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7月,青訓圈子就炸了鍋,這波山東高速青年隊和沈陽青年隊的群毆事件,直接把中國青訓環(huán)境的老問題拉出來在陽光下晾了一遍,官方給的處罰一點都不含糊——四名主犯球員三年禁賽、成績作廢,球隊直接被取消比賽資格,涉事教練組和一批替補也沒能幸免,這尺度不說史無前例吧,至少近幾年沒見過這么狠的操作,很多家長和青訓從業(yè)者都炸了,說實話,這事兒確實值得我們好好聊聊
事情的起因其實并不復雜,7月30號,兩支青年隊在賽場上本來有些口角,場面一度火藥味十足,后來情緒徹底失控,直接演變成球員大規(guī)模對噴甚至動手,場上場下都沒能幸免,最終演變成一場完整的群毆,關鍵是,這里面有核心主力,也有板凳球員,還有教練組和場邊觀戰(zhàn)的隊友,甚至有的沒參與的也被一鍋端,等官方通報一出來,直接定性“群毆事件,這下誰也洗不干凈
問題來了,這種處罰到底重不重?說輕了那是自欺欺人,三年禁賽對于青年球員來說幾乎等于職業(yè)生涯判緩刑,漲球期三年,正是該打比賽、漲經(jīng)驗、沖成績的關鍵階段,結果你得在家“擺爛三年,只能看看小比賽、野球局自娛自樂,錯過青訓黃金期,大概率就此告別職業(yè)路徑,別說球迷心疼,家長直接勸退也是常態(tài),畢竟青春飯哪有那么多回頭路
再說取消成績和比賽資格,這其實等于“雙殺,不僅個人要背鍋,球隊整體也得為此買單,輕微參與的球員和教練組全都被停八場,比賽資格也被取消,一視同仁,這種“一鍋燉的處理方式看似公平,實際上也把大量邊緣球員和教練卷了進來,有人說這樣做是不是太絕了,可反過來想,如果處理不嚴,誰來為規(guī)則和秩序買單?這和場上判罰尺度一樣,沒個底線,球場就變成“拳擊館,那以后還怎么搞青訓
不少網(wǎng)友覺得,年輕人火氣大一點可以理解,畢竟都是在球場上拼命的主兒,情緒上頭了難免會有摩擦,但問題是,這次不是一兩個人小規(guī)模推搡,而是成建制的群毆,情緒宣泄到這種地步,已經(jīng)不是“激情可以解釋的了,往深一點說,這其實是青訓系統(tǒng)長期積壓的矛盾爆發(fā),大家都想晉級、想表現(xiàn),壓力一大,管理又不到位,最后就成了“以暴制暴,說白了,環(huán)境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國內(nèi)青訓圈子的一個老毛病——“輸不起,一到關鍵場面,輸了就對噴、贏了就嘲諷,情緒管理基本靠自覺,教練也時常失控,家長更是火上澆油,這次事件里,教練組都沒幸免,說明球隊管理確實有問題,別的不說,連教練都下場被停賽,說明責任鏈條上每個人都難辭其咎,這其實比球員自己失控更讓人擔憂
有網(wǎng)友問,這樣的處罰是不是太重,會不會傷了青訓積極性,說實話,嚴格執(zhí)行紀律本身沒錯,問題是配套機制跟不上,三年禁賽之后,這批孩子去哪兒?能不能有復盤和重塑的機會?如果只是“拉清單式一刀切,教訓固然深刻,可青訓體系還是那個青訓體系,沒解決根子問題,下一次還會爆雷,這不是危言聳聽,回頭看看前幾年各地青訓的負面新聞,幾乎都是“情緒失控+管理失靈的組合拳
但話又說回來,這次事件也算給青訓圈敲了警鐘,誰都知道規(guī)則底線在哪兒,只不過平時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次官方態(tài)度很明確,就是要“殺雞儆猴,告訴所有年輕球員和教練,別再以為事情鬧大了還能被手下留情,這波操作就像場上判罰加碼,裁判直接掏出紅牌,誰敢再試底線?相信很多青訓隊伍都會長記性
最后回到球迷視角,這事兒怎么看都讓人覺得唏噓,一邊是孩子們本該在場上拼搏,結果因為一次情緒失控,三年黃金期說沒就沒,另一邊是家長和教練的無奈,誰也沒想到,青春飯會被這樣“生生打爛,但規(guī)則就是規(guī)則,底線不能碰,不然青訓圈永遠亂成一鍋粥,這波處罰雖然狠,但必須有人為此買單,否則以后還會有第二波、第三波群毆事件,青訓的未來就真的懸了
總的來看,三年禁賽、成績作廢,這不是簡單的懲罰,更是一場關于規(guī)則、底線和未來的博弈,青訓圈子必須從這次事件里吸取教訓,不只是防止再出群毆,更要在球員情緒管理、團隊建設和家長教育上做文章,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青訓真正從“擺爛到自救,否則下一個倒下的,可能就是明天的“希望之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