒體或網(wǎng)絡平臺上刊發(fā)過的作品請勿投稿。
1.投稿需先關注《鄉(xiāng)村精短文學》公眾號。
2.投稿微信號:13877397223
投稿郵箱:835853wmsh@163.com、1964392700@qq.com
3.投稿被平臺刊發(fā)且收到贊賞費7天后,贊賞費的80%發(fā)放給作者本人,其余20%用做平臺運營管理。(字數(shù)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請“原創(chuàng)”標識的作品才可以獲得讀者贊賞費)
4.本平臺刊發(fā)的作品均為作者本人觀點,且侵權與否均與本平臺無關,如作品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本平臺刪除。
凡投稿者均表示自愿接受并同意上述聲明,由此產生的一切責任均由投稿者承擔,本平臺不負其任何連帶責任。
本文由《鄉(xiāng)村精短文學》原創(chuàng),歡迎長按下面二維碼圖片識別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