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在伸手摸自己的脖子時,摸到了凸起的小鼓包,那有很大可能性是長結節(jié)了,而這個結節(jié),就是我們常說的甲狀腺結節(jié)。一般情況,甲狀腺是摸不到的,所以,若是有明顯的觸感,這很明顯就是一種病證表現了,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過,這種結節(jié)鼓包究竟是怎么來的呢?其實,甲狀腺結節(jié)是西醫(yī)的說法,而在中醫(yī)里,則屬于積聚的范疇,也就是說,體內的病邪積聚在咽喉,出現了聚集,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五積六聚”,多是痰濕、氣血等物質。
甲狀腺結節(jié)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在其發(fā)病過程中,碘元素的攝入過多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情緒也對這一病癥造成極大影響,特別是肝氣不舒的女性,更容易中招。既然知道了病因所在,那么又該如何緩解這類病癥呢?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藥方,就可以很好應對。
此方并不是千古名方,而是山西名醫(yī)周吉珍的一個經驗方,在治療病癥方面,功效是不能小覷的,這一方劑的中藥配伍并不復雜,由10味藥材組成,分別是玄參、浙貝母、生牡蠣、半夏、陳皮、當歸、丹參、川芎、夏枯草、焦梔子,具有化痰散結的效果,治療思路,主要體現在“擊破”氣郁、瘀血、痰濕這三個方面。
方劑里的玄參,其實在很多方劑都出現過,玄參藥性苦咸,具有寒性,主要歸入體內的肺經、胃經和腎經,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效果,同時,玄參多汁,可以滋陰,對于甲狀腺結節(jié)的患者來說,痰液難以咯出是常見的臨床表現,這往往說明體內津液不足,而玄參就可以用來補充津液。其次,玄參還具有降火的效果,在中醫(yī)里,降火和滋陰共存的藥材有很多,而之所以會選擇玄參,其實是因為玄參具有咸味,而咸味可以軟堅散結,將結節(jié)軟化消散,這也是這味藥材的過人之處。
牡蠣同樣具有咸味,可以軟堅散結,同時,其質地沉重,藥性下沉,可以將咽喉的痰濁下順;貝母在中藥中分為川貝母和浙貝母,雖說同樣都是貝母,但擅長的領域卻不同,浙貝母善于化痰散結,而川貝母則善于止咳。這三味藥材對咽喉的結節(jié)具有良好的化解作用,歷代醫(yī)家無一不喜用,甚至到了清朝,名醫(yī)程國彭還將這三味藥材合用,組成了消瘰丸,以化解咽喉的瘤結包塊。
半夏和陳皮則是中醫(yī)化痰的“老人”了,也是中醫(yī)化痰的經典藥對,但是,這二者在此方中僅僅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用于增強牡蠣、玄參、浙貝母化痰散結的效果。
由于痰濁和瘀血的交錯,也是結節(jié)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這一方劑還用到了當歸、丹參、川芎來養(yǎng)血活血,一方面可以將瘀血化解,另一方面能夠補充新血,體內的氣血暢通了,結節(jié)才算徹底被清除。
前面的幾味藥材,化解了痰邪、祛除了瘀血,那么最后的剩下的藥材,則主要用于調理氣郁。夏枯草和梔子具有清肝火、散肝郁的作用,郁在肝經,而肝主疏泄,就可以調暢氣機的正常運行。肝氣郁結的人常常會悶悶不樂,或是生氣,而肝火上炎就會將自身的痰濕、氣血一起帶入咽喉,并在咽喉積聚,慢慢形成包塊。夏枯草可以清肝經之火,而梔子歸入三焦經,可以清泄三焦熱邪,一個精準在點,一個全面布控,共同讓身體的熱邪無處遁形。
這一藥方雖然藥材較多,但治療思路很清晰,功效奇特,針對體內的氣郁、痰濕、瘀血三類病邪,從源頭解決了結節(jié),不過,這一藥方在用藥期間要注意,切莫生氣,因為生氣會加重自身的瘀血痰濁,這樣會降低藥性。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