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曹阿瞞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他統(tǒng)一北方的主要原因,而袁紹元本初之所以沒有成事,就是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迎獻帝。導致失去大義的本分,進而失去天下。
但實際上,大家都高估了漢獻帝的作用,袁紹之敗和沒有挾天子基本沒有關系,因為按照這個邏輯董卓也曾經(jīng)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沒有成事,后世代行皇帝實權的大臣都算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東魏的高歡、唐末的朱溫等。至于曹操,準確地說,他當時實行的政策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指通過尊奉天子來號令不服從朝廷的臣子,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本質(zhì)一樣,但格調(diào)要高一些。
進一步來說,曹操能夠令諸侯完全是憑借背后實力的支撐。挾天子這張牌絕對不能單出,這僅僅是個零,只有以實力作為“1”才算是王炸,后面的0才能達到以令諸侯的效果。
要想挾天子令以令諸侯,必須得有實力,沒有沒有反而會被諸侯罵漢賊,曹操最初就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應該說,袁紹不搶天子是對的,你真想干大事就不應該迎天子,天子只會掣肘你爭奪天下的步伐,因為當時大家都高估了漢獻帝的作用,袁紹之敗和沒有挾天子基本沒有關系,這不是個好東西而是內(nèi)患,因為后方始終有一股保皇派反對勢力蠢蠢欲動,跟后世劉裕北伐失敗一樣的,打下關中就火急火燎回京送掉一堆精兵強將,但他不回朝中局勢就要不受掌控了。前世還有劉邦和項羽的對照組,劉邦不僅不需要義帝,項羽為了上位殺了義帝反而成了劉邦興兵的借口。
當袁紹先后拿下冀、并、青三州之地后,其軍事與經(jīng)濟實力位居諸侯首位,再加上其四世三公的地位根本的無需迎奉天子,以至于袁紹當時甚至還謀劃擁立漢室宗親劉虞為帝,只是這個提議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才放棄,但這就足以說明,天子這張牌對諸侯,尤其的對實力強大的諸侯的約束力極小。
而沮授在這個時候建議袁紹迎接天子,就是因為,如果這時能抓取漢獻帝這張牌,那么袁紹就可以以朝廷的意志號令諸侯,當然,沮授也知道挾天子這張牌也必須以實力為支撐才能發(fā)揮作用。
中平六年九月,董卓事實上打的就是挾天子這張牌,廢掉了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皇帝,是為獻帝,隨后董卓又自任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此時的董卓雖然實力不小,但依然不能號令關東群雄,袁紹很快就整合了關東各地的力量組隊所謂的盟軍以討伐董卓,所以在沒有絕對實力面前,挾天子根本不能號令諸侯的,說不好還會引發(fā)群雄攻之。
最初當董卓將獻帝遷往長安時,曹操就曾建議袁紹趕緊發(fā)兵將天子這張牌奪過來。但袁紹卻沒有聽。袁紹當時沒有聽也是因為他的盟主身份實力實在有限,不能指揮諸侯。其實袁紹當時的盟主和漢獻帝是一樣的,漢獻帝因為失去了權力不能控馭天下;袁紹沒有絕對的實力作為支撐也不能行使盟主的權力。
初平三年四月,王允聯(lián)合尚書仆射士孫瑞、中郎將呂布誘殺了董卓,但隨即引發(fā)李傕郭汜亂長安,而后當王允被殺、呂布出走南陽,李傕、郭汜和樊稠就進而掌控了朝政,漢獻帝只能沿街乞討,關東諸侯也根本不關心皇帝和大臣們的死活。大漢天子僅剩的一點權威被徹底歸零,很難發(fā)揮其政治作用,此時稍微有點政治頭腦都意識到,大漢已經(jīng)亡國了。所以郭圖就強烈反對迎獻帝,他認為:“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并起,各據(jù)州郡,連徒聚眾,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p>
說白了,沮授與郭圖對于天子這張牌當時存在著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無視,一種是利用。從后來的結(jié)果來看,沮授的建議絕對是合理的,因為袁紹能夠抓取天子這張牌,就可以以實力和政治優(yōu)勢形成的合力來左右諸侯,為兼并諸侯、開拓戰(zhàn)略服務。但問題是后來袁紹失敗了,如果曹操失敗,那就說明袁紹作對了。
漢獻帝對于曹操的最大作用是漢室對天下士子的號召力。但這個袁紹不缺,后來袁紹后悔也是因為漢獻帝給曹操補上了這個短板,讓不少士人因為漢室的招牌投靠了曹操,縮小了曹袁兩家在這方面的差距。
當董卓將獻帝遷往長安時,曹操就曾建議袁紹趕緊發(fā)兵將天子這張牌奪過來。但袁紹卻沒有聽。不過呢,袁紹當時沒有聽也是因為他的盟主身份實力實在有限,不能指揮諸侯。其實袁紹當時的盟主地位和漢獻帝是一樣的。
獻帝這張牌被曹操及時抓取了,因為,曹操實力不足,需要獻帝這張政治牌的加持。不過呢,即使曹操抓取了獻帝這張牌,具備了政治優(yōu)勢,但也成為政治包袱,因為也不具備晉文公和漢高帝當年的實力,所以,要想讓這張牌發(fā)揮作用,他還得夯實自身的實力。
袁紹內(nèi)部有人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漢獻帝不是資產(chǎn),而是負債。萬一將來想取而代之,漢獻帝怎么處理?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殺了,就像項羽弒義帝,被劉邦抓住了把柄,狠做文章;不殺,留著就是一個絕大的禍患。漢獻帝后來就成了曹操甩不掉的包袱,曹操幾番權衡之后,也不敢篡位登基。
袁紹最初想把漢獻帝遷到離自己近一點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當田豐建議他把漢獻帝想辦法奪過來時,他又一口拒絕。袁紹想要的,只是保持對漢獻帝的影響力,而不是接手這個包袱。把漢獻帝放在甄城,好處在于一旦情形有變,他能馬上派兵把漢獻帝搶過來——當然,估計他不會去真搶,但是這種引而不發(fā)的壓力,卻足以讓曹操不敢再肆意妄為。
可當袁紹聽說曹操將獻帝遷到許都之后馬上就后悔了,于是就建議曹操將獻帝遷往甄城,然后自己再將這張牌奪過去。曹操呢肯定不答應,但為了安慰袁紹,他還是以天子的名義以袁紹為太尉、封鄴侯。此時,曹操的地位是大將軍、封武平侯袁紹沒有達到目的,于是就拿曹操挾天子這件事攻擊曹操。所以,曹操拿了獻帝這張牌又怎樣,還不是要在袁紹的絕對實力面前低頭。這就進一步驗證了以上的觀點,想要打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張牌,就必須以絕對的實力作為背書。
袁紹在官渡之戰(zhàn)前,已經(jīng)是全天下最具優(yōu)勢的軍閥,至于天子到底在哪兒這件事,至少對于袁曹的對決來說,不是關鍵。建安四年六月,有人建議袁紹:“既然曹操不遷都,那么咱還是盡早攻許,然后手拿天子這張牌號令海內(nèi)?!痹B當即挑選精兵十萬,戰(zhàn)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zhàn)拉開了序幕。此時的關中諸雄表示中立,既不助袁,也不助曹。此時的漢獻帝對于的助力極其有限,萬幸的是,曹操險勝袁紹,官渡之戰(zhàn)增強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擊潰袁紹,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方僅有曹操和袁紹勢力較大,此戰(zhàn)擊潰了袁紹,曹操基本上統(tǒng)一北方,直到這個時候漢獻帝的作用才算發(fā)揮出來。
所以呀,任何時候,權力都是來自絕對的實力。當袁紹積累了一定的實力之后自然也對天子這張牌失去了興趣,如果此時曹操處于袁紹的地位他也不會迎獻帝。退一步說,就算曹操沒有了漢獻帝,難道他就不取關中和河南了嗎?
我是我,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