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酒商告訴WBO,在阿里拍賣平臺上,出現(xiàn)了不少打著“撿漏”“孤品”名號的酒類拍品,其中包括起拍價僅為1元的“黑桃A”禮盒裝起泡酒,以及品牌名稱為“其他家”的澳大利亞干紅。這些拍品不僅價格跨度大、信息復雜,包裝與市售大牌酒款也高度相似,也引發(fā)了大家對于拍品來源、信息披露、競拍機制等方面的關注。
01
阿里拍賣出現(xiàn)多個“撿漏”“1元起拍”葡萄酒
在阿里拍賣平臺上,搜索“名酒”關鍵詞即可看到相關拍品,價格從1元起拍到數(shù)千元不等,名稱中頻繁出現(xiàn)“高端”“撿漏”“原瓶”等標簽,令消費者眼花繚亂。
例如,一款名為“土豪金黑桃A鍍金瓶起泡酒高端禮盒裝酒吧同款起泡酒2瓶裝禮盒”的拍品,起拍價僅為1元,加價幅度也僅有10元,保證金為0元,其標志、外包裝與“黑桃A”十分相似,但在京東平臺,“黑桃A”的售價達1659元/瓶。
WBO注意到,在其拍品描述界面,該產品的品牌名稱為“昂富莊園”,葡萄品種為莫斯卡托,產地為中國大陸,省份城市為山東煙臺。另外,該商品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截至發(fā)稿前,該件商品最終以111元的價格成功拍出。
此外,還有一款標示為“1元搶拍五箱澳大利亞干紅(750ml×6瓶15°彩箱裝)”的拍品,起拍價同為1元,但每次加價需1200元。在其細節(jié)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該款紅酒的背標顯示“西拉單一干紅葡萄酒”,原產國為澳大利亞,葡萄品種為西拉,目前已有76人設置提醒。但拍品描述界面顯示,該款紅酒的品牌為“天使之手西拉”,葡萄品種則為“慕合懷特”,拍品則是從山東煙臺免費發(fā)貨。
還有一款“澳大利亞進口 智澳博洛葛蘭吉珍藏BIN707干紅葡萄酒(750ml×6瓶)”標稱為澳大利亞進口,起拍價為1200元,加價幅度100元,目前無人報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款酒的拍品描述界面中,其品牌名稱顯示為“其他家”。另外,通過拍賣方提供的照片來看,這款“智澳博洛葛蘭吉珍藏BIN707干紅葡萄酒”的標簽、瓶型、酒標風格等方面與奔富707十分相近,這款酒也同樣印有“BIN707”字樣。
這類以“1元起拍”“孤品”“撿漏”為名的拍品在阿里拍賣中屢見不鮮,看似“機會難得”,實則大量商品信息缺乏溯源依據(jù),消費者在拍前難以辨別商品真?zhèn)?、性價比與價值定位。
雖然阿里平臺在相關頁面附有“友情提醒”,表示送拍機構的企業(yè)資質已審核,但拍品介紹(圖片、文字、視頻等)及拍品資質文件(來源證明、鑒定證書等)均由機構自行發(fā)布并上傳,所有拍品相關信息由送拍機構自行承擔相應擔保責任。
此外,“友情提醒”中還表示,部分拍品還支持“先鑒別后發(fā)貨”,買家下單并支付后,拍品將發(fā)貨至平臺指定權威檢驗機構進行鑒別,鑒別通過后由檢驗機構發(fā)往買家,預計付款后7天左右可收貨,若由買家原因產生退款,需由買家承擔鑒別相關費用。
同時,拍品多為孤品性質類商品,“7天退貨”服務為賣家可選服務保障,不強制賣家提供,競拍前請注意本品是否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并充分考慮。這意味著,一旦收到的商品出現(xiàn)爭議,消費者維權將變得比較困難。
平臺客服對此也曾表示:“對于拍品詳情有相關披露的,平臺不對真?zhèn)?、品質等承擔保證責任?!睋Q言之,在名酒拍品背后,平臺實際上已通過條款聲明將自身義務“免除”。
WBO在阿里拍賣“商家服務”一欄中發(fā)現(xiàn),企業(yè)要想入駐阿里拍賣,其注冊資本不少于100萬元,注冊時間不少于半年,并提交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三證合一的材料。此外,企業(yè)還需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若銷售進口商品,還需提供合法渠道進口憑證。
同時,申請入駐的賬戶不得為淘寶或天貓店鋪,且需繳納5萬元經營保證金,同時支付3%的交易技術服務費。
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對于拍賣類平臺的商品發(fā)布,尤其是涉及高價值名酒,仍缺乏統(tǒng)一的第三方認證機制,部分拍品借助“限時競拍”“稀缺孤品”等營銷噱頭,吸引非專業(yè)買家,實則信息披露模糊、認證機制薄弱,極易引發(fā)消費爭議和法律糾紛。
02
律師:拍賣到假貨也可提起訴訟
此前,WBO曾報道一起案例,一位酒商在阿里拍賣上以2.8萬元拍得作品一號、西施佳雅、小木桐等名莊酒,收貨后懷疑是假貨。盡管拍賣機構出具了“權威鑒定報告”,但酒商并不認同其結論,懷疑存在真假混賣的情況。當酒商主動聯(lián)系該鑒定機構并提出自費復檢后,對方卻表示可以協(xié)助聯(lián)系拍賣機構辦理退款。(詳情見:一酒商拍得2.8萬元疑似假名莊酒,聯(lián)系同一檢測機構才被同意全額退款)
針對上述問題,南京葡萄酒進口商范恩澄表示:“現(xiàn)在部分消費者確實懷有‘撿漏’的心態(tài)去拍賣平臺購買酒水,這樣一來,肯定會被平臺上的‘1元起拍’吸引,這看似撿了便宜,實際上可能買到的只是包裝華麗但來路不明的產品。我們通過正規(guī)海關渠道進口的真品,包含完整報關單、原廠背標、激光編碼等防偽信息,價格自然不能與這些低價拍品相提并論。但問題是,消費者不了解這些信息,容易被平臺的營銷套路誤導,對正規(guī)商家產生誤解?!?/p>
深圳葡萄酒商王蘇偉告訴WBO:“平臺聲稱‘先鑒別后發(fā)貨’是一種保障機制,但從行業(yè)角度看,這種流程既不透明,也缺乏權威。很多時候平臺并不會公開鑒別機構是誰,是否具備專業(yè)酒類認證資質也無從得知。通過正規(guī)渠道進口的,有自己的鑒定標準和流程,與平臺上這些‘鑒定’肯定有所差別,容易成為推卸責任的借口。”
山東濟南葡萄酒進口商孫正指出:“一些拍品直接盜用了我們代理品牌的名稱和圖片,甚至還在商品標題中加入年份、評分、產區(qū)等術語,營造出一種‘真品氛圍’,但實際上與我們的產品毫無關系?!?/p>
針對平臺在“友情提醒”中聲明“信息由送拍機構提供,平臺不對拍品真?zhèn)呜撠煛钡淖龇ǎ鄭u公益律師張光耀表示:“根據(jù)現(xiàn)行《電子商務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條款,平臺作為經營者之一,若未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仍有可能對交易結果承擔連帶責任?!?/p>
張光耀表示:“如果消費者能提供平臺未盡審查義務的證據(jù),例如拍品內容虛假、圖片與實物嚴重不符,或者送拍方無法聯(lián)系、資質造假等情況,平臺即便有免責條款,也可能被認定為未盡合理注意義務。”此外,根據(jù)《拍賣法》第七條規(guī)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買賣的物品或財產權利,不得作為拍賣標的。基于這一條法規(guī),競拍人拍到假貨,同樣可以起訴。
隨著主流電商平臺對假貨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監(jiān)管部門對線上交易的審核標準日益嚴格,那些曾游走在灰色地帶的商品,是否悄然“遷徙”至線上拍賣平臺?一旦監(jiān)管滯后、平臺自律不足,這些線上拍賣平臺是否又會演變?yōu)樾碌摹安匚奂{垢之地”?如何在保護拍賣機制靈活性的同時,構建起有效的商品信息透明機制和事中事后監(jiān)管體系,是下一階段亟需面對的挑戰(zh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