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世界博覽」原創(chuàng)內容
在建筑主要是木質結構的古代,如何預防火災一直是個大問題。今日談及古代防火,耳熟能詳的口號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燭”,而在千年前的宋金時期,還流行過另一種防火標語;由于其獨特的知識背景,又引起了一段奇異的傳說。
文|莊語樂
圖 | 視覺中國
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位于中國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qū)。州橋是北宋東京城御街與大運河(汴河段)交叉點上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明代末年被黃河泛濫后的泥沙淤埋。
汴河上的州橋始建于唐代,在北宋時期,是東京開封的標志性建筑,明代末年,因黃河泛濫而被泥沙掩埋。2018年開始進行的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發(fā)掘工作,是近年考古界的一大新收獲,曾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遺址中出土了一批北宋船燈,燈具上有孔,方便懸掛在船上使用。燈具上或以花紋圖案裝飾,或刻有“慎火亭水”字樣,其中一件斷裂的燈具上,亦可見殘破的“停水”二字?!巴ぁ迸c“?!毕嗤?,這句“慎火停水”,就是當時流行的防火標語。
最初的標語
火災作為一種古代常見而破壞力極大的禍患從不曾缺席。宋太祖即位之初,就發(fā)生過禁中內酒坊起火的事故,禁軍將帥不待命令領兵入救,反而給了太祖“釋兵權”的口實,一眾將領被罷免;到了真宗朝,據《宋史》記載,宗正寺(管理宗室事務的機構)、榮王宮(宋太宗第八子趙元儼的居所)、宮城在一年內接連失火,火災自然是到了不得不防的程度。這時候,“慎火停水”的說法流傳開來?!吧骰稹弊匀缓美斫猓褪且⌒挠没?,而“停水”則是“囤水”之謂。清朝人梁松年在《夢軒筆談》中記述當時防火設施,說“設水缸水桶,水皆滿注,缸曰太平缸,桶曰太平桶”,還說宋人“慎火停水”“已先行之”,可見囤水以備火患的做法由來有自。
部隊是人口密集的聚居之處,其紀律一向嚴格,據北宋著名文學家葉夢得說,真宗要求部隊在大門都寫上“慎火停水”,一直到他生活的兩宋之際,都還是“軍營皆揭此四字”。古史研究講“二重證據法”,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出土的船燈就用“地下”的材料證明了“紙上”的材料,確認了這句標語的存在。點燈當然屬于用火,在燈具上刻上“慎火停水”,也就起到提示使用者小心謹慎的作用。從這批船燈可見,印有防火標語的燈具是當時的“制式裝備”。
這一設計還傳播到了北方的金國。河北正定開元寺南遺址自2015年開始勘察,2016年正式開始發(fā)掘,考古人員在此發(fā)現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個歷史時期連續(xù)的文化層疊壓。今河北正定位于北宋的北部邊境,北宋滅亡后屬金國領土。開元寺南遺址出土的陶質帶銘壁掛燈,與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出土的船燈設計大體相似,細節(jié)更加豐富精致,其上刻有“慎火停水吉,點燈無憂心,若將家使用,萬禍永不侵”的銘文。在古代人的火災焦慮下,銘記“慎火停水”,點燈也就無須擔憂,甚至可以帶來“萬禍不侵”的效果了??偠灾吧骰鹜K弊鳛楫敃r流行的防火標語,傳播是很廣的。
標語背后的傳說
葉夢得的《石林燕語》是第一次記載“慎火停水”標語的古籍,不過,他在講述軍營門上書寫標語之外,還給這一行為附會了一個源頭:陳希夷臨終之時,將一封密信交給弟子,囑咐弟子在自己死后上呈密信。后來,弟子按他說的將密信獻給真宗皇帝。真宗打開密信,發(fā)現其中只有“慎火停水”四個字。有人說這是“道家養(yǎng)生之言”,也有人覺得這話“意在國家”,暗指國事,不過也沒有一個定論。直到大中祥符(宋真宗的第三個年號,使用于1008年至1016年)年間,宮城中多處起火,大家才想起來這四個字,以為是陳希夷預言應驗。
陳希夷就是五代至宋初最有名的道士陳摶。據葉夢得的說法,正是陳摶把“慎火停水”四字獻給宋真宗,才讓真宗意識到防火之法,最終下令到處題寫這一標語。其實,陳摶死在太宗朝,沒有機會給真宗上書。那么會不會是葉夢得記錯了皇帝呢?答案同樣是否定的。據《宋史》本傳,陳摶死前上遺表說“臣摶大數有終,圣朝難戀,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蓮花峰下張超谷中”,只字未提“慎火停水”。不過,陳摶一生隱居,太宗多次欲召之為官,均被他拒絕,他臨死卻不忘對皇帝以“臣”相稱,還順便夸了“圣朝”,當然十分詭異。元修《宋史》的《陳摶傳》直接承自北宋《國史》,因而,并不能排除上遺表一事是宋朝史官聽聞陳摶死訊后編造的。
上遺表一事具體是真是假尚可存疑,但確實并沒有任何其他記載說明陳摶說過“慎火停水”的話。同時,據《宋太宗實錄》,在太宗召見陳摶,宰相問他養(yǎng)生之道時,他明確回答自己“不知神仙黃白之事”“無術可傳于人”,并且表示人主應當專注君臣協力治國。因此,若說他將這樣的“道家養(yǎng)生之言”獻給皇帝,也不太符合情理。
葉夢得會這樣記載,大概是因為陳摶在宋初政治中影響頗深,尤其是太宗崇道,屢屢召見陳摶,談論黃帝治國之術,“希夷先生”之號,便是太宗所封。巧合之下,也就產生了這般古人的“無端聯想”,給一個簡單的防火標語附會了奇異的傳說。
河北正定開元寺南遺址有7個歷史時期連續(xù)的文化層疊壓。
傳說的流變
葉夢得提到,當時的人覺得“慎火停水”可能意在國事,也可能是道家養(yǎng)生之言。雖然他最后用防火的意義否定了這兩種說法,但隨著時局變化,民間傳聞卻恰恰向著這兩個方向發(fā)展。
到了靖康南渡乃至南宋滅亡之后,將“慎火停水”視為國事之讖的說法甚為流行。直到明代,《六語·讖語》說:“火者,狄也。金與元皆狄也,趙天水也。慎火停水,言水停于火也。比宋亡于金元,而言始驗?!壁w家以天水為郡望,因而趙宋有“天水一朝”之稱,遇到金元的“狄”,自然就“水停于火”了。這個說法將“慎火停水”與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直接聯系起來,今日看來實屬無稽之談。而且,即使將這個說法放在古人的觀念中,甚至也違背了“五德終始說”?!拔宓陆K始說”是先秦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的觀念,認為朝代的德運與五行對應,朝代更迭符合五行相克相生的循環(huán)規(guī)律,比如夏屬木德,商屬金德,周屬火德。這一觀念在古代影響深遠,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始皇以此推斷秦屬水德。后來,歷朝歷代都被附會上相應的德運,歐陽修在《正統(tǒng)論》中便指出:“故自秦推五勝,以水德自名,由漢以來,有國者未始不由于此說?!痹谶@種觀念中,趙宋屬火德,元朝則屬水德,恰好與“慎火停水”之說相反。此外,一方面以歐陽修為代表的宋儒對“五德終始說”頗多微詞,另一方面,民間乃至皇室又十分相信這一觀念,南宋建立之初,定年號為“建炎”,南宋末年,一度以“景炎”為年號,都包含了期待火德中興之意。
另一種說法,就是把“慎火停水”當作養(yǎng)生之言。清人王棠在《燕在閣知新錄》中便說:“慎火停水四字用在養(yǎng)生,受用不小?!边@其實是借用了陳摶內丹泰斗的背景,內丹術講究心火腎水彼此交融,造出金丹,即“慎火停水”之謂。從而,亦有人以此調理身心,以求養(yǎng)生。
宋以后,雖然也有人還記得“慎火停水”原本是為了防火,但畢竟不見有關的器具留存,恐怕是已經不再用作標語了。隨著原本的防火標語屬性漸漸為人淡忘,“慎火停水”愈發(fā)成為一種頗具神秘色彩的咒語,后人往往將其向國事和養(yǎng)生兩個方向解讀,甚至將其細節(jié)進一步豐富,兩宋滅亡也被附會了上去。不過,一些細節(jié)還是告訴我們,葉夢得所說并非真實,“慎火停水”既不是陳摶創(chuàng)造,也不是養(yǎng)生秘訣,更無法預言國事,卻是一個單純的防火標語。聽起來似乎讓喜好秘聞的讀者失望,但歷史上許多事情的真相,也許就是這樣簡單。
北宋船燈:燈具上有孔,方便懸掛在船上使用
只有文字記載之時,今人也難以確斷“慎火停水”究竟何意,不過隨著近年考古發(fā)掘的發(fā)展,出土的宋金燈具已經可以證明其防火標語的性質。當然,比起作為標語的短暫時間,它作為一種神秘傳說的生命史則顯得更加豐富。類似的情況在古代大抵不少,而任何一種傳聞的產生和流變,都伴隨著一定的物質和思想背景,這也許就是歷史在單一的“真實”之外思辨的價值。
掃描二維碼,訂閱最新一期世界博覽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