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簡介:
《清明上河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chuàng)作的一幅重彩風俗畫作品,現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現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圖》有多本傳為仇英所作,除此卷外,另有青州市博物館藏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本,以及多本流落私人之手。而遼寧省博物館藏的此卷《清明上河圖》,流傳有緒,現學術界一般認為其為仇英真跡。
此卷《清明上河圖》參照了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構圖形式,采用青綠重設色方式,描繪明代蘇州城的社會生活情景,畫中人物超過兩千,且都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整個畫面工整細膩,色彩鮮艷,典雅清麗,工而不板,細而不繁,妍而不媚。
此卷《清明上河圖》代表了后世《清明上河圖》題材創(chuàng)作的典型風格和最高水平。既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承前啟后的風俗巨作,也是研究明代中后期社會生活和文化史的有力圖證。
研究價值:
此卷《清明上河圖》擁有的藝術性和歷史研究價值是其他仿本無法比擬的,它為當代人們了解明代時期的經濟、文化、科技以及建筑、交通狀況等都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例如,此卷《清明上河圖》將明中期蘇州城里的文人士大夫深宅、郊外的鄉(xiāng)紳小院、酒館茶棚、商販店鋪等屋內的陳設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家具考究,鋪陳文雅,整個畫卷涉及了諸如戲臺、婚娶和趕集等多個生活場景,場面可謂是宏大生動。每個場景各有特色,毫無雷同。是為數不多的全方位、準確地還原了當時蘇州城內的家具圖像的繪畫。
再如,明代服飾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此卷《清明上河圖》中,市井人物依然是畫面的主角,圖中涉及人物形象兩千多個,男女老幼、士農工商,形形色色,服飾各異。它恰恰反映了這段時期蘇州的市井生活,而畫中眾多人物的服飾裝束,是人們研究明代服飾的重要參考史料。以環(huán)翠門前蕩秋千的仕女群像為例,場景中雖僅五六人,卻代表了當時女子的典型裝束,那個坐在踏板上正在蕩秋千的女子,上著襦衣下穿齊腰長裙,圖中女子所穿襦衣交領右衽、窄袖,中系腰帶和宮絳,下穿多幅長裙,裙腰與腰部齊平,裙長至腳踝骨之下,這種裝束充分繼承和發(fā)揚唐宋時期的服飾特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