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吹噓所謂“史上最偉大協議”時,表面上看美國得了點兒面子,可其中卻暗藏不少漏洞。
歐盟簽了15%關稅協議但承諾大部分不是政府硬性兌現,日本也承諾了5500億美元投資但實際兌現只是冰山一角。
從韓國、印度到巴西,特朗普又以更高稅率攬下更多妥協。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到底握了哪三張真正的王牌,讓這門“關系更緊密”的關稅政策反倒成為特朗普自己跌跌撞撞的苦果呢?
特朗普
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鋪排與全球試水
2025年春夏間,特朗普不僅讓與歐盟、日本達成15%的統(tǒng)一稅率協議,還對未簽協議的全球國家推出更高稅率方案。
4月2日,他打開“全國性關稅開關”,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宣布對所有未簽協議國家統(tǒng)一征收10%至20%不等的“單一關稅”。
這比原本緩慢逐國談判更刺激,幾乎一下子覆蓋全球野百余國。
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歐盟、日本都同意15%,其他國家也統(tǒng)統(tǒng)征15%到20%,與其一個個麻煩地談判,還不如直接收。
這種“一刀切”的方式一出臺,立即給全球貿易蒙上一層濃重不確定性。
特朗普
數據顯示,美國2025年第一季度貿易逆差高達4657億美元,同比幅度增長21.3%,對歐盟逆差更是激增88.8%。
特朗普的目標本是縮小逆差,結果卻適得其反,企業(yè)轉向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國采購,美國逆差不但沒縮,還隱性成本暴增。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發(fā)生明顯變化。
IMF在7月末公布的最新報告中將2025年全球 GDP 增速上調至3.0%,美國經濟預測升至1.9%,中國尤其上調至4.8%。
雖然在短期內全球表現好于預期,但持續(xù)的高關稅政策依然是“下行風險”。
美國關稅
特別是在一邊改革一邊試圖談判時,核心矛盾恐怕還未顯現全貌。
這種全球經濟的表面“堅韌”,其實是前期囤貨購買、匯率波動和延遲影響的綜合結果,并不意味著關稅沖擊結束。
事實上,美國這種“一招鮮”的關稅策略,對歐、日、英、韓呈壓迫態(tài)勢,卻無法真正隱藏自己結構性依賴。
他把盟友拉過來當標桿,再把所有國家一同納入高稅網,原本是塑造“貿易霸主”地位的宣傳攻勢,卻也讓自己的經濟承壓加劇。
特朗普把全球看成棋盤,把15%稅率當籌碼,想用廣覆蓋取代逐點博弈,結果卻只是自己先敲響全球經濟不穩(wěn)定的警鐘。
特朗普
中國的三張王牌如何破局
面對特朗普的威脅,中國并非束手就擒,而是主動出拳,用“無可替代”的資源優(yōu)勢和高效產業(yè)鏈布局,構建了三條堅實反制線。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稀土出口許可和戰(zhàn)略資源談判主動權。
自2025年4月起,中國對包括鏑、鋱、鑭在內的重稀土實施出口許可制度。
數據顯示5月中國稀土磁體出口下降74%,對美國出口更大幅下滑,降幅甚至達93%。
而這一舉措讓全球汽車、電子、軍工等高技術產業(yè)鏈突然陷入供應缺口,迫使美國企業(yè)不得不向特朗普施壓,推動談判重啟。
稀土
稀土出口管控曾直接讓特朗普團隊“敲桌子”來談判,顯然這張牌打得相當精準。
但嚴格說中國并非簡單全面封鎖,而是結構性操控。
出口許可下調審批,同時高附加值稀土磁體仍被嚴格限制或暫停發(fā)放許可證。
這種既保留出口,又精準施壓的策略,使得中國在稀土鏈條上擁有持續(xù)議價和戰(zhàn)略控制力,可謂第一張王牌。
說完了稀土戰(zhàn)略,接下來就再聊聊咱們的產業(yè)鏈“跳島”式布局,這一操作將中國的被動化為了主動。
中國產業(yè)鏈
當特朗普對中國出口征收高稅時,中國企業(yè)并未簡單被困,而是迅速調整供應鏈。
典型人物是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他們分別在匈牙利、墨西哥等地建廠生產,避開美國出口壁壘。
這樣的布局讓關稅變得無足輕重,貨物從第三國出發(fā),關稅豁免或下降,企業(yè)成本得到緩釋,出口依舊保持競爭力。
這種“跳島戰(zhàn)術”讓中國制造的韌性再次體現,既是實戰(zhàn)反擊,也是對特朗普所謂“關稅就能斷供”邏輯的精準瓦解。
同時,中國政府通過政策支持推動企業(yè)海外擴張與本土創(chuàng)新同步進行,加強對合作國扶持,形成“多點、去中心化”的全球生產網絡。
中國汽車產業(yè)鏈
這就是第二張王牌,產業(yè)鏈前移換位打擊,使貿易戰(zhàn)本來想壓制中國出口,反而成為中國供應鏈升級契機。
第三張王牌則是能源自主與人民幣支付體系建設。
中俄石油貿易以人民幣結算超過 99.6%,中國對俄羅斯原油依賴比例提升至15.5%。
同時,北極LNG項目前景被中國拉進體系,能源供應結構更趨多元且自主。
北極LNG項目
這種安排既減輕了對美元石油體系的依賴,也削弱了美國通過掌控美元清算和能源話語權牽制中國的能力。
眼看特朗普揮起能源和金融杠桿想壓制中國,中國卻把有關樞紐自個兒掌在手里,真正把風險扼制在底層結構。
這張牌夠硬,是科技、能源和金融聯動的強勢組合。
人民幣取代美元
三張王牌合力反噬特朗普“大棒”
上面講了三張王牌,稀土控制、跳島產業(yè)鏈、能源自主。
下面就來總結一下它們?yōu)槭裁础霸覡€特朗普的腳”,怎么讓美國自己背鍋。
其中稀土戰(zhàn)略的打擊力非常具體,在4月開始的出口限制中,美國多家高科技與軍工企業(yè)面對關鍵原料短缺,只好求助政府運用外交杠桿。
特朗普不得不緩和之前的全面封鎖,從145%到30%再降到統(tǒng)一15%,協議內容部分因稀土談判而緩釋。
這說明,原本他打算用貿易強制談判,而中國用戰(zhàn)略資源杠桿反制,讓談判成為多邊博弈而非美方單獨強權。
特朗普
而后跳島戰(zhàn)略讓中國出口渠道更加多樣,而特朗普的“全球征稅”對大部分國家都將施加15%或更高稅率。
但當貨物從增設工廠的匈牙利或墨西哥出發(fā),就可能享受協議國待遇或不同關稅成本。
這種策略使得特朗普號召全球統(tǒng)一稅率的效果大打折扣。
特朗普
最后就是人民幣結算與能源合作緩沖美元金融與油價風險。
中俄石油用人民幣結算已接近全額,這意味著美元定價權在中國能源進口中逐漸下降。
在涉及能源購銷協議時,美國更難用“美元或美元清算”作為杠桿來限制中國。
這種金融與能源自主性的建立,讓中國在談判桌上握更多主動權。
特朗普對歐盟、日本的協議中強調美國能源是關鍵。
日本與歐盟
但中國已主動切斷這條軟肋,所以他那份“7500億美元能源訂單”對中國根本不存在可用性。
這三張王牌不是單打獨斗,而是相互配合、并行發(fā)力。
稀土讓談判方向被動,跳島讓稅率無效化,能源金融自主則切斷對美元的潛在壓制路徑。
因而特朗普雖表面上用“關稅協議”牛氣沖天,但那根大棒最終落下的不是別人,是他自己招商引資和內部經濟的腳。
特朗普
結語
從頭到尾看下來,你會發(fā)現中國的三張王牌不僅打得漂亮,更打得精準,讓特朗普的“美國優(yōu)先”貿易戰(zhàn)在落地時自己反噬。
但最后要說的是,中美可以是敵人,也可以是合作伙伴。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誰能一味壓制誰,而在于雙方合作的范圍能有多廣。
如果未來還能以合作為主軸,而不是無限對沖,那雙方及世界才能更好地共贏而非相互耗損。
信息來源:商務部:中國已依法批準一定數量稀土相關物項出口許可的合規(guī)申請
中國青年報 2025-06-12
信源截圖
信息來源:特朗普,美國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對歐盟輸美商品征收15%關稅
新京報 2025-07-28
信源截圖
信息來源:特朗普:美國與日本達成大規(guī)模貿易協議
中國新聞網 2025-07-23
信源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