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名單出來后,羅榮桓第一時間將將帥名單拿給毛主席過目。
看完后,毛主席臉色變得異常沉重,他緩緩走到門口,重重得嘆了一口氣道:“井岡山籍的將軍居然只有一人,為了革命,井岡山的同志付出太多太多了?!?/p>
提起井岡山籍將領(lǐng),毛主席腦海里又閃現(xiàn)出兩個人,如果他們能夠活著,井岡山籍的將領(lǐng)一定會多好幾個將軍??上А?/p>
一、兩位井岡山籍將領(lǐng)被錯殺
1927年10月,毛主席帶領(lǐng)秋收起義幸存戰(zhàn)士來到了井岡山。
1928年4月,朱德和毛主席在井岡山實現(xiàn)會師,我黨武裝力量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壯大。
同年12月,彭德懷率領(lǐng)紅五軍來到了井岡山,此時的井岡山,真正意義上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革命力量。
井岡山雖然是一個很理想的根據(jù)地,可是井岡山畢竟人口少,物產(chǎn)不豐富,以井岡山一地根本無法讓紅軍發(fā)展壯大。
更為重要的是,蔣介石已經(jīng)意識到了紅軍對國民黨的巨大威脅。
1929年1月1日,國民黨軍三萬人馬,分五路對井岡山根據(jù)地發(fā)動瘋狂進攻。
面對敵強我弱的戰(zhàn)爭形勢,毛主席提議,紅軍不能單一固守井岡山,而是應該以一部固守井岡山,一部跳到國民黨后方去。
在毛主席戰(zhàn)略部署下,彭德懷指揮的紅五軍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固守井岡山,毛主席、朱德指揮紅四軍主力3600多人,向贛南進軍。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下的是,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大部分士兵是井岡山本地人,袁文才、王佐二人算是井岡山本地最高領(lǐng)導干部。
在毛主席上井岡山之前,袁文才二人正是盤踞在井岡山上的“土匪武裝”,不過,他們是思想進步的武裝,在毛主席說服下,袁文才二人不但將毛主席迎上了井岡山,還將隊伍交給毛主席改編。
1930年,因為一些政治因素,袁文才被湘贛邊界特委槍殺,王佐在逃跑時落水而死。
聽聞袁文才二人被錯殺,毛主席悲痛得流下眼淚道:“袁文才、王佐他們對黨是忠誠的啊,他們錯殺袁文才、王佐了?。 ?/p>
賀子珍也是流淚不止得說道:“袁文才他們是不會背叛組織的?!?/p>
二、如袁、王二人活著一定是將軍
袁文才二人被槍殺后,32團少部份人被整編進彭德懷的部隊,大部分人心灰意冷離開了紅軍,回家務農(nóng),還有少部份人則加入了國民黨軍。
后世不少學者指出,如果袁、王二人活著,井岡山籍將領(lǐng)一定會多好幾個。
袁文才和王佐二人如果能夠看到革命勝利,中將是大概率會有的,甚至上將可能性都很大,要知道,1928年的紅軍團長份量可不是一般的重,更何況,他們對于井岡山根據(jù)地的建立,功勞太大了。
另外,袁文才二人被錯殺后,整個32團井岡山籍戰(zhàn)士很大一部分選擇離開隊伍,如果他們活著,那么大多數(shù)井岡山籍戰(zhàn)士不會離開,如果真是如此,只要有戰(zhàn)士可以活著見到革命勝利,成為開國將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當然,井岡山籍開國將軍少,還有一些更深層次原因。
井岡山經(jīng)濟落后,位置偏僻,大多數(shù)井岡山人都沒有什么文化,要想成為將軍,文化水平是一個重要因素。
還有,在袁文才、王佐二人被殺后,井岡山籍戰(zhàn)士本來就少,經(jīng)過多次反圍剿戰(zhàn)役、長征,以及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井岡山籍的戰(zhàn)士和干部就更少了。
三、唯一一位井岡山籍開國將軍
1955年,賴春風少將成為唯一一位井岡山籍開國將軍。
1928年,賴春風參加了紅軍。
賴春風加入紅軍后不久,他意外得和毛主席見了一面。毛主席告訴賴春風,紅軍是人民的隊伍,只要窮人可以團結(jié)一心,那么窮人早晚有一天會當家作主。
1930年,袁文才、王佐被錯殺后,32團大部分戰(zhàn)士選擇脫離隊伍,賴春風卻選擇留在紅軍,他相信毛主席,相信我黨。據(jù)說,賴春風正是32團的一員。
之后二十多年,賴春風同志一直在戰(zhàn)場上拼殺,應該來說,賴春風這個少將,是他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
井岡山籍的出色干部,除了賴春風少將,還有謝中光大校,謝中光于1928年6月加入了紅軍,可以說,謝中光是一名資格很老的老紅軍。
對于井岡山這個革命圣地,毛主席等黨中央領(lǐng)導人從來沒有忘記,1965年5月,毛主席時隔多年,再次來到了井岡山,他特別接見了袁文才、王佐二位烈士的遺孀。
看到頭發(fā)斑白的兩位烈士遺孀,毛主席握緊她們的手說了一句話:這么多年委屈你們了。
毛主席肯定了袁文才二人的歷史功績,離開井岡山時,毛主席交代有關(guān)部門,對于井岡山烈士家屬,一定要照顧好。
1962年,朱德元帥也來到了井岡山,他接見了一些烈士家屬,他指示當?shù)卣?,一定不能虧待烈士家屬,朱德資一臉感慨得提到,井岡山革命歲月,是我黨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7年,在中央批準下,井岡山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園。后來,陳毅等不少開國元勛陸續(xù)將骨灰遷移到這里。
1993年,賴春風少將去世,他臨終前交代自己家人,他希望自己去世后可以葬在井岡山,這是他革命的起點。
次年,按照賴春風同志的遺愿,賴春風成為第四位葬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開國元勛。時至今日,已經(jīng)陸續(xù)有二十多位老同志骨灰葬在井岡山。
歷史已經(jīng)證明,1927年,毛主席選擇將隊伍帶到井岡山是無比正確的決策,毛主席與朱德、彭德懷三支隊伍的會師,對于我黨來說,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如果沒有井岡山根據(jù)地,如果我黨繼續(xù)執(zhí)行向大城市進攻發(fā)動起義的戰(zhàn)略,我黨必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作為我黨我軍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在歷史上寫下了特殊一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