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6天。這是黃仁勛高調宣布H20芯片解禁,到中國網(wǎng)信辦發(fā)出約談通知的全部時間。
在安全風險這個核心問題上,中方需要確保萬無一失,并要求英偉達提交相關材料,自證清白。
特朗普曾經(jīng)打壓中國企業(yè)的手段,終是落在了自己頭上。
作者-水
從"破冰"到"破防"
7月15日,黃仁勛面對央視鏡頭笑得格外燦爛。
這位英偉達CEO剛剛宣布了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消息",美國政府批準了對華出口許可。
他手中那款專為中國定制的H20芯片,被包裝成中美科技合作的"破冰信物",仿佛能洗刷掉此前封鎖帶來的所有不愉快。
可惜,這場"破冰"很快就變成了"破防"。
16天后,這個笑容戛然而止。
中國國家網(wǎng)信辦的一紙約談通知,如驚雷般炸響在英偉達總部,直指H20芯片存在"漏洞后門安全風險"。
這份援引《網(wǎng)絡安全法》《數(shù)據(jù)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正式文件,要求英偉達就技術風險問題提交說明材料。
問題的核心在于NVIDIA Secure Core安全認證模塊。這個模塊表面上用于防止設備欺詐訪問,聽起來很正當。
但技術專家指出,它就像一個"表面是門禁卡,實際是監(jiān)控攝像頭"的雙面設計。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早在5月5日,美國議員比爾·福斯特就在國會山推動立法。
這位有芯片設計背景的議員直言不諱:強制所有對華出口AI芯片植入"追蹤定位"功能。
他甚至毫不掩飾地說:"技術已成熟,大部分已內置于英偉達芯片中。"
這就像給每個用戶戴上了一副"24小時跟蹤的電子腳銬"。
輕則竊取數(shù)據(jù)中心位置信息,重則癱瘓自動駕駛系統(tǒng)或智慧城市中樞。
還記得以色列利用傳呼機對黎巴嫩真主黨發(fā)動的恐怖襲擊嗎?
還記得伊朗多名高官因為使用蘋果手機而慘遭"狙殺"的事件嗎?
技術后門早已不是科幻小說里的想象,而是活生生的現(xiàn)實威脅。
唐裝笑容下的數(shù)字陷阱
黃仁勛的公關攻勢可謂費盡心機。
今年以來,這位華裔CEO已經(jīng)三度訪華,甚至特意換上喜慶的紅色唐裝。
他努力學說中文,姿態(tài)放得極低,把"重視中國市場"幾個字寫在了臉上。
但在國家安全這塊冰冷的鐵板面前,所有的個人魅力都顯得蒼白無力。
有理由著急的不只是黃仁勛個人,更是英偉達的錢包。
此前美國一紙禁令,讓專為中國市場定制的H20芯片成了燙手山芋。
這些芯片在中國以外幾乎無人問津,幾十億美金的庫存砸在手里,只能眼睜睜看著變成廢鐵。
更諷刺的是當中國在某個領域還造不出來時,它就高舉"國家安全"大棒,嚴密封鎖。
把中國企業(yè)拉進"實體清單",讓你寸步難行。
可一旦中國的國產(chǎn)技術熬過了封鎖,吭哧吭哧地追了上來,它的策略就變了。
封鎖的大門突然就打開了,用英偉達強大的市場地位和成熟的生態(tài)來沖擊剛剛起步的國產(chǎn)芯片。
H20的解禁,被普遍看作是這套玩法的又一次上演。
眼看華為等國產(chǎn)AI芯片已經(jīng)嶄露頭角,性能直逼H20,再禁下去已經(jīng)沒有意義。
那就干脆放開,用價格戰(zhàn)和市場戰(zhàn)把對手扼殺在搖籃里。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中方的警覺。
一邊指責別人"偷技術",一邊往自己賣的產(chǎn)品里塞"特洛伊木馬"。
這種賊喊捉賊的戲碼,實在談不上高明。
制裁中芯國際時說人家"偷技術",轉頭自己賣帶"后門"的芯片倒成了"正常生意"。
合著"國家安全"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當黃仁勛信誓旦旦承諾發(fā)貨時,他絕口未提芯片里可能埋著的這些"定時炸彈"。
無論黃仁勛如何示好,哪怕他天天穿唐裝開發(fā)布會,只要芯片內有"后門"、有"監(jiān)控",那中國市場的大門也只能對他緊閉。
當229億美元遇上國家安全
這次約談,標志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過去,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中國更像一個被動防御的拳手。
盡管奮力招架,并埋頭苦練內功——搞自主研發(fā),但過程漫長,代價高昂。
而現(xiàn)在,情況正在起變化。
中國不再僅僅是那個埋頭追趕的學生,它龐大的市場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話語權。
2024年,H20芯片貢獻了英偉達在華80%的營收,銷售額高達120-150億美元。
中國四大云服務商——字節(jié)跳動、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吃下80%的份額。
黃仁勛在5月財報會上坦言:若失去中國市場,英偉達將承受135億美元損失,更可能錯失500億美元的算力藍海。
從被動地接受規(guī)則,轉向主動地設立門檻。
你要來我這里賣東西,就必須遵守我的安全規(guī)矩,接受我的安全審查。這合情合理。
與其提心吊膽地用著別人可能留了"后門"的房子,不如自己辛苦一點。
一磚一瓦蓋起一座完全屬于自己的、安全堅固的堡壘。
華為昇騰910B芯片的大模型訓練效率已基本持平H20,且國產(chǎn)化適配程度更高。
最重要的是成本僅為H20的三分之二。
360集團創(chuàng)始人周鴻祎就直言不諱,H20的性價比并不高,很多企業(yè)寧愿選擇華為的昇騰系列。
這至少說明,在純粹的算力上,國產(chǎn)芯片已經(jīng)能頂上來了。
一紙約談書,30國齊跟風
中國這次出手,看似突然,實則是蓄力已久的一記反擊。
多年以來,"國家安全"這個詞,幾乎成了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yè)的萬能借口。
從華為、中興,到中芯國際、??低?,一長串的實體清單,幾乎扼住了中國科技發(fā)展的咽喉。
這頂"安全"的帽子,似乎只看尺寸,不看事實。
現(xiàn)在,中國用行動表明:安全從來不是單向的。
你能用"國家安全"作為武器,我同樣可以。
你擔心我的5G基站,我就有權懷疑你的AI芯片。
這并非簡單的"以牙還牙",而是在宣告一種新的游戲規(guī)則。
尊重是相互的,安全標準也必須是統(tǒng)一的。
想用雙重標準在中國市場上予取予求的時代,結束了。
約談消息傳出當天下午,寒武紀股價飆升7%,中芯國際漲超5%,華虹半導體逼近6%。
這種熱烈反應,折射出對國產(chǎn)替代路線的堅定信心。
英偉達陷入空前困境。
若按美國要求保留監(jiān)控功能,可能徹底失去中國市場;若拆除這些設計,又將違反本國法規(guī)。
這個兩難境地恰是黃仁勛左右逢源策略的反噬:在國家安全議題上,沒有騎墻派生存的空間。
結語
這紙約談通知,表面是技術審查,實質是在告訴全世界:數(shù)字時代的游戲規(guī)則,不能只有一家說了算。
技術沒有國界,但技術安全有底線。當芯片從工具變成武器,每個國家都必須在便利與安全之間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